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研究
2015-03-17王一大马久菊阮怡箫
王一大,马久菊,李 惠,禹 斌,王 俊,李 上,张 强,阮怡箫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研究
王一大,马久菊,李 惠,禹 斌,王 俊,李 上,张 强,阮怡箫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文章在研究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体-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成矿成晕特征,建立了三道湾子金矿床成矿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此模型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找盲矿靶位,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构造叠加晕;深部预测效果;三道湾子金矿;黑龙江省
0 引言
三道湾子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1]。为保障黄金矿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在深部探矿增储,三道湾子金矿邀请以李惠教授为首的团队采用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方法对三道湾子金矿开展研究工作;本次工作建立了三道湾子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并进行了深部盲矿预测,提出了盲矿靶位。其初步验证已取得好的效果。
1 矿床地质特征
1.1 地质概述
(1)地层。三道湾子矿区及外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下统龙江组、白垩系下统光华组。白垩系下统龙江组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白垩系下统光华组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等。含金石英脉就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NW向断裂破碎带中。
(2)构造。三道湾子矿区的断裂构造以NE向、NW向断裂为主;NE向构造为控矿构造,NW向构造是导矿和容矿构造,含金石英脉主要充填在NW向断带中。在NW向断带中见有多条含金石英脉和矿化蚀变带,大体平行排列,成群出现,走向290°~320°,倾向NE,倾角50°~70°;其长度为120~560 m,宽1~10 m,在平面上略呈反S型。在石英脉中见围岩角砾、石英脉自身有硅质细脉及网脉穿插,石英脉两侧多见有热液硅化角砾岩,局部脉体及围岩有同向的断裂破碎带,其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断裂带呈现张(扭)性。
(3)岩浆岩。侵入岩主要发育早侏罗世中粒二长花岗岩,脉岩有辉绿玢岩和流纹(石英)斑岩。
1.2 矿体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矿体受NW向张性断裂控制,主要为石英脉,次为强硅化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矿体形态以脉状、透镜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有膨胀和狭缩现象,产状总体呈NW-SE走向,倾向NE,向NW侧伏。
1.3 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主要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前三种蚀变与金矿最密切。
1.4 矿石组构特征
矿石的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碎裂结构等;主要构造有致密块状、浸染状、细(网)脉状、细脉浸染状及角砾状等构造。
1.5 矿石组成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和自然银、金银碲化物。矿石中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高岭石、绢云母、绿泥石和方解石等。
1.6 矿床主成矿阶段
矿床主要成矿阶段分为三个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形成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等,该阶段矿物构成了石英脉的主体,但流体含金浓度低,构不成矿体,该阶段为弱金矿化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为主要金矿化阶段,形成了显微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在构造有利部位石英脉膨大地段形成了矿体的富矿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方解石、石英细脉沿早期岩石和矿体的裂隙及空洞进行穿插和充填,此阶段几乎不含金,为无矿化阶段。
