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网络民主输出情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建
2015-03-17高国涛杨文华
高国涛,杨文华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西方网络民主输出情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建
高国涛,杨文华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同时网络空间隐蔽、虚拟、开放、自由的特点也对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形成冲击,使得大学生在制度认知、制度评价、制度认同等方面出现偏差。为此,应以共产主义信仰引领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立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以规范的网络政治言行、有序的参政实践强化大学生的制度自信,重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大学生;制度自信;制度认知;制度评价;制度认同;网络时代;网络民主输出;意识形态
制度自信是指人们对国家政治、法律框架和体系的设计、实施持有的坚定信念。当今世界,东西方冷战的局面已经结束,全球网络化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不意味着国际格局中的矛盾与冲突可能走向缓解,直至消失。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未停止过其民主输出的图谋,只不过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这种图谋变得更为隐蔽和复杂。当下,他们以青年群体为主要目标,利用Twitter网络、Youtube网站、Facebook网站、黑莓手机等新兴网络媒介全面改进了民主输出的手段及形式,对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产生强劲的冲击。
一、西方网络民主输出对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冲击
网络时代,西方民主输出呈现出与传统时期截然不同的特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西方国家将民主输出与商品输出和文化输出裹挟在一起,使得其进行制度输出的政治色彩大大减弱,而商业性、文化性则大大增强,对青年大学生极具迷惑性。对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期,政治心理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有外界环境的刺激,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判断、情感很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在自由、人权等的政治符号的粉饰之下,西方民主极易成为大学生逃避政治现实的乌托邦想象。可见,西方民主输出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构建。
(一)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推销对大学生制度认知的冲击
1.网络民主输出与商品输出裹挟在一起,对西方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倾力推销。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带有社会制度属性,也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它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具体化为一定的市场经济体制,表现出其独有的政治色彩。西方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成长起来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西方市场经济从产生至今都以倾销商品、占领国外市场的模式维持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文主义和新教伦理长期贯穿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中,充斥着个人本位意识和功利主义思想,导致绝对的自由放任和利己主义泛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自由、功利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民主霸权。网络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的开放性和宽域性等特点,以平等互惠的名义将网络民主输出与商品输出同步进行,通过谋求市场霸主地位、网络广告推销等手段推销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压制不同意识形态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宣扬彻底的私有化,主张完全的市场化,鼓吹“市场万能论”,附着于此的意识形态也趁机向我国渗透,企图削弱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和平演变成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
2.网络民主输出对市场经济的过度渲染消解着大学生的制度认知。制度认知是指社会群体对由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构成的交往秩序的认识活动过程。人们往往把经济看成是中立的,忽略经济模式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中,经济政治化的趋向愈发明显。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是要论证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高效率,私有制下的高效率把个人的利益和欲望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理性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这种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造成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正如托克维尔说的那样,“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1]。受这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极易使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范围,脱离集体。时下盛行的新自由主义、公共选择理论表面上是在减弱市场的放任性,增强政府的干预,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困难,但实质上“是要发明一种新的政治技术和表现民主的新的方式,从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这使得网络民主输出的经济形式更加具有迷惑性,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消解大学生的制度认知。作为大学生要明确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清醒地认识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运行的一次退变。
(二)西方民主宪政模式的推销对大学生制度评价的冲击
1.网络民主输出以制度输出为核心,对西方民主宪政模式进行倾力推销。民主宪政是一个国家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中的制度。每一种民主宪政模式都有其本土文化的特殊表征,任何国家和社会民主宪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理念,在自己最适宜的土壤中生成和培育起来。所以必须承认各国民主宪政发展的不平衡性,并不存在一种普世的民主宪政模式适用于所有国家。民主宪政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孜孜不倦追求的政治夙愿,是平等与自由的政治法律保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然在民主宪政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中虽然包含着普世的因子,却不是普世的标准。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奉为瑰宝,向外大肆输出,对于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无孔不入。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民主输出找到了新的媒介,民主制度的网络包装形形色色让人难辨真伪。近几年民主宪政的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西方向我国袭来,以民主宪政为核心的网络化制度输出成为了攻击我国民主道路的说辞,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西方民主宪政的理论逻辑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权力分立”,建立在经济权利不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弥漫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借机麻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扭曲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理性认识,夺取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网络民主输出对民主宪政模式的过度渲染影响大学生的制度评价。制度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仰,或明确、或含蓄地对制度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占有网络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的公共虚拟空间过度渲染分权基础上建立起的民主宪政模式的制度优越性,这种公共虚拟性正迎合了思想开放的大学生崇尚民主的价值观,同时也把大学生的制度评价引入歧途。使处于东方文明下的部分大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满足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需求,让西方的民主宪政成为当代大学生理想的政治目标,为大学生的制度评价制造重重障碍,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民主政治。网络时代西方国家民主输出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富布莱特(William Fulbright)也坦承地说道:“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我们既无能力,也无意于扶植最优秀的人才上台,并不想在我们进行干涉的国家创立诚实、稳定和民主的政府。”[3]这种超隐性的意识形态渗透,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理性价值判断。
(三)西方自由民主价值的推销对大学生制度认同的冲击
1.网络民主输出与文化输出裹挟在一起,对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进行倾力推销。西方国家把网络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利用新时代的歌星、影星、电影、报刊杂志、学术交流、BBS论坛等媒介竭力以文化包装进行民主输出,实现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仅受其内部价值和体制的影响,也受国际规范和国际体制的影响。在主要的安全关注之上和之外,不同类型的国家用不同的方式来界定自己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民主国家和其他民主国家有共同性,因此不会彼此发动战争。……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它们常常同具有与自己相似或共同文化的国家合作或结盟,并常常同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发生冲突。国家根据其他国家的意图来确定威胁,而这些意图以及看待它们的方式受到文化考虑的强大影响。”[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采取新政策武器已经转到网络文化领域,其核心是倾销自由民主价值观,以文化粉饰的政治符号麻痹大学生的思想,实现其全球战略的目标。
