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圣与世俗的碰撞
——解析芥川龙之介名作《鼻》

2015-03-17肖艳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长鼻龙之介芥川

肖艳惠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神圣与世俗的碰撞
——解析芥川龙之介名作《鼻》

肖艳惠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芥川龙之介的《鼻》是揭示人性自私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主人公内供的鼻子由长到短,又由短变长的过程,极具讽刺意义。本文从主人公内供的角色设定着手,通过小说中神圣与世俗的碰撞,来挖掘人性的自私。

神圣;世俗;人性;自私

芥川龙之介于1916年在《新思潮》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鼻》,并一举成名。《鼻》是芥川的成名作,也是芥川文学中对人性自私批判的先导。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角度新颖,情节生动有趣,暗藏嘲弄讽刺之意,备受欢迎。也正因为这篇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受到夏目漱石的赏识,开始走上日本文坛,崭露头角。

小说《鼻》主要讲了一个叫禅智内供的高僧因有个异于常人的长鼻而苦恼不已,不仅是因为长鼻在生活中确实带来不便,且此长鼻严重伤害到了自己的自尊心,后来听从徒弟的劝说,依照偏方,几经治疗,鼻子终于和常人无异,然而却成周遭人的笑料,最后鼻子又恢复成长鼻。很多研究都会从《鼻》与原典《今昔物语集》进行分析比较,然而本文另辟蹊径,从主人公内供的角色设定着手,通过小说中神圣与世俗的碰撞,来挖掘人性的自私。

一、神圣主人公的世俗化

芥川龙之介在小说《鼻》中,极为巧妙地设定了主人公人物——内供。文章在开篇中说“内供是内供奉的简称,也叫内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侣” 。“内供”在汉语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指唐代官名,唐朝设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位内供奉,掌殿廷供奉之仪,纠察百官之失仪者;另一种为供奉于宫中内道场的僧官称“内供奉”。而日语中的“内供”主要取第二种意思,侍奉主佛的僧侣。

从小说中不难看出,主人公内供已年过半百,从小沙弥做起升至现今的内供奉,位高权重,有自己的徒弟。这样一个高僧在世人眼里应该是备受爱戴备受尊敬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内供很出名,在池尾地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名并非是因为他是高僧,而是他拥有异于常人的长鼻。

侍奉主佛地位高贵的内供无疑是离佛很近离神圣很近,应该是每天潜心吃斋念佛,超脱世俗的烦恼,远离世俗的困扰,但内供却忧心忡忡,烦恼不已,这仍然是因为他拥有异于常人的长鼻。

我们世俗之人,重视容颜,重视外貌,每天都精心打扮,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内供是优秀的名僧,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但是却因为自己的长鼻苦恼不已,纠缠于这个世俗的问题——对容颜的重视,这种纠缠使得他这个神圣的存在转化为俗人,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别人的嘲笑。小说《鼻》可以说探讨了人类的心理,原本人类就具有善恶这双重矛盾的感情,而《鼻》突出了这种矛盾心理。在佛学中,善和恶并非是绝对的事物,而是相对而言的,因此,禅智虽说是信佛之人,也只不过是个袈裟缠身的俗人罢了。小说通过对具有高贵身份的主人公却有着如此俗不可耐的烦恼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义,它暗示着即便是具有宗教意识的佛门弟子,也具有最为普遍的人性弱点。

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一生都以优等生的形象示人,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赞扬,生活在荣光之中。即便如此,有自身的烦恼却无处可说,通过对《鼻》中的主人公内供的描写,来道出自己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人,与一般人无任何差异。

二、世俗烦恼的超俗化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得知,神圣存在的内供世俗化了,而世俗化的根源就是他的长鼻。在小说中详细描述了这个奇特的鼻子,“它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颚下。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艺儿从脸中央茸拉下来”。

这看起来绝非是普通的鼻子,一般人的鼻子长最多也就是鹰钩鼻子而已,而内供的鼻子超乎寻常,足有五六寸长,甚至垂到鄂下,长到内供吃饭都无法自理,只好让徒弟帮忙用一寸宽两尺长的木条替自己掀着鼻子吃饭。这样长的鼻子,这样的吃饭方式,极大地伤害了内供的自尊心。特别是有次徒弟不在,有个中童子来替换,结果中童子打了个喷嚏,内供的鼻子扎到粥里去了。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情传遍了整个京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内供居于高位,本来自尊心就强,通过这件事愈加觉得受到伤害愈加苦闷。于是,内供企图想找到和自己一模一样,即便不一模一样或者类似的鼻子聊以自慰,但在僧侣进进出出的汕尾寺里没有这样的鼻子,在內典外典的记载里也没有这样的鼻子。