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1 矿区围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区围岩石类型主要有安山岩、二长花岗岩、含角砾粗安岩、火山角砾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其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为:(1)各元素浓集克拉克值≥1的元素(从大到小)依次是Te(103.18)→Bi(30.18)→Au(5.22)→Sb(3.98)→As(1.58)→W(1.58)→Pb(1.55)→Ag(1.37)→Sn(1.22)。(2)在6种围岩中普遍含量较高的是Te、Bi、Au、Sb、As、W、Pb、Ag、Sn,特别是Te、Bi明显偏高;在石英闪长岩中As、Sb的含量相对于其他围岩稍微偏低,火山角砾岩中As含量相对其他围岩偏低,闪长玢岩中Zn、Ti、V含量相对其他围岩偏高;Au、Ag、Te、As在闪长玢岩中含量最高,Sb在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中含量最高,其他元素的含量相差不是太多。
本次将三道湾子矿区的主要围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几何平均值设定为为矿区背景值,以便为构造叠加晕异常下限及浓度分带提供了依据。
2.2 矿体元素含量及元素组合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床Ⅰ2号脉矿体(Au≥2×10-6)的几何平均值、方差和衬值,如表1所述。
(1)元素组合。以各元素衬值>1为标准,各矿化体和矿体元素组合是Au-Ag-As-Sb-Hg-Cu-Pb-Zn-Bi-Mo-W-Te;按衬度值≥1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u→Ag→Hg→Mo→Te→Sb→Pb→Cu→As→Zn→Bi→W。
(2)特征元素组合。以Au衬值>10,其它各元素衬值>2为标准,矿体的特征元素组合是Au-Ag-As-Sb-Hg-Te-Pb-Cu-Mo。
2.3 不同成矿阶段元素含量及元素组合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不同成矿阶段地球化学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述。
(1)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以各元素的衬值≥2为标准,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是第Ⅰ阶段Au-Ag-As-Sb-Hg-Mo-Te;第Ⅱ阶段Au-Ag-As-Sb-Hg-Cu-Pb-Mo-Te。不同的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很相似,它们都有共同的元素Au、Ag、As、Hg、Mo、Te,第Ⅱ阶段多出Cu、Pb,显示了多金属元素成分更加复杂的特点。
(2)对比两个阶段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第Ⅰ阶段除元素Mn、Co、Ni、Ti外,各元素含量普遍较低;第Ⅱ阶段Au、Ag、Sb、Bi、Hg、Cu、Pb、Bi、Mo、W、Te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Au、Ag、Sb、Hg、Cu、Pb、Mo、Te比第Ⅰ阶段高出多倍。
表1 三道湾子金矿矿体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表
量单位:wB/10-6,w(Hg)/10-9。
表2 三道湾子金矿不同成矿阶段地球化学指标统计表
量单位:wB/10-6,w(Hg)/10-9;衬值=几何平均值/矿区背景
表3 三道湾子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浓度分带标准
量单位:wB/10-6,w(Hg)/10-9。
3 矿床(体)构造叠加晕模式
3.1 矿床(体)构造叠加晕分带标准
由于构造叠加晕样品采自石英脉或构造破碎蚀变带,各样品中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含量相对都较高,一般是以矿区各元素背景含量为基础,根据各指示元素含量高低及其含量区间的大小,将各指示元素的浓度分为外带(弱异常)、中带和内带(强异常)。外、中、内带异常浓度下限的标准确定,一般是以背景值的2—4倍、4—8倍、8—32倍为标准。为发现和突出矿床构造叠加晕中各指示元素的轴(垂)向分带特点,部分元素没按上述标准分带;三道湾子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浓度分带标准,如表3所述。表中各分带元素值为大于等于其低值而小于其终值,例如Au的分带标准:0.1≤Au外带<0.5,0.5≤Au中带<1,1≤Au内带<3,Au强带≥3。
3.2 矿床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
根据金矿脉受构造控制,而构造活动有脉动性,故金矿成矿成晕也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地质矿产勘探圈定的金矿体是含金热液多次叠加成矿的结果,因此在研究不同成矿阶段和矿床元素组合基础上,研究每个成矿阶段热液形成金矿体及其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及识别不同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对于判断矿体向下延伸大小和盲矿预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三道湾子金矿属于与燕山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矿床(体)明显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NW向断裂构造系统是其矿液运移和赋存的有利构造空间,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
图1为三道湾子金矿Ⅰ矿体的12种元素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表明金矿体是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结果,叠加致使异常非常复杂。
