APP下载

唇腭裂手术患儿术前心理沟通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2015-03-17石琼花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

石琼花

摘要:总结45例唇裂手术患儿手术前心理沟通效果,为保证护患沟通的连续性,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由心理咨询师及护士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沟通时注意融入患儿的生活中,与患儿一起玩耍,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使患儿能主动配合护士进入手术室。

关键词:唇腭裂;术前心理沟通;效果评价

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护理以患者为本的核心[1]。手术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由于全麻手术并发症多,而且与儿童沟通有别于成人,具有一定独特性,所以术前是否进行有效沟通不但影响收集患儿资料,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我们对45例全麻唇腭裂患儿术前有效沟通的技巧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为2011年11月10日~1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唇腭裂矫正术的患儿。男26例女19例 。年龄均小于11岁,其中<6个月2例,6个月~3岁11例,3~6岁16例,7~11岁16例。进入手术室时哭闹4例,其余在进入手术室时均能主动让护士抱入或领入。

2沟通方法

2.1沟通人员和时间 沟通人员为心理咨询师及护士。沟通时间为手术前2 h。

2.2沟通技巧

2.2.1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 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的措施包括:①6个月以内的患儿应以哄逗为主,可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引起患儿的兴趣,从而与其建立亲密关系。我们在访视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玩具,作为访视时的交流工具,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②6个月~3岁患儿的特点是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容易因一点不如意的事情而哭闹,离开亲人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但和亲近的人交往时情绪放松,受到表扬时会高 兴[2]。因此,我们采用抚爱、逗弄、搂抱的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③>3岁的患儿由于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依恋感更加明显,通常能够依据成人的教导来判断事物,并能受暗示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夸奖和鼓励的方式对待患儿,多给与肯定和积极的暗示,如"阿姨相信你是最棒的""阿姨会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告诉老师你手术表现非常勇敢,回去后一定要给你发小红花"等等。④学龄期患儿大多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已完成某一任务和目的,控制情感的能力和稳定性比较强,能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比较,并将模范人物的实际行动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所以我们告诉患儿与他同龄的其他患儿的优良表现,以激励患儿仿效。可以采用命令的口吻,告诉患儿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但一定要表达出坚信患儿能够按要求去做的态度。

2.2.2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缓解家长的紧张心理 手术前,家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而这种负性情绪会感染和影响患儿,进而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沟通时,我们会请上一位懂民族语言的护士,用易懂朴实的语言进行交流,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愿意把他们的担心告诉护士,让护士更有效的进行指导。沟通时询问家长对患儿的习惯称谓及患儿的喜好,并模仿家长与患儿交谈时的习惯用语和动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了解护士发自内心对患儿的呵护,从而缓解家长的紧张心理,用一些细微的动作和话语化解家长的担忧情绪,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护士很放心。同时,我们还从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疾病的预后为切入点,着重介绍术前、术后的主要事项,告诉家长呼吸道感染和术晨患儿哭闹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对麻醉不利,请家长务必注意预防。

2.2.3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全面收集资料 在沟通中,我们选择性使用各种沟通技巧,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疏导患儿和家长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心理放松,自愿吐露心声,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真实的资料。比如,由于我们这个地方,少数民族比较多,语言沟通有一定困难,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环境有一定的陌生感。提问时紧紧围绕主题,避免联系性的问题,使患儿和家长不感到有压力。倾听时面向讲述者,全神贯注地听其诉说,关注其讲述的内容,并适时给予轻声的应答。倾听过程中注意观察讲述者的非语言行为,以了解其主要意图和真实想法。反馈中注意让患儿和家长感到安慰和有希望,能够通过护士的语言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缓解和松弛紧张心理,以使患儿心身都处于最佳状态。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也很重要,适时、自然地触摸和拥抱可使患儿感受到护士的友好与关爱

2.2.4融入到患儿的活动中,拉近护患关系,特设儿童玩耍区。为了更好的服务小儿,我们在手术室旁专门布置了一间儿童玩耍室。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及护士在里面旋转了许多玩具,布置精美,让其患儿在个愉悦的心情接受手术之后,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及护士自然地参与到患儿玩耍活动中,与其一起嬉笑、玩耍,同时观察患儿。待患儿接受后,适时讲解有关手术室的情况,以消除其对手术人员和手术环境的恐惧。讲解时注意不能只重视家长而忽略了询问患儿的感受。如本组中1例4岁的拉祜族男孩,在娱乐室里专心的用积木搭着房子,咨询师并不急于同患儿和家长谈论有关手术的问题,而是问"好漂亮的房子,是谁搭的这么高大呀",患儿回答"是我"咨询师接着问患儿想不想在房子前面装一些动物,并主动把动物递到他的手上。在交谈中,护士核实了患儿的姓名,然后用姓名称呼患儿,问他"为何来医院呀?知道一会要做手术吗?在哪里手术呢?手术室和护士阿姨是什么样子呀!怕不怕"等等,待患儿消除戒备心理后,再有选择地让患儿看手术室的服装,护士阿姨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模样,并告诉患儿一会进手术室需要戴这样的麻醉面罩,以激起患儿的好奇心和期待感,为一会进入手术室做好铺垫。并告诉患儿:相信他一定会表现得很好,该患儿进入手术室时非常配合,顺利接受了手术。

3体会

访谈时是获得信息的最佳途径,并可逐步积累资料,从资料中了解各个年龄的患儿心理及家长的心理状况。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术前沟通,因此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至关重要。由于沟通时交谈融洽,护士与本组大部分患儿和及其家长建立了信任,因此患儿和家长能够坦然面对手术,手术时患儿能够主动或配合护士进入手术室;而患儿的良好表现也安慰了家长,使家长放心地把患儿交给护士,达到了主动配合麻醉、顺利完成手术的目的。

本组有4例患儿进入手术室时哭闹,其中有3例来自农村,早期教育欠缺,语言沟通障碍,护士在沟通时有一定难度,从而未能获得患儿的信任;1例是进入手术室后突然大哭,我们认为是由于患儿胆小,父母不能陪伴进入新环境后感到害怕有关。对于个别配合欠佳的患儿,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更加适宜、有效、个体化的术前沟通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2,36(11):875.

[2]崔伊薇.妇幼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9.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Fs866断层注浆效果评价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