作者芥川龙之介在《鼻》中给主人公设定了这么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超越了世俗的,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这样的设定或许也潜藏了作者自身的烦恼自身的痛苦不为外人所懂。众所周知,芥川龙之介在出生后不久,其母亲发疯,十一岁时母亲去世。母亲的离世给敏感脆弱的芥川龙之介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生当中总担心自己会像母亲一样发疯而死,最后怀有一种“莫名的不安”服毒自杀。芥川龙之介虽为青年才俊,优秀出色,备受赞赏,但内心其实只想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苦闷与忧伤。

三、神圣与世俗的碰撞

位居高位的僧侣内供,原本应该有别于世俗之人,超越尘世,却由于自己拥有一个异于常人的鼻子,陷入世俗烦恼。他介意自己的长鼻,介意异于常人的样貌,介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嘲笑。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忘却了自己的本职。“勉勉强强又对着经几诵他的《观音经》去了”。对于诵经念佛也只是勉勉强强,疲于应付。每时每刻惦记的是他的长鼻,“不论诵经还是吃饭的当儿,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轻轻地摸摸鼻尖”。心气浮躁,无法潜心诵佛念经,神圣存在的他向世俗低头,向尘世屈服。一方面消极地想办法得到心理安慰,他变换镜子的角度想要看起来短点;整天看穿梭在寺庙里的人的鼻子,企图找到一模一样或者相似的鼻子;查阅內典外典看是否有相关长鼻的记载。然而,这种消极的办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他通过喝老鸹爪子汤、往鼻头上涂过老鼠尿等各种各样积极的办法试图让鼻子变短。此时的内供是滑稽的可笑的,犹如跳梁小丑般,与他的身份他的地位毫不相称,活脱脱一介凡夫俗子。

后来他的徒弟进京办事,带回治疗长鼻的绝技。小说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内供治疗鼻子的过程。在开始得知弟子有使长鼻变短的方法之时,内供表面上装作毫不在意,却迂回暗示弟子劝说他尝试一下,可见内供的自尊心有多强,有多在乎面子和虚荣。在治疗时,辛苦而又极伤自尊,特别是徒弟用脚踩在自己的鼻子上时,面露愠色,苦不堪言。内供虽然心里不愉快但又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治疗好鼻子。当鼻子如愿变短时,就连照镜子时也是腼腆的。“这样一来,管保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镜子里面的内供的脸,对着镜子外面的内供的脸,满意地腴了腴眼睛 ”。“内供恰似积了抄写《法华经》的功行,心情已经多年不曾感到这么舒畅了。”内供夙愿达成,他的欣喜显而易见。

然而,几经治疗,鼻子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时,周围人态度是内供意想不到的。来池尾寺办事的武士死死地盯着内供的鼻子;曾经失手让内供鼻子扎进粥里的中童子憋不住大笑;寺里的杂役僧徒经常暗地偷笑。这样的结果是内供完全没有想到的,周围人的不同以往的态度更让他介怀。他此时很难理解世人,当他的鼻子长时,别人笑他,当鼻子变短时,比先前笑得还厉害,他始终不明白这其中缘由,愈加苦恼。

小说开篇就写道,所有人都知道内供,并非因为他是高僧,而是因为他的长鼻。在世俗人的眼里,内供的长鼻就是一个笑料,一个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中童子失手让内供的长鼻杵进粥里的事情很快传遍京城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人们不是不同情内供的。当内供的鼻子变短时,人们习以为常的话题笑料消失,又觉得怅然若失,开始变得不自在不舒服,于是企图站在圣贤的角度上,认为内供身为高僧却做出如此世俗之事怀有敌意,加以嘲笑。小说结尾写道内供的鼻子再次变成长鼻时,他的心情变得爽朗起来,觉得“这样一来,准没有人再笑我了”。这样的结局极具讽刺意义,颠覆了人们所信仰的“真善美”,批判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总之,芥川龙之介《鼻》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内供矜持、自尊心强,在乎外界的眼光,可以说在全篇小说里都没有自我的存在。在乎别人的眼光把长鼻变短,在乎别人的眼光又把鼻子变长,完全失去自我。小说以“鼻”为名,核心内容看似是不同寻常的长鼻,长鼻是故事发展的起因,左右着内供的行为,凸显内供的心理变化。但芥川龙之介通过长鼻把神圣的主人公世俗化,同时也揭露讽刺了人性的自私。

[1]卢文婧.芥川龙之介眼中的人性的善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孙延永.关于芥川龙之介的不安的研究[D].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

[3] 王晓亮.浅谈芥川龙之介与世俗性的抗争以及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D]. 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

[4] 杨嬿琳.芥川龙之介的矛盾人生观——浅析《鼻子》中所体现的人性本质[J]. 名作欣赏,2012,(9).

[5] 王丽丽.芥川龙之介作品之心理分析——以《鼻子》为中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7).

2095-4654(2015)03-0067-02

2014-11-03

I106.4

A

猜你喜欢

长鼻龙之介芥川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我爱长鼻鸭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长鼻猴
长鼻狗和老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