3.3 矿床(体)单一次成矿轴向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研究金矿体-晕的轴向分带是确定盲矿预测标志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金矿体-晕的轴向分带是热液向上流动方向元素浓度及组合的分带,一般可用三种形式表达:①金矿床-体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②计算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③矿体-晕轴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
图1 三道湾子金矿Ⅰ矿体的12种元素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Fig.1 Vertical projection of 12 elements of structure superimposition haloin ore body I of the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由于三道湾子金矿体构造叠加晕在垂直纵投影图上显示了向北西深部侧伏的特点(见图1),金矿体的轴向是垂直纵投影图上从SE(上)→ NW(下),含矿热液来源方向指向NW深部。在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上识别矿体的前缘晕、尾晕时,应注意矿体前缘晕在热液流动前锋SE(上),而尾晕在热液来源方向NW(下)。具有侧伏的矿体原生晕,在剖面图上难以识别矿体真正的前缘晕和尾晕。在剖面图上显示的金矿体的“前缘晕”实际是矿体的侧上晕,金矿体的侧上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反应前缘晕;剖面图上金矿体的“尾晕”实际是金矿体的侧下晕,在一定程度上有尾晕特点。
3.3.1 原生晕分带特征(前缘晕-近矿晕-尾晕)
从三道湾子金矿I号矿体元素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见图1)不难看出,Ⅰ号侧伏矿体叠加晕轴向上控制基本完整;据其金矿(体)构造叠加晕中各元素中内带异常分布的特点,并参照中国金矿床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的普遍规律,三道湾子金矿床(体)单次成矿构造叠加晕的轴向分带具有以下特点:
(1)异常元素
在矿体及其周围能出现异常的元素有Au、Ag、As、Sb、Hg、Bi、Cu、Pb、Zn、Mo、Mn、Co、Ni、Ti、V、W、Sn、Te,这些元素对金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指示作用;由于Ti、Ni、V、Sn、W、Te异常强度低,且零散,对金指示作用不大,因此在图1中未列出。
(2)各异常元素特征
Au轴向上以金矿体或以构造叠加晕金内带为核心,向矿体前缘和尾部逐渐降低。
Ag内带异常(内带≥4×10-6)比Au矿体(内带≥1×10-6)范围略大,总体形状差不多,与金矿体的中心基本吻合,其中心在矿体中心略偏下方。
As、Sb、Hg异常强度高,范围大,内带异常稍偏离矿体中心,分布于矿体中、上部及下部,其下部异常是深部盲矿体前缘晕的叠加晕。
Cu中、内带异常范围比Au异常小,但浓集中心明显且与矿体浓集中心基本一致,并分布于金矿体中上部。
Pb中、内带异常范围与矿体范围基本一致,有向深部范围变大趋势。
Zn中、内带异常范围小,基本在矿体范围以内,分布于矿体中下部。
Bi中、内带异常分布于矿体的中下部。
Mo中、内带异常分布于矿体范围內,向下有增强趋势。
Mn、Co、Ni、V异常较弱,且范围小,分布于矿体中下部。
综上所述,Au在轴向上以金矿体或以构造叠加晕金内带为核心,向矿体前缘和尾部逐渐降低;Ag与Au异常类似,范围比Au略大,与金矿体的中心基本吻合;As、Sb、Hg的强异常带在轴向上有分布于矿体前缘的趋势,为前缘晕元素;Cu、Pb、Zn强异常带分布与Au异常基本一致,为近矿晕元素;Mo、Bi、Co、Mn的强异常有分布于矿体尾部的趋势,为尾晕元素。
3.3.2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根据三道湾子金矿体和各元素构造叠加晕中内带异常在垂直纵投影图上显示向NW深部侧伏的分布特点,并参照中国金矿床已有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成果,三道湾子金矿床原生晕轴向正常分带序列(从上到下)为:
Hg-As-Sb(矿体前缘晕(头部))→Cu-Ag-Au-Te→Pb-Zn(金矿体近矿晕)→Bi-Mo-Co→Ni-Ti-W-V-Sn-Mn(金矿体下部晕(尾晕))
3.4 矿床(体)构造叠加晕的叠加结构识别及叠加特点
(1)各指示元素中内带异常多中心、前尾晕共存均指示叠加。Au以金矿体为中心在轴向上,其向上、下及两侧浓度逐渐降低。在金矿体侧伏延伸方向上,以Ⅰ2号矿体为例,从上部地表约240 m标高至下部-360 m标高,Au有多个浓集中心。对应Au的多个富集中心,Ag、Cu、Pb、Zn也有多个浓集中心,前缘晕元素As、Sb、Hg及尾晕元素Bi、Mo、Mn、Co等也有多个浓集中心。如果Au的两个浓集中心相近,则上部矿体的尾晕与下部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形成前尾晕共存,指示下部有盲矿。
(2)计算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反常“反分带”指示叠加。本次选择Ⅰ2号矿体不同标高矿体样品几何平均值作为基础数据(表4),通过计算分带序列来研究矿体从上到下(上地表→下-160 m)的变化规律。根据表4,计算出分带序列从上→下为:Pb、Mo、Ti → Ni、V → Ag → Au、Te → Hg、Sb → Bi、Co → As、Cu、Zn、Mn。此结果与前述总结出的三道湾子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是:Sb、Hg、As→Au、Ag→Pb、Cu、Zn→Mo、Bi、Mn Co、Ni)有所差异,前缘晕元素 Sb、As、Hg出现在了计算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下部,即出现反常反分带,反映有叠加现象。
