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语“気”“心”与汉语“气”“心”
2015-03-17张艳军
张艳军
(中山大学 南方学院,广东 从化 510970)
试论日语“気”“心”与汉语“气”“心”
张艳军
(中山大学 南方学院,广东 从化 510970)
日语中“気”和“心”这两个字的形式分别是从汉语中的“气”“心”借来的,但是意义却相差甚远。尤其是日语“気”,它与汉语中的“气”不同,可以有表达心理活动的诸多意义。如:“気持ち”(心情)“気分”(情绪,身体状况)。另一方面,日语“心”与汉语“心”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表达“思い”(想法)的意义。虽然在日语中“心”“気”这两个词都可以表达心理活动,但是后者“気”的使用范围要更广,更被日本人所喜爱。那么这一原因是什么呢?本文通过搜集、列举、分析有关“気”“气”“心”的语料,来探究这两个疑问。
気;心;气;日语语言学
以下是有关日语“気”“心”、汉语“气”“心”所表达的主要意义以及与其相关熟语和惯用语的表达。与“气”“心”相关联的熟语以及惯用语的表现是摘自《现代汉语大词典》(2010)。与“気”和“心”相关联的熟语及惯用语用法,摘自《逆引き広辞苑》(1998)。
“气”
意义: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气体);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空气);呼吸(气喘如牛);自然界寒、暖、阴、晴等现象(气候);作风、习气(风气);鼻子问到的味(气味);人的精神状态(气宇轩昂 气馁);怒(气吞湖海 气恼);欺压(受气);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血 气虚);中医指某种症象(湿气);景象(和气 气氛)。
“心”
意义: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如刀割);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思想状况 感情(心旷神怡)。
“気”
意义:生命·意識·心などの状態や働き(生命、意识、心里活动和变化),気が合う(合得来,投缘)気がある(感兴趣,倾心)気がいい(心情好)気が重い(闷闷不乐,气馁)気が利く(聪明,机灵)気が狂う(精神不正常)気が散る(走神);生命の原動力となる勢い(生命的原动力),気勢(气势,精神)元気(元气,精神);天地に生じる自然現象(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気象(气象) 天気(天气);あたりに漂う雰囲気(飘散在四周的气氛)心に感じる周囲の様子(心里感受到周围的样子),空気 水蒸気 雰囲気(气氛,氛围) 霊気 酒気 気息;有る物がもっている特有の香りや風味,気の抜けたビール(走味儿的啤酒);節気(节气)。
“心こころ”
意义:人間の精神作用のもとになるものまたその作用(心理作用)感情(情感) 意志の総体(意志)気持ち(心情)思いやり(体谅)情趣を解する感性(解风情),心の病(心病)心を配る(担心)気が変わる(改变主意);心臓(心脏),心まで来る憂き涙在心里流泪;物の中心(中心,中央),池の心広くしなくて池中央不辽阔。
如上所示,“气”和“気”的意思虽然大致相同,但是“気”与中文中的“气”相比,在人类的思维、心情等内心活动和状态方面的表达要多很多,而中文中表达思维、心情的词汇大多与“心”有关。为了回答这一疑问,需要追溯“气”和“気”的来源,分析“気”与“心”的特质。
许慎的《说文解字·气部》中说“气,云气也,象形。”即“气”的最初意义为:云气。《孟子》有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选自《公孙丑上篇》),这里的“浩然之气”意为天地间充满的气体。《庄子·逍遥游》中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即“气”的第三个意思是“气息”。《管子》曰“气者身之充也”(选自《心術》下篇),即“气”不仅仅是天地间所有的,而且人的身体内是充满着“气”。“气”不仅仅是空气、大气、气体、云气,更是延续生命,保持活力的宝物。另外,《庄子》里也可以看出同样的看法。“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选自《至乐篇》)意为气体发生变化会产生形,形发生变化之后又会产生生命。《庄子·知北游》:“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都强调了“气”与生命息息相关,这也是我国中医学上常用“气”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的原因。自古以来,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中国,也将这种影响深深的反映在汉语之中。因此,汉语中关于“气”的语言非常多。但是含义却多为“大气”“元气”“气息”等,作为“想法”“心理活动”的意思来使用的情况几乎没有。也许,相比日语来讲,“气”的原产国即是中国,汉语本身历史永久,博大精深,所以语言意义的使用也就非常细化,不必同一个词有过多的意义,另外,“气”多数用于医学、哲学中,属于抽象的变化无常的,其意义作为一种习惯早已根深蒂固。而“心”在佛教、程朱理学中都强调与人的思维联系紧密。 “心”又极易与“心脏”联系在一起,大众更加容易接受“心”与思维是直接关系的说法,所以在表达思维的时候汉语中经常用“心”而非“气”。另外,“气”是外在的、表层的、直观的,是内心的表现和反应;“心”则是掌控思想、意志、精神状态及外在感情的内在深层精神作用。
