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2015-03-17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新旺小学甘树柏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新旺小学 甘树柏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处理问题能力”这一方面,我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情境再现,化静态为动态,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的理解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的。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因此,我在课堂的教学总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小学阶段中大量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然而,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在课堂上,我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如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加减法的验算等,都是通过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和购物这些生活图片来呈现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生活实践,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也是教学所必须的。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之后,我给了学生5分钟,在校园内寻找这些物体,要求学生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但在校园内找到大量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形体的现象,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新课标中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内容方面明确提出应用意识的具体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在课堂中,我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应用题教学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应用题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应用题产生兴趣,增强学生想解决问题目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助于他们积极自主地探究解题方法,从而掌握解题的策略。因而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成功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掌握学习解应用题的策略作出好的铺垫。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时,精心创设出一个具体的、适合滋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亲临和应对,去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时实实在在地感到的确需要使用策略,而且是需要使用这样的策略。如学生在—年级玩数的分解游戏中,生一:“我有9颗小石头。”生二:“请给我5颗。”。生一:“9颗小石头分给你5颗,那么我剩下4颗。”也有学生就从6开始数到9,而得出了4颗。可见,他们那时只知道这是数的分解的方法,并不知道这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由此看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从“方法”到“策略”的过程,并且适时地将学生“方法”认识提升为“策略”认识。
四、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多换角度思考,教师注重对问题进行引伸和推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去改变学生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我在“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学生在对长方形的特证和图形周长的认知基础上,就有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生一:6+4+6+4=20(厘米),生二:6×2+4×2=20(厘米),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实践,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又找到了另一种解法:(6+4)×2=20(厘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并加以引伸和推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