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15-03-17靳义亭
靳义亭,吴 峥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靳义亭,吴峥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是:以“孝”为根,爱国为本。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四个着力点: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结合点、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构建“三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启示:注重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国家立法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结合,将公民的德育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教育融合起来。
关键词: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经验;启示
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韩国已有漫长的历史,在韩国文化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韩国发展过程中,大到政治理念、教育制度,小到人际交往、内在修养,方方面面都有儒家文化的影子。在家庭教育方面,近代以前,韩国主要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来教育精英阶层,规范社会秩序,家庭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核心。19世纪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韩国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家庭道德教育日益被忽视。但对西方文化的盲从,一度使韩国社会和韩国人的精神进入无序和匮乏状态,这促使人们开始进行反思并寻找应对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文化对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随其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越发深刻地反映出来。
1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
1.1 家庭道德教育以“孝”为根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是“孝”。“孝”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韩国,不尽孝就无法立足。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儒家传统理论认为,孝顺父母,要在父母活时以礼侍奉他们,在父母去世时以礼祭祀他们,不孝则违背了礼。那么怎样行孝才符合礼? 就是要顺从父母的心意,在对待父母方面,要遵照“敬”字。正如孔子所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这句话中,孔子指出养父母和养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敬”,没有发自内心的敬爱的养就不能称之“孝”。“孝”并不仅仅是一种“养”的行为,更关键的是儿女对父母从日常起居到心态上多层面的照料,要时时对父母保有敬爱之情。韩国家庭道德教育以儒家孝道思想为底蕴,也以“礼”为衡量孝的道德标准,核心是子女对父母的“养”和“敬”,从子女小时就教育他们要以敬爱和感恩之心来对待父母。韩国近九成的国民表示,敬爱老人是“齐家治国”的根本,是人类永不磨灭的亲情。世人只有在家庭中恪守孝道,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才能对国家报以忠诚。韩国公民十分重视孝道,这除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外,从小就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熏陶是重要原因。在教育方面,每逢中小学生的寒暑假,韩国各地的学校都会举办以“忠孝”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将传统伦理道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忠、孝、礼。如果某些人不守孝道,一经曝光,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排斥与唾弃。在赡养父母方面,韩国历来有由长子负责的传统,这在今天也同样适应。在韩国人所尊崇的“五伦”当中,“父子有亲”被排在首位,接着才分别为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以及朋友有信。由此可见,韩国人以“孝”字当头,认为孝是“万事兴”的基础,是人类亘古不灭的亲情之爱。在价值观层面上,因韩国人家族意识十分浓厚,所以他们在践行孝道时,往往先孝后忠。在忠孝之间发生冲突时,也是先孝后忠,父子之间的“孝”要高于君臣之间的“忠”,这与中国社会忠孝不能两全时,尽忠而不尽孝的道德传统有所区别。[1]在衡量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方面,韩国人以“孝”为道德衡量标准,强调一个人尽孝的程度代表了这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而违背孝道的人被认为是道德上有缺陷的人。
1.2 家庭道德教育以“爱国”为本
韩国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方位的。内容上重视培养民族精神,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花郎”精神、“三、一运动”精神和“身土不二”精神。以“身土不二”精神来说,此理念最初源自于17世纪的《东医宝鉴》这部医学名著,指人的身体和土地不容分离,人们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并从这片土地中获取生存资料、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这是最合适、最健康的。如今,韩国对最初“身土不二”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拓展。韩国属于一个半岛小国,民族单一,长期以来都是隶属于大国的附庸国或殖民地。独立之后,虽然韩国的经济慢慢有了起色,但由于其市场有限、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其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当大。此时,韩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身土不二”的教育而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观韩国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显示着“身土不二”的字样。韩国人民常常将“大韩民国”挂在嘴边,绝大部分国民在平常消费中都养成了国货优先的良好习惯,总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虽然本国牛肉比外国牛肉价格贵2倍以上, 但仍然是韩国民众的首选;韩国人最常用的手机是本国的三星和LG,而非现在全球流行使用的苹果手机;韩国人使用最多的汽车是本国产的现代、大宇。韩国人在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时往往会教育家庭成员:不论在什么时候,个人利益都应该为集体利益让步,个体的命运与国家强弱、集体衰盛息息相关。在教育方式上重视多种教育途径联动。在韩国家庭里,孩子们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培育着孩子的爱国情结,学校的爱国教育也是从娃娃抓起,借助地理课程、历史课程教学,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此外,韩国自小学到大学,都将道德课纳入到其必修课的范畴中,而且校园内也充满着浓郁的爱国氛围;在民间,不仅有很多爱国民俗活动村、爱国基地,还有诸多以此为主题的社团;在宣传方面,尤为重视舆论媒体的作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进行,社会舆论也积极配合,还掀起了文字净化运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针对性强,让人民大众深刻体会到民族的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