2.网络民主输出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过度渲染影响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制度认同是指人们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给予肯定,从而由内心自发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上的归属感,体现出社会民众对社会制度的一种高度肯定和信任。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依然延续着冷战思维,加紧对我国的殖民文化入侵,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尤其是利用高速化网络的开放性和跨时空性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导致大量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不断涌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冲淡了国民的政治心理归属感。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参与群体,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心理阶段,制度认同还未完全稳定,对多元化的政治思潮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可能会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产生一定的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思想,甚至酿成制度认同危机。“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主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地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人作出牺牲。”[5]面对裹着糖衣炮弹的自由民主的过度渲染,致使部分大学生在相互的“传染”中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相对排斥心理,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叛,用在网络中接受的价值观念否定现实的制度,并要求现实发展符合自己利益和意志的变化,形成一种网络社会中的抗拒性制度认同。
二、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以共产主义信仰引领其制度自信。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在信仰中,人能够摆脱实在的困惑,获得心灵的超脱。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人总要有一点儿信仰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得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共产主义信仰武装大学生,引领他们建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然而,每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是单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多元的社会结构必然形成多元的思想意识,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存在着多种社会思潮。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等思潮在新时期新阶段显现得尤为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建立。科学地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潮流,是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关键。“一个社会要是没有共同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6]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亲和力,引领其制度自信。
2.加强东西方的比较教育,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立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比较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是在个人意识和思维发生的初级阶段,还是在人类科学知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或是在构建整个人类知识门类或单一知识科目中有关研究对象分类的‘知识树’的过程中”[7],人们往往将比较看做是认识事物的最古老、最简明、最优越的方法,马克思将其称为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8]。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很难识得“庐山真面目”,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只有鉴别才能认识。比较社会制度的优劣就要看最本质的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起点是集体主义,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享有真实而广泛的民主权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处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二元对抗中,笼罩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下,行政集权的民主制实现了民主制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权力重心的转移,一旦越出资产阶级的轨道,必然受到“民主”制度的制裁,这使其倡导的民主更加虚伪,民众日益变得政治冷漠。加强大学生东西方国家社会制度的比较教育,认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本质,不再做基马尔主义的迷恋者。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引大学生,让大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愿做社会主义制度的追随者,确立其制度自信,对我国的制度建设充满信心。
3.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言行,以有序的参政实践强化其制度自信。网络空间虚拟、自由、多元文化并存,西方国家民主输出由此加剧,引发部分大学生造谣生事、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恶意攻击合法网站等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在这种形势下,重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应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言行,以实际的政治参与强化其制度自信。“理性人”哲学假设基础上的权威与服从的刚性管理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为弥补刚性管理的缺陷,在高校管理中植入了柔性管理的理念,重视大学生情感的沟通协调和交流互动,挖掘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的潜能,引导其自觉培养自律品质,加强网络道德的修养,自觉遵守网络社会的秩序,以规范的网络政治言行传递社会主义社会正能量。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参政的新范式,其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参与过程的互动性、参与内容的广泛化、参与空间的虚拟性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以有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锻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但是,网络时空的环境与现实的政治环境大大不同,网络政治参与是无法取代现实社会政治实践的,“因为现实生活的政治实践摆脱了网络空间政治认知过程的虚拟化和模本化倾向,现实政治实践程度更深,更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10],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而有序的参与政治实践,既能把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参与实践的能力,又能增强对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认识,提高社会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在网络和实践中强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25.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
[3]威廉·富布莱特.帝国的代价[M].吴永和,袁明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124.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13.
[5]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戴光年,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10.
[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24.
[7]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3.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0]郝廷娜.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53.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ystem Confiden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Western Network Democracy Output
Gao Guotao,Yang Wenhua
(College of Marxism,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China)
In the Internet age,th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of the information grea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time and space.But at the same time,the hidden,virtual space,open and fre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mpacted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and resulted in deviation in aspects of the system cognition,system evaluation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etc.Therefore,we should lead to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communism beliefs, establish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to regulate the network political behavior,orderly participation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confid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reconstruct college students'self-confidence on the socialist system.
college students,system self-confidence,system cognition,system evaluation,system identification,network times, network democracy export,ideology
D643
A
1673-1573(2015)03-0036-03
2014-12-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11BKS056)
高国涛(1988-)男,河北黄骅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文华(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