(1)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关于“气”与“心”的争论屡见不鲜。《说文解字》中讲到“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即“心”居于主宰地位,是决定思维的根本。这与中国古人以居于中间者为四方统帅的思维方式有关。
(2)此外,追溯到董仲舒时代,主张“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何为而气不随也。”(《循天之道》)认为 “气”是由“心”所支配的。
(3)既然“气”是由“心”所支配的,那么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心”,以“心”来表示思维想法的语言使用习惯就不言而喻了。
从日语词汇“気”的起源来说,形、音都是从我国借来,并结合自身文化发展而来的。并非是日本土生土长,数量有限。但是为了解决汉字匮乏的缺陷,日本人会赋予同一个汉字更多种意义。另外,从日本文化方面来讲,日本人赋予“気”表达人类思维、人的内心活动的功能,那么是不是说明在日本人的思维中“気”就拥有这样的特质呢。“気”的原形“气”最初的意思是“气体”,即没有固定的形状、味道,但是却可以根据所遇到的客观事物形状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气体这种随时变化,无形又有形的特点就像人的心理活动一样,心理活动是看不见的,又是可以通过人的表情、肢体语言、动作来表现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日本人赋予外来词“気”以精神思维层面的意义。
那么同样表达人类思维的“心”为什么在日语中没有“気”更受日本人欢迎呢。 “气”由“心”决定,“气”是“心”的外在表现,所以喜欢委婉的日本人更倾向于用比较含蓄的“気”(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心”,比如“気が変わる” “心が変わる”都可以用来表达“改变主意”的意义,“気を晴らす”“心を晴らす”都表示“心情转好”,但是后者给人的感觉很生硬,过于直接,所以前者更常用。
从日语惯用语方面来讲:“心を入れ替える、心を奪う、心を砕く、心の闇、心の露”(《逆引き広辞苑》1998)中的“心”多用于指代“心脏”等具有一定空间的比较固定的东西。正是因为“心”在日语中通常被指代某些固定的缺乏变化的东西,所以才导致其生成能力的减弱,进而导致其语用范围的狭窄的吧。来自汉语“气”的词汇“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具有多重意义,是决定人类生命存在和好坏的重要因素。“酒に厚薄の違いはあっても麴蘖の次元では同じであるように、人に善悪はあっても元気は共有している。ただその気の多少によって賢人と愚人の違いがある”
(4)(主要意思是“气”的多少决定一个人是贤人还是愚人),其重要性决定会有很多关于“気”的惯用语用来表示与人相关的用法,如:“気がいい、気を良くする”(心情好)、“気を悪くする”(心情差)、“気に病む”(烦恼)(《逆引き広辞苑》1998)。此外,从“気”自身的性质来看,大气是变化多端、有形又无形,难以捉摸和把握,正因为如此,“気”的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它词汇生成能力的旺盛性。“気が移る”(见异思迁)、“気が高ぶる”(兴奋)、“気が小さい”(小心眼)、“気が散る”(分心)“気が長い”(慢性子)“気が短い”(急性子)、“気が多い”(欲望多)(《逆引き広辞苑》1998)。
日语中的 “心”虽然形和部分意义是借用汉语,但是其读音却是日语本身固有的。 “こころ”所表达的意义从古代、中世纪到现代几乎没有变化。比如,古代和中世纪时的惯用语“心を動かす、心に留める”和近代的“心の友”现在一直在使用。也许是“こころ”固定性太强,喜欢模糊式表达的日本人似乎不太喜欢使用这个词,而更多使用“気”这个词。
(5)另一方面,“気”对于人类来说「人間は五常の気を受け、五臓に蔵して身に具備している」
(6)即人类接受五常之气,藏于五脏,形成身体,而且“気”时时以气息的形式与人类共存,并被人类所感知,所以更加直截了当的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更加易于被人类所接受所运用。“気”源自中国,同时也借来了“隐喻”的手法,这也更加增强了“気”的生成能力。按照道教思想,人的生死是由“气”的有无来决定的,这决定了日语中将“気”拟人化后从而产生的一类词,如:“気が進まない”(没有干劲)、“気が急く”(心急)、“気が強い”(强势)、“気が咎める”(自责)(《逆引き広辞苑》1998)。
[1]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岩波書店辞典編集部編.逆引き広辞苑[M].(日本)东京:岩波書店,1998.
[3]小野沢精一など.気の思想―中国における自然観と人間観の展開[M].东京:財団法人東京大学出版会,1983.
[4] 罗雪梅.日语汉字“気”与汉字“气”之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3(5).
[5] 张立文.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 西脇常記.唐代の思想と文化[M].(日本)东京:創文社,2000.
[7] 刘大庆.日语中的“心”[J].科技信息(外语论坛),2010,(15).
2095-4654(2015)01-0082-03
2014-10-18
H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