1.3 家庭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四个着力点
第一,始终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传统文化教育。纵观韩国历史,儒教文化曾先后两次与近现代的欧美文化和日本的殖民文化进行对决。自1910年起,韩国被日本殖民统治35年。这期间,日本在韩国国土上大肆推行 “皇民化运动”,要求韩国人更名改姓、尊崇日本天皇,并举国学习日语。为了对抗日本的殖民统治,韩国的爱国志士们高举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旗帜,不断呼吁国人为国家利益而斗争。在这种爱国思潮的影响下,韩国于1919年3月1日爆发了独立运动。该运动为韩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随后,美军在1945年后进驻了朝鲜半岛,至此,该国的儒教文化开始与欧美文化展开对决。在“对决”过程中,韩国借鉴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一方面大力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不断摒弃西方社会金钱万能、个人至上、人情淡薄的观念。韩国十分推崇儒教中的“敬业乐群”,并力求创建道德风气好、家庭和谐的社会。韩国人把孔子尊为 “万师之表”,并举办一年一度的“释典大祭”来纪念孔子。此外,韩国的“安东”素来有儒教文化之乡的称誉,至今,当地人们依然保持着儒家的礼仪与风俗习惯[2],这也体现了韩国人对传统的儒学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认同和遵循。
第二,注重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结合点。在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家庭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有所发展,经过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撞击之后,韩国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在于强化隐性教育与渗透,通过创造各种条件使受教育者进入“无意识”境界,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道德教育。而儒家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则特别侧重于使用显性的教育方法。即通过周详的统筹安排和组织计划,借助传统的灌输模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道德。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各自的利弊。二战后韩国作为独立国家进入国际舞台,随之而来的就是多元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韩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人们对此一度感到迷茫、失落,甚至愤怒。为了应对这种文化上的冲击,韩国寻找了多种方法来促使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达到和谐。在政策层面上,韩国政府曾于1968年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教育指南。从此国民精神教育开始在韩国大力推行。其七项具体目标中提到了爱国、世界和平、民族独立等关键词,提出了传播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培养对国家与社会强烈的责任心等主张,这些目标鲜明地体现了韩国政府在引导民众教育下一代时既坚持民族性,也融进世界性、开放性。20世纪80年代,为了早日摆脱日本殖民时期的荼毒,韩国政府积极推动了国际理解教育计划,在该计划中,一方面强调要注意培养青少年对多样文化的理解、消除文化壁垒。另一方面强调要注意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珍视本土文化。在实践上,一方面韩国家庭道德教育重视充分发挥各种教育主体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起各自的道德教育职责,使道德教育社会化、综合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通过在国外推广韩语教育和韩国价值观,让本国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影响其他国家,变相地促进本国家庭道德教育良性发展。例如:韩国为在全球化浪潮面前,使韩语不被边缘化,采取了一系列保存、发展、推广韩语的措施,从2007年起,韩国在海外设立 “世宗学堂”,这是韩国在境外设立的韩语教育代表机构,属于韩国在境外的文化商标。截至 2013 年底,在全世界开设的 “世宗学堂”总数已达 120 所,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文化走向世界。[3]
第三,家庭道德教育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韩国家庭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讲究长幼有序和待人接客的礼仪。在韩国,自幼被灌输“长幼有序”的道德观,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晚辈需先向长辈问好。韩国的每个家庭大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潜移默化中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
在韩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课堂上进行道德理论教育,在课外进行道德实践教育。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家庭(近邻)及学校生活、国家民主生活是韩国各年级道德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据此编排具体教学内容。在坚持系统的课堂道德知识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4]同时,道德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领悟力为目的,对学生的特性进行充分考虑,在教学中融入了个性化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其中。此外,还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鼓励以社区、企业等为单位参加,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道德教育之成效。
第四,构建“三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①是优化社会环境氛围。比方说,在购买汽车时,韩国人通常是购买国货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品牌。另外,韩国人不会吸其他国家生产的烟,在韩国的自动售烟机上,还特别贴出警告牌,不允许销售外国烟。这些都体现着韩国国民“身土不二”的社会大环境氛围。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家庭教育的软环境。如在韩国的学校中,历史名人画像随处可见,学校的校训都是由传统名言构成,学校很多建筑物也是以历史名人命名的。每年,各大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古迹,等等,这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极大魅力。③是注重培养孩子强烈的民族意识。从幼儿园时老师就向孩子们灌输“爱国旗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思想。在韩国,不管是学校、机关,还是企业、团体,都拥有悬挂国旗的旗杆,甚至是普通的居民楼、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有旗杆插口。到了每年的3月1日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韩国每家每户都会挂起国旗。