(3)矿体-晕地球化学参数轴向转折指示叠加。三道湾子金矿床Ⅰ2号矿体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的变化(见表4),显示了该矿床多阶段叠加的特点。从上部地表→深部90 m→深部-160 m,Au显示出了三个浓集中心(地表,90 m,-160 m);As显示了三个高值区(170 m、90 m—50 m,-160 m);Sb在地表、50 m和-160 m显示了两个高值区;Hg显示了两个高值区(地表、50 m);Hg、As、Sb在-160 m再次升高,反映另一矿体前缘晕叠加,指示矿体向下还有很大延伸(或第二富集带)。通过计算前缘晕/尾晕的比值(表5)可研究矿体从上到下(上地表→下-160 m)的变化规律,表5中w(Sb)/w(Bi)、w(As )/w(Bi )从上到下多次转折,反映有叠加现象。
表4 三道湾子金矿Ⅰ2号矿体不同高程矿体样品微量元素几何均值表
量单位:wB/10-6,w(Hg)/10-9。
图2 三道湾子岩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纵投影)图Fig.2 The structurally superimposed halo model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高程w(Sb)/w(Bi)w(As)/w(Bi)地表74.6613126.863170m124.013468.44721130m111.627840.7683590m140.987687.4853850m176.338557.23999-50m36.6635918.90057-160m86.3371168.45177
4 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三道湾子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其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三道湾子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模型,包括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的标志。
4.1 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2-3]
(1)最佳指示元素及特征元素组合
最佳指示元素为:Au、Ag、As、Sb、Hg、Cu、Pb、Zn、Bi、Mo、Mn、Co。
特征指示元素: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As、Sb、Hg;近矿特征指示元素Au、Ag、Cu、Pb、Zn;尾晕特征指示元素Bi、Mo、Mn、Co。
(2)矿床单一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
从上→下元素元素组合为Hg-As-Sb-Pb → Cu-Ag-Au-Te → Zn → Bi-Mo-Co → Ni-Ti-W-V-Sn-Mn。
(3)构造叠加晕模式特点
三道湾子金矿床Ⅰ2号矿体的矿体-晕向SW深部侧伏,上下串珠状盲矿体(晕)可能是同一阶段(第Ⅱ阶段)形成的两个矿体(晕),也可能是第Ⅱ矿阶段形成的两个矿体(晕)与第Ⅰ成矿阶段形成的矿化体同位叠加结果。
若是第Ⅱ主成矿阶段形成的串珠状矿体,则串珠状矿体有总体前缘晕和尾晕,但串珠状矿体中每个小矿体又有自己的前、尾晕,但其规模和强度都小于串珠状矿体的总体前缘晕和尾晕。
若是第Ⅰ成矿阶段形成的矿化体与第Ⅱ主成矿阶段分别在两个有利构造部位形成串珠状矿体的同位叠加,则前缘、近矿及尾晕强度为两个矿体(晕)的相加。且下部金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在上部矿体的尾晕上,形成前尾晕共存,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
4.2 盲矿预测的标志
4.2.1 有利成矿空间的预测标志
(1)矿体明显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液是由NW深部向SE方向浅部运移,显示其NW深部有利构造空间。
(2)在已知矿体NW方向深部为有利成矿空间,但有利成矿空间不一定有矿,若其侧上方坑道或钻孔中构造叠加晕符合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则可确定有利成矿空间有矿。
4.2.2 盲矿预测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及其指示意义
(1) 盲矿预测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
预测盲矿的最佳指示组合元素为Au、Ag、Cu、Pb、Zn、As、Sb、Hg、Bi、Mo、Mn、Co。
(2)各指示元素的指示意义
Au是本区形成金矿体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示元素,Ag是重要伴生元素。
As、Sb、Hg是金矿的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在有Au异常的条件下As、Sb、Hg强异常的出现,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指示盲矿深度可达200 m。
Cu、Pb、Zn强异常反映Ⅱ阶段叠加,可能形成富矿体。
Bi、Mo、Mn、Co是尾晕指示元素,Bi、Mo、Mn、Co的强异常出现指示矿体的尾部,但当Bi、Mo、Mn、Co的强异常与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强异常共存时,则指示矿体向下还有较大延伸或深部还有盲矿存在。
4.2.3 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
