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面临的挑战
2015-03-17魏婷
魏 婷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面临的挑战
魏 婷1,2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在新时代,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随之产生的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层出不穷。这些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经过手机这种“自媒体”的转发,传播力度以数据裂变的方式增加,引发民众的恐慌,其危害性非常大。那么,如何应对呢?具体措施有: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必要组织成立一个国家级科技传播体系的促进协调机构;大众科技传播媒介要有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机动的运营机制,要让他们的声音占据手机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流等等。
手机媒体 科技传播 挑战
0 引言
在新时代,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手机媒体的人性化特质与科技传播“以人为本”的特质不谋而合;其次,由于手机媒体的覆盖人群最广、携带方便,使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其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科技传播的广度与活跃度;另外,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来说,利用手机媒体都能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科技传播[1]。据《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热衷于手机媒体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的渴求。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强大后备力量,从他们的学科属性与个人特点来看,正是对口进行科技传播的重点受众群体。甚至对老人来说,手机也能够很好地进行科技传播。尤其是对中国老人来说,他们最关注的“养生”议题正好是属于“医学与健康”类的科技信息。手机媒体如果能够从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以及降低资费等方面进行优化服务,并针对老人打造“科学养生”概念,就能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科技传播。
但是,在看到手机媒体在进行科技传播时所蕴藏的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手机媒体的科技传播之路面临重大挑战,那就是随之产生的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层出不穷[2]。
2013年“谣言粉碎机”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科技谣言》,包括“WiFi杀精”“转基因饲料影响猪健康”“N95口罩最多使用半小时,否则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电厂烟囱中排放的白烟是PM2.5的主要来源”“新生婴儿会对喝的第一口奶产生依赖性”“快餐店的冰块比马桶水脏”“自来水中有避孕药”“口服胶原原白制品可以美容”等等。这些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经过手机这种“自媒体”的转发,传播力度以数据裂变的方式增加,引发民众的恐慌,其危害性非常大。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1 手机媒体中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产生的原因
1.1 手机媒体既是大众传媒也是自媒体,信息“把关”的难度增大
智能手机完美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诸多特点,具有大众传媒的性质。手机媒体的上网功能令大众传播随时随处存在,并且使用户突破传统媒体的地域局限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3]。但同时,它也使人类步入“人人传播”的时代,手机用户可以是传播中的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中的传者。当手机用户利用手机的影音功能拍摄生活中的片段、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等上传到网络上或者在朋友圈分享一个链接时,他就变成了一个自媒体。自媒体让无数个个体声音得到充分释放,但也增加了科技传播“把关”的难度,极有可能会让一些与宪法、社会道德规范相悖或者充满骗局和谣言的声音得以散播。
1.2 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手机媒体中的科技骗局、科技谣言牟利
如前文所述,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与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有着极高的传播契合度,因此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就大肆利用手机媒体通过一个个“新奇”“惊人”的文章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文章中充满不实的或未经考证的骗局和谣言进一步为受众洗脑,最后利用文章中经过精心编排的“软广告”兜售商品来牟利。比如“一滴血检测仪”的软性广告,据称只需一滴血便可诊断从缺乏维生素到癌症甚至吸毒的上百种疾病。很多手机用户不明就里,纷纷转载,成为不法分子推销“虚假产品”的无辜帮手。实际上,据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揭露,“一滴血检测仪”不过是一个骗局。
1.3 娱乐化浪潮的冲击及专业系统培训的缺乏,使我国缺乏髙质量的科技传播者队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化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传媒界,连原本“严肃”“正统”的科技传播也没能幸免。科学技术是非常专业化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也更难懂,也难免显得更枯燥。一些新闻传播者一味追求可以引发公众关注的“点”、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得某些媒体在科技传播时“庸俗化”、“娱乐化”科学。其实,科学的“专业性”和媒体科技传播的“可读性”之间不存在天然的冲突。但这需要专业的科技传播者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做到平衡。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缺乏针对科技传播者进行的专业系统培训。目前,我国新闻人才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科技新闻人才培养非常薄弱。
1.4 国内科技专家在面对科技问题时“失语”
