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协调发展塑造全面小康的平衡内核

2015-03-17闫泓多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发展

文/闫泓多

坚持协调发展塑造全面小康的平衡内核

文/闫泓多

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党基于现实国情与时代发展所得出的正确认识,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协调发展构筑全面小康的平衡内核,不仅可以从空间和效能上增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也是系统思维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发展理念;协调发展;全面小康

发展理念的正确与否关乎发展的成效,更加关乎发展的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四个全面”战略的指导下,着重强调了在“十三五”时期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并突出强调了“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以协调促平衡,顺应时代要求

“协调发展”作为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所直面的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的不平衡现象。

坚持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重点与核心都在于“全面”。而协调发展与此相符,同样注重“全面”,是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全面小康”进行拆分,不难发现“小康”指的是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全面”强调的是“状态”,即发展结构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全面小康”四字,不仅将事物发展的水平与状态相互结合,集中体现出我党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质”的要求,而且精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保障——越来越高的发展水平与越来越平衡的社会结构。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截止到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指标在总量和速度上不难如期达成,但如果这种发展是不协调和不平衡的,那么也无法将其视作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更不可能消除发展的短板。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平衡内核,才能够真正符合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现实抉择。习近平在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只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转型三者齐头并进,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率先发展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才能携手互助破解困境难题;只有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才能加以理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才能得以建立,城乡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才能具体落实;只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始终彰显正确的价值取向,文化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实现自信与效益的完美结合;只有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才能获得安全保障,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才能在各领域得到贯彻执行。

坚持协调发展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让人民生活得幸福美满是小康社会的根本宗旨。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中的字字句句都在向世人传达着一种情怀,那就是要为人民打造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平衡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可以完成自我价值实现,获得幸福生活。

事实证明,个体幸福的获得和社会发展是否协调与平衡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需要安全感和情感归属,还需要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需要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平衡内核,才能够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的美好期待。

二、以协调促平衡,增强发展后劲

适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协调发展即是夺取最后胜利的要诀所在,又是开拓新征程的基础保障。

以坚持协调发展来优化空间格局。大国发展需要大战略与大布局,进而谋求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国空间格局的优化乃至开拓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即对内与对外。

对外主要在于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经济和人文交流为纽带,将中国同沿线各国联接成为命运共同体。站在国际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使中国自身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结构转变相互协调,从而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一个健康平衡的发展环境。

对内又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主要在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合纵连横。三大区域各自发展条件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也正因如此,才构成了区域间彼此相互协调、互利互惠、平衡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从路径上来说,我们也不缺乏经验和教训。因此,现在最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在思想层面打破“画地为牢”、“一亩三分地”式的思维模式。中观层次主要在于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平衡城乡协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整体发展后劲是否强劲,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在市场、劳动力供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强潜力。微观层次主要在于经济要素的顺畅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以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模式下,要加快城市集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这一切均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将原有相对孤立的区域进行深度整合,从结构内部谋求发展空间。

以坚持协调发展来提升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并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明确指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针对的就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协调发展就是一种应势而为的主观选择。这表明我们在发展起来的同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目前,中国发展的瓶颈是发展的不平衡。单一领域成绩突出,但整体效能水平不高。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差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差距都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注重整体效能。只有缩小区域发展水平,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社会文明软实力,增强国防对于经济的支持,才能获得整体效能的提升,真正体现“全面”二字的精髓和发展要义。当然,整体效能的提升重在“平衡”,而非“平均”。体现协调发展的宗旨在于突出优势与弥补短板的兼顾,而绝对不是搞平均主义。协调发展中要有所带动、有所促进,只有掌握平衡之道,才能提升整体效能。

三、以协调促平衡,需要系统思维

掌握系统思维能够实现思想上的协调,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片面化、碎片化、僵固化和模糊化的问题。当我们面临具体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采取简单的“就事论事”的工作法则,割裂个别具体事物同全局系统的关系,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逻辑。在这种错误视域的引导下,为了尽快取得成效,又很容易将个别具体事物进一步拆分,采取碎片式的分步处理。按此方法,固然工作效率短时间内会有所提高,但长久以往就会形成对于具体工作僵固化的认识,又会造成对于系统全局模糊化的理解。如此人为地切断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会导致既无法掌握全面,又无法抓住重点。

思路不畅必将严重桎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这也是党中央一再强调“顶层设计”的原因所在。为此,我们在“四个全面”的战略指导下,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其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整体之间的平衡,从而消除这种片面化、碎片化、僵固化和模糊化的思维顽疾。

掌握系统思维还能够获得方法上的协调,解决走极端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提速,有些地方在工作方法上显得顾此失彼,要么过分强调发展动力和速度而轻视和谐、秩序的要求,要么过分强调和谐、秩序而压抑了发展的活力。有些地方逮到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没有系统规划,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不平衡、不协调的后遗症。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要求。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学会系统思维,协调发展的动力、活力同社会稳定、秩序、和谐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平衡的状态之下,将发展的动力、活力同社会稳定、秩序、和谐统一起来,确保全面小康的真正实现。

掌握系统思维还能够促成目标上的协调,优化“全面小康”同“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及中国梦之间的同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内必须要完成的重大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及中国梦的实现更是任重道远,都需要我们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但就当前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尚有一段距离,全面深化改革障碍重重,全面依法治国亟待跟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繁重。这是“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通往现实道路上的根本性问题,而协调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也成为我们今后长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若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包括“全面小康”、“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及中国梦整合为严整的逻辑体系,抓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从而寻得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责任编辑 董金荣

K02

10.13784/j.cnki.22-1299/ d.2015.06.005

闫泓多,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双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发展
我家的小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