(1)在有Au 弱异常的条件下,若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有强异常出现,而尾晕元素Bi、Mo、Mn、Co异常较弱,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若再有Cu、Pb、Zn异常,反映有第Ⅱ阶段叠加,可能矿体较富。相反,尾晕指示元素异常強,而前缘晕指示元素异常弱,则指示深部无矿。
(2)前、尾晕共存时,若在矿体尾晕出现尾晕元素Bi、Mo、Mn、Co强异常的基础上,又出现了As、Sb、Hg等前缘晕指示元素的强异常,即指示深部还有盲矿存在;若在矿体中、下部出现前、尾晕共存,则指示矿体向下延伸很大。
(3)在构造叠加晕剖面或垂直纵投影图上,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晕的异常强度,从矿体前缘→矿体头→矿体中部→矿体尾→尾晕,由强→弱→强,或异常一直很强(中、内带异常),特别是在控制最深的坑道或钻孔的样品中出现强异常,指示深部还有盲矿存在;若在矿体下部或尾部出现强异常,则指示矿体向下延伸还很大。
(4)金矿体地球化学参数w(As)、w(Sb)、w(Sb)/w(Bi)、w(As)/w(Bi)值发生转折,即从上→下,参数由低→高→低→最下中段又升高,指示深部有盲矿,或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大。
(5)计算原生晕轴向分带出现反分带,指示深部有盲矿。
5 预测结果
5.1 预测结果及验证效果
根据三道湾子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对三道湾子金矿床Ⅰ号矿体和Ⅲ号矿体深部有利成矿空间进行盲矿预测,提出了2个盲矿预测靶位,2个有利成矿部位。共预测金金属量11.1 t。
其中Ⅰ号矿体深部盲矿预测靶位的预测依据是:首先根据矿体向NW侧伏特点确定了侧伏方向深部是有利成矿空间;其次是其SE侧上方坑道和钻孔构造叠加晕除有Au异常外,还有As、Sb、Hg等前缘晕、中内带异常叠加,据此确定在有利成矿空间有盲矿存在,将有利成矿空间变成预测靶位。
5.2 预测靶位验证效果
Ⅰ号矿体深部盲矿预测靶位已经三道湾子金矿及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13—2014年间进行深部钻探探矿,在预测靶位内施工了8钻孔,其中的3个钻孔见金银矿,另外的5个钻孔见金银矿化;表明本次对三道湾子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研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1]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普查报告[R]. 齐齐哈尔: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2011.
[2] 李惠, 张国义, 禹斌, 等. 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3] 李惠, 禹斌, 李德亮, 等.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找矿效果[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Structure superimposed halo model and effect of the deep blind ore prediction in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NG Yida, MA Jiuju, LI Hui, YU Bin, WANG Jun, LI Shang, ZHANG Qiang, RUAN Yixiao
(GeophysicalExplorationAcademyofChinaMetallurgicalGeologyBureau,Baoding,Hebei071051)
This paper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stry, ore-halo axial zoning and structure superimposed halo in the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It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and the predictable structure superimposed halo. We predicted to depth of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with the model, founded blind or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finally.
structure superimposed halo;effect of deep prediction;Sandaowanzi gold deposit;Heilongjiang province
2015-04-21; 责任编辑: 王传泰
王一大(1980—),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工程硕士,现从事地球化学勘查、危机矿山深部及其外围构造叠加晕研究及盲矿定位预测。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阳光北大街139 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邮政编码:071051;E-mail:zywkycszx@126.com
10.6053/j.issn.1001-1412.2015.04.021
P618.51,P59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