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5-03-17童虎,吴迪
童 虎,吴 迪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标准化病人在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童 虎,吴 迪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在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建立临床模拟教学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标准化病人;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机构对助产专业人才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实用型助产人才迫在眉睫。助产专业是介于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之间的特殊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助产及护理两种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服务型人才。但妇产科涉及病人隐私,见习时常遇到病人不合作、询问病史难、动手操作难等情况[1],大大减少了助产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为尊重病人隐私,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建立临床模拟教学系统,以提高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1 应用SP的必要性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中指出:医学院必须确保学生接触病人,获得足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毕业时能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助产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对于高职助产专业学生来说,接触病人、建立临床思维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医学院校扩招、临床教学基地相对萎缩、病人不配合等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鉴于此,我们将SP应用于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以确保教学质量。SP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正常人或病人,具有扮演病人(提供病史、接受体格检查者)、充当评估者和反馈者3种功能。SP是北美20世纪70年代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之一,不仅应用于教学中,也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执业医师考试、各种临床技能考试中被广泛应用[2]。我国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于1991年接受纽约中华医学会基金会的资助进行相关教学研究,并且取得了满意效果。
2 SP的选择和培训
2.1 SP的选择
2.1.1 SSP SSP(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即学生标准化病人。将助产专业学生作为SSP,不会影响扮演者其他课程的学习。先让学生填写申请表,然后结合平时表现挑选出责任心强、品质优良、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及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较好应对能力的学生[3]。SSP工作可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及能力培养,学生亲身体验病人的心理和感受,有利于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同时降低了教学成本,解决了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问题。但是,SSP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易主动向学生介绍症状和相关病史,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专业术语,与真实病人有一定差距。
2.1.2 TSP TSP(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即教师标准化病人。选取原则为:(1)具有专业知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有耐心和责任心;(3)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4)工作时间可以配合教学以及考核需要。从护理系多个教研室挑选出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及课堂教学经验的女性护理教师8名作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TSP。其中硕士学历者3名,本科学历者5名,年资均在5年以上。
2.2 SP的培训
为确保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要对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讲解标准化病例两个阶段。
2.2.1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时需详细讲解SP的概念、职责、必要性、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历程,以培养SP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培训与妇产科护理学相关的解剖学、诊断学及生理学基础知识。
2.2.2 讲解标准化病例 依据妇产科护理学常用操作技术及常见病、多发病等教学内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师编写标准化病例(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产前检查、羊膜腔穿刺、胎盘早剥、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等),并为SP详细讲解与病例相关的病史、症状、体征、体检步骤、操作标准、辅助检查方法等,对SP的动作、表情、神态、情绪等的变化进行指导;并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SP要依照标准化病例要求操作,不能自行更改、增加或删减病例的症状、体征及病史等。
2.2.3 达标要求 SP能重复、完整地表演同一个病例;能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掌握各项评分标准,并能客观评估学生的表现;能适时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疏漏。
2.2.4 考核 SP的评分准确性是由其培训状况决定的[4]。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对SP的培训和达标程度必须严格把关,SP只有通过专家组的考核才能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专家组模拟助产专业学生与SP反复进行标准化病例演习,SP必须做到表演完整、前后一致,多次重复表演,并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评分。
3 SP的应用
3.1 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3.1.1 课前 课前一天召集SP集体学习与此次实验课相关的标准化病例,熟练掌握病史及各项评分标准,讨论并练习所扮演病人的症状、表情、动作等。
3.1.2 课中 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6~8人为一组,配备一名SP。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SP问诊、体格检查等方式采集病史,并书写护理病历和护理记录单,做出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后,对SP采取相应护理措施,SP在此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教育。SP按照评分标准对学生表现打分,不仅评估其问诊和操作内容,还评估其操作技巧,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3.1.3 课后 课后SP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实验效果。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得分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对理论授课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3.2 考核过程中的应用
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SP参与实践操作考核。授课教师设计多个临床场景(如骨盆测量、四步触诊法、SP问诊、双合诊、会阴擦洗等),每个场景有一名教师监督,由一名SP扮演固定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在考查双合诊、会阴擦洗等内容时,学生在仿真模型上操作,SP按照评价标准打分,学生完成所有场景的考核后获得总分。学生在每个场景中接触的都是标准化病例,并且是同一位SP,从而保证了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
4 SP的功能
4.1 扮演病人
扮演病人是SP最基本的职能。SP通过模仿病人的症状及部分阳性体征,以病人身份与学生交流。
4.2 指导者
在实践教学中,SP通过语言交流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错误,适时指导学生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4.3 考核者
教学过程中,SP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评估;期末考试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查。
5 SP应用于教学和考核中的优势
5.1 强化整体护理理念
用整体理念指导护理人才培养是21世纪护理教育改革的目标[5]。传统教学对学生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能否体现整体护理观不够重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开发[6]。运用SP创设仿真临床工作环境,能促使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运用全面、立体的思维方式了解病人需要,实施整体护理。
5.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SP的引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教学活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与“病人”进行直接接触和沟通,并且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有时由于“病人”情况复杂,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学生便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兴趣浓厚并提出很多问题,说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5.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务人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对病人存在和潜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7]。SP的应用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一次次参与“临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是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5.4 为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打下基础
学生初步体验了临床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能更快地适应见习和实习工作。
5.5 促进SSP对知识的掌握,激发TSP的工作热情
通过反复培训以及在教学和考核中的表演,SSP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身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对TSP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多数TSP认为这是一次加强自我学习的难得的机会,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绝大多数TSP表示,他们愿意继续从事TSP工作,并认为SP应用于实践教学值得推广。
6 SP应用于教学和考核中的不足之处
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比,SP的运用有着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SP可以模拟病人的主观症状,但很难模拟疾病的阳性体征。学生接触的SP是典型病例,而临床工作中接触的病例往往复杂多变,不利于学生对临床疾病多样性的认识[8]。SSP和TSP年龄为16~55岁,对于婴幼儿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很难模拟。
综上所述,虽然SP应用于实践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提高教学效果和优化实践技能考核方面非常有价值,对学生临床技能、沟通技巧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量实践证明SP对学生交流技能和检查技能的训练非常有效,将SP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或考核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9,10]。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SP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促进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我们仍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1]王黎英,王福新.对部分市区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319-320.
[2]Davis E A,Escobar A,Ehrenwerth J,et al.Resident teaching versus the operating room schedule:an independent observer-based study of 1558 cases[J].Anesth Analg,2006,103(4):932-937.
[3]马树良,战继伟.浅谈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1374-1375.
[4]景汇泉.标准化病人评价临床能力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54-55.
[5]陈磊石.谈整体护理的理念及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15-16.
[6]苏小妹,李石红,杨柳枝,等.护理临床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8):303-304.
[7]刘丹丹.探讨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35-436.
[8]潘欣,金瑞华,郑洁.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本科护生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8,6(12):3192.
[9]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12(17):140-141.
[10]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97-98.
G421
B
1671-1246(2015)01-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