由于科技的专业性,导致在科技传播中科技专家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当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焦点突发事件出现时,却很少能迅速听到国内科技专家的声音。比如,由转基因问题产生的争议,受众饱受传闻的困扰,他们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使自己更容易患上肿瘤、不孕不育等疾病。面对这一热门科技传播议题,科技专家却大范围“失语”,导致科技传播难有更大突破[4]。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如何让科学的声音不被繁乱复杂的噪音甚至谣言所淹没,是科学传播中面临的问题。
1.5 专家与记者之间的交流危机
福岛核危机后,科学媒介中心的赛克斯博士总结英国媒体时说:“负责制定政策的官员能看到科学家的分析,却禁止他们发言;公众生活在困惑与不安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狂欢的媒体则乐于用各种方法填充版面,消费这一场灾难。”[5]这的确是科技危机发生时媒体界的写照,并不是每一位科学家都能直接面对公众。在国内,把科普作为重要职责的科技专家也是凤毛麟角,而一些接受采访的科技专家也经常发现自己表达的意思被记者曲解,往往是“一上报纸和电视,业界口碑就变差”,给自己的科学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被贴上“爱出风头”的标签。
1.6 手机媒体受众的科技素养不足
虽然在手机媒体中,受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手机媒体受众的科技素养不足[6]。在接收到一些“耸人听闻”的科技谣言时,大多数受众不是抱着一种冷静、求真的心理去求证,而是怀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凑热闹,有的甚至为谣言的进一步扩散推波助澜。这里面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公众对自身生存的危机意识日渐加强,强烈的不安全感充斥在每一个年龄段受众的心中。
2 应对手机媒体中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的对策
2.1 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必要组织成立一个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促进协调机构,将政府新闻管理部门、各大科技媒体组织、各类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种教育培训组织、专业学会等与科技传播相关的组织机构作为核心成员,共同促进科技传播的社会效能的发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这构成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我们要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个议题提升到 “国家行为”的层面来重视。它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的保证,同时还要看到行动的艰巨性,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因此,这个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平台,平台中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必须整合各自的资源,协同合作,争取最大公约数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传播的影响力[7]。
2.2 大众科技传播媒介要有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机动的运营机制,要让他们的声音占据手机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流
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看,要求媒体能够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描述新闻现象真相以反映事实的本质,服务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利。大众科技传播媒介的责任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从表面上来看,它们有强烈的公益性质,但是在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则要求他们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企业化管理,积极推进对体制机制、管控模式、组织机构的创新,达到“定位准确、职能清晰、管控有力、机制灵活、运营高效”的要求。当前,各行各业都正面临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冲击,互联网思维告诉新闻从业者——大众科技传播媒介也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报道受众们真正关心和急于知道的科技信息,而不是一味地“高高挂起”,用高冷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科技信息的接地气必须要有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机动的运营机制作保障[8]。他们也必须将手机媒体作为传播的重要阵地,用真正的科学来反击骗局和谣言。一旦他们的声音占据了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流,那么将会使那些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在正规渠道前毫无作用。
2.3 鼓励科学家走出实验室,加入到科学普及的队伍中来
科学家的“缺席”和“失声”是中国科技传播中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家离开实验室,科学生命就等于结束了”的理念还在困扰着相当大一部分科学家。他们当中鲜少有人走进公众的视野去传播科普,偶有尝试者还会被同行视为“不务正业”。所以,首先必须要破除科学家观念上的误区,同时提高全社会对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们的尊重程度。从某方面来说,这些科学家是科技传播中的“弱势群体”,因为现实的情况是靠写科普书的收入微薄。据了解,科普作品在选择出版社时没有什么空间,稿费也不高,最高的标准也就大概在每千字百元的价位,而且销路捉襟见肘。因此,提高科学家从事科普事业的待遇也是科技传播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鼓励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来到广播台、电视台,还需要媒体的主动出击,积极邀请。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与合作十分重要,它一方面要求科学家将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另一方面,要求媒体根据受众不同需求和层次,设计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结合热点,适时对其中的科技问题进行解读和知识普及。
2.4 建立规范的科技报道准入标准及制度,同时批判性地借鉴手机科技谣言标题的编排方式
