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的研究

2015-03-17赵瑞振张黎英丁淑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辅助受体乳腺癌

赵瑞振,张 炜,张黎英,丁淑云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299)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的研究

赵瑞振,张 炜,张黎英,丁淑云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299)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辅助治疗模式。方法 选择诊断为Ⅰ~Ⅲ期乳腺癌的老年患者174例,按照年龄划分为A组(60~69岁)102例,B组(≥70岁)72例。记录患者乳腺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合并症、辅助治疗模式及3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2组组织学分类、病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及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在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雌激素和孕激素阳性患者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0~69岁、淋巴结阳性及雌激素阴性的患者术后更应接受辅助化疗。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60~69岁与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点上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上后者更倾向于接受危险性小的方案,短期内治疗方式对患者疾病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乳腺癌;病理特点;化疗;内分泌疗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女性发生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乳腺癌[1]。有研究表明年龄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每增加10~20岁,乳腺癌发病率可上升1倍,尤其以75~85岁老年人发病率最高[2]。随着我国快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加之国人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未来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及辅助治疗模式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诊断为Ⅰ~Ⅲ期乳腺癌的老年患者174例,年龄60~84(67.3±6.2)岁,按照年龄划分为2组:60岁~69岁为A组,共102例;≥70岁为B组,共72例。

1.2方法 采集所有174例患者的标本,并使用10%中性甲醛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将标本切成4 μm厚的切片,每个蜡块切3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所使用的试剂盒由上海研生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将切片进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并用已确定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er-2)阳性标本做阳性对照。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①观察2组标本的组织学分类、病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合并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情况。②根据WTO组织制定的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3]。其中完全缓解是指换经治疗后临床检查肿瘤组织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是指患者经治疗临床检查肿瘤组织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是指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组织体积缩小<50%,增加<25%;病情进展是指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组织体积增加≥25%,或者发现新病灶。③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④对所有患者并发症,辅助治疗模式(化疗、内分泌治疗)及3年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记录。以AJCC第6版TNM分期方式判断分期,并计算无病生存期,即患者术后至乳腺癌复发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2 结 果

2.12组临床病理特点及并发症比较 2组组织学分类、病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2组治疗情况及辅助治疗影响因素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68例患者全部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B组患者中有24例予肿物扩大切除术,2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58例(56.8%)患者接受辅助化疗,其中40例予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40例患者中14例予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2例予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6氟尿嘧啶。B组患者中接受辅助化疗者17例占23.6%,其中只有4例患者予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其余患者均予单药卡培他滨治疗。2组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雌激素和孕激素阳性患者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7.6%(69/102)和76.4%(5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0~69岁年龄、淋巴结阳性及雌激素阴性的患者术后更应接受辅助化疗,合并症与肿瘤大小不是接受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见表2。

2.3临床疗效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89,P>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期间,A组6例、B组4例患者出现恶心、疲劳、关节痛以及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微症状,未影响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均消失,且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因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的病例。

表1 2组临床病理特点及并发症对比 例(%)

表2 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2组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 所有患者随访3年,其中144例患者乳腺癌无复发,A组和B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患者分别为83例(81.4%)和62例(8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既往研究认为,年龄是乳腺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超过50%的乳腺癌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3-4],故大量临床研究将患者纳入标准集中于60~70岁,超过70岁的患者基本排除在外,使此类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不能得到科学验证,难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国外资料表明,>70岁的老年实体肿瘤患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比例达22%,而60~69岁的患者仅为12%,可见随着年龄增加,治疗积极性及有效性逐渐降低[5-6]。多种因素(如缺乏研究资料、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担心等)影响老年人术后辅助治疗,由于临床上有关70岁以上老龄患者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较少,故当前治疗指南对该类人群并不适用,这就要求有更多可参考资料提供于临床医生,以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科学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本组研究将>60岁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并以70岁为界,分为2组研究。从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结果来看,A组ER阳性比例略高,而B组PR阳性比例略高,但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亦较一致,同既往研究结果类似[7]。有报道指出,相比中青年患者,老年乳腺癌患者的ER、PR阳性率相对较高,而表皮生长因子2过表达率相对较低[8-9];另有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2无过表达的患者中以55~64岁患者最多,但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高[10]。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研究并不能提示各预后指标会因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

本研究中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较相对较低,超过70岁的B组仅有23.6%的患者予术后辅助化疗,相比60~69岁的A组患者辅助化疗率更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认为,对医生和患者决定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其成为治疗模式中的优先考虑项目[11-12];其次为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及激素受体状态,如受累淋巴结多、激素受体阴性等是提示预后不良、复发风险较大的指标,此类患者应积极接受辅助化疗。本研究中60~69岁老年患者主要接受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且联合化疗者数量不少,而≥70岁的老年患者则以单药治疗为多,辅助化疗较少。另外,2组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为内分泌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很少,用药更为安全方便,高龄患者更易接受[13-15]。2组完全缓解率均小于部分缓解率,且A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问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不重复。另外在治疗期间,2组虽然出现恶心、疲劳、关节痛以及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微症状,治疗结束后均消失,对治疗不构成影响。本研究随诊时间为3年,2组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考虑随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故治疗方式对患者疾病复发及死亡的影响需长期观察以验证。

总之,通过本研究可知60~69岁与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上后者更倾向于接受危险性小的方案,短期内治疗方式对患者疾病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1] Gorfine M,Hsu L,Parmigiani G. Frailty models for familial risk with application to breast cancer[J]. J Am Stat Assoc,2013,108(504):1205-1215

[2] Freitas AF Jr,Rassi S. Trastuzumab cardio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Arq Bras Cardiol,2014,102(2):200

[3] 张宏,余建军,刘兰,等. 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5):470-472

[4] 韦向京. 20年间乳腺癌术式的变迁与改进[J]. 广西医学,2008,30(5):645-647

[5] Won HS,Lee KE,Sung SH,et al. Topoisomerase II alpha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axillary lymph node positive breast cancer[J]. Tumori,2014,100(1):80-86

[6] 韦长元,杨伟萍,左思. 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策略[J].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2):95-99

[7] 张萍,徐兵河,马飞,等. 老年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7(5): 390-393

[8] 李志华,谢春伟,龚宇,等. 紫杉类新辅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阳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3):22-25

[9] 邱梅清,佟仲生,贾勇圣,等. 老年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多因素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2013,28(2):162-166

[10] 杨泉涌,张颖,张伟然,等. 水通道蛋白 3 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CD].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6):24-27

[11] Oliva D,Sandgren A,Nilsson M,et al. Variations in self-reported nausea, vomiting,and well-being during the first 10 days post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 Clin J Oncol Nurs,2014,18(2):E32-E36

[12] Hashim ZM. The significance of CA15-3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ER-2 receptor status[J]. 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4,27(1):45-51

[13] Tu R,Hai N,Rothenberg S,et al. Micro Dose digital mammography:lowest dose Innovation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Technology review and implications to a screening population[J]. Pract Radiat Oncol,2013,3(2 Suppl 1):S12

[14] 姜伟娟,王俊杰. 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J]. 癌症进展,2010,8(3):242-246

[15] 唐金海,韦达. 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2,6(5):289-29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6.033

R737.9

B

1008-8849(2015)06-0656-03

2014-04-05

猜你喜欢

辅助受体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