2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经验的几点启示
第一,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韩国历来推崇道德教育。尤为重视“国民精神”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培养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心。孔子的“忠孝为本”、 “为国尽忠”深深地植根在了韩国人的血液里,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强大的精神能量。韩国屈辱、苦难的历史与儒学中的“仁”和社稷相交织、相融合,从而构建出独具魅力的民族性格。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特性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韩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在韩国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儒家传统在韩国仍被极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所在,而“国民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价值取向、道德水准、民族精神上的综合呈现,不仅是国民精神状态的反映,同时,还是国家文明素质的标志。在韩国的德育工作中,国民精神教育自始至终都居于核心地位,是公民德育的基础所在。突出民族特性、重视传统文化是韩国家庭道德教育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并为韩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国家立法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结合。自20世纪50年代起,韩国不断朝现代化、工业化发展,韩国的传统家庭道德文化慢慢褪去了原本应当具备的光环,传统文化的日渐消失,引发了社会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发起了以孝道文化推广运动为标志的家庭道德教育改良运动,针对现代化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意义。例如:一些宗教和企业财团发起并成立了一系列福利社团,设立各种奖励,如孝行奖,以奖励对传统家庭道德身体力行的孝子贤孙。其中最著名的财团是三星福利财团,它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而成立的[5]。2007年7月2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世界首部《孝行奖励资助法》,以政府名义奖励孝行实践,鼓励宣传传统家庭道德文化,倡导家庭内部赡养老人。韩国《孝行奖励资助法》的制定虽然有为应对老龄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背景,但其作为一部推进孝行和使其制度化的法律,与传统家庭道德有机融合,构建出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三,将公民的德育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教育融合起来。为了能够与时俱进,韩国非常注重对公民德育质素的传授,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与学习习惯,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及生活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施以公民意识、国家观念、生活准则以及道德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则把重点放在伦理道德、德育知识的传授与教育方面。让学生通过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适应社会变化中的人际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社交能力,以及提高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获得自身公民意识与公民义务,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两者互有侧重。家庭道德教育的“教化”、“德教”是为了“生活之迁善”,教育目标是现实的,而不是玄虚的;教育方法是注重实证的,而不是单纯的逻辑分析;教育途径是偏重于启迪内心领悟而达到行为自觉的,而不仅仅是由外在实践体验而达到思想领悟。
参考文献:
[1]宫丽艳.论韩国孝道文化传承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4(9):211-215.
[2]庄锡昌.全球化趋势中的韩国传统文化[J].韩国研究论丛,2002(10):151-154.
[3]金万甲.韩国设立“世宗学堂”的做法及其启示[J].当代韩国,2013(12):105-113.
[4]章燕.新加坡与韩国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4(2):201-204.
[5]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9(3):39-43.
ON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GIVEN BY MORAL EDUCATION OF THE KOREAN FAMILY
JIN Yi-ting, WU Zheng
(SchoolofIdeological&Polit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Korean family gives the following experience: the “filial piety” is the root and patriotism is the foundation; there are 4 focuses involving educational methods: adhering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with Confucianism as the found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ducation and the western modern education;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constructing a moral education network of “trinity”, i.e.uniting the family, 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into one.The inspiration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social ethics and integrating the imparting of moral knowledge to citizens with moral cultiv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Korea; the moral education of family;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2-0184-04
作者简介:靳义亭(1961-),男,河南内乡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KS079);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2015-ZD-110);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高教重点项目(2012GJYJ-A13);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2FRJH17)。
收稿日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