科技新闻报道关乎国计民生,必须建立规范的科技报道准入标准及制度。也就是说从事科技新闻报道传播的主体必须具备国家法律所认可的资格后方可进行科技传播。由此可以在传播的源头将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摒弃在外。科技新闻报道涉及很多与科技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化语言,媒体人应尽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报道的消息能让大众都明白,能读懂。但这还只是科技新闻报道的最低要求。最完美的是要在科技选题中找到可以引发公众关注的“点”,使科技传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一点,业界人士可以从手机科技谣言风靡一时的背后得到某些启发。综观那些林林总总的科技谣言,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拥有非常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这些标题总是能成功地吊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人点击阅读。因此,在手机科技报道的传播中既要尊重科技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又要将科学的专业内容进行适当“转述”,使其变得通俗,还要特别讲究标题编排的创意性,同时警惕掉入庸俗化的泥潭[9]。
2.5 用法律加强对手机自媒体进行监管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随着传媒与电信的发展,“人人传播”时代的来临,对手机自媒体的法律监管也显得刻不容缓。目前,亟需出台统一的法律体系,为媒体技术融合、媒介组织融合、监管体制融合提供法律依据。另外,还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手机自媒体的监管既涉及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涉及到宣传部,情况非常复杂,为了避免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彼此推诿的情况出现,因此迫切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相对独立的机构来应对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等严峻的现实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6 多部门联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
除了国家层面、法律层面、科技传播信息源层面的考量,还需要多种途径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在面对手机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时拥有一双慧眼、具备一定的抵抗力。首先,政府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在科普上有所作为;其次,必须大力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注重教育公平,尤其是农村,它是科学文化“扶贫”的重点区域;在城市,应该要重视从社区开展提高科学素养的活动,因为它对民众来说具有很强的“接近性”和“亲切感”;当然,媒体仍然是传播科学的急先锋和坚强阵地。一方面,他们有责任把那些手机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拉出来示众,深刻揭露其虚伪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他们更应该主动地大量地传播民众感兴趣、关心的科技信息,以正视听。只有多部门联动,多种途径影响才有可能切实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1] 张北南.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特点[J].中国传媒科技,2013,8:102.
[2] 李皋阳.网络环境下科技传播的障碍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5:93.
[3] 杨晶.科学传播的一种解读[J].创新科技,2008(3):53.
[4] 汤书昆,韦琳.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J].理论月刊,2009(12):5.
[5] FujiaC. 不打通媒体,科学的危机就不远了:专访英国科学媒介中心[J/OL].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241/,2014-04-22.
[6] 覃晓燕.科学传播中传媒责任审视[J].现代传播,2010,4:105.
[7] 凌小萍.论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256-259.
[8] 林黎嘉.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7(2):28-29.
[9] 沈军锋.科技创新产品传播策略研究[D].郑州:2010.
Mobilephonemediaactivelyrespondtothechallengesfacedinscientificandtechnicalcommunication
Ting Wei1'2
(1.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China) (2.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anjiao,101601,China)
In the new era,mobile phone media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 resulting technology fraud and technology rumor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Th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am and rumor which forwarded through the "self media" mobile phone,increase the propagation dynamics in data fission way,caused the panic,its harm is very big.So,how to deal with it?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from the national level,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necessary organization to set up a national system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mass media to have the technology market management system and flexible operation mechanism,to let their voices to occupy the mainstream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o on.
Mobile phone media;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hallenges
2015-08-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3142011039)。
魏婷(1981- ),女,重庆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华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电视新闻。
E-mail:250088106@qq.com
G20
A
1672-7169(2015)05-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