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车辆段站场设计部分细节探讨

2015-03-17

铁道勘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站场车辆段设计规范

高 华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Some Details Discuss in Metro Depot Design

GAO Hua

轨道交通车辆段站场设计部分细节探讨

高华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Some Details Discuss in Metro Depot Design

GAO Hua

摘要结合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实例,对车辆段选址、场坪高程的确定、站场排水、站场道路以及一度停车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车辆段排水设计道路设计一度停车

1车辆段选址

车辆段选址应符合以下原则:

(1)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2)有良好的接轨条件;

(3)宜避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段;

(4)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

(5)便于城市电力线路、给排水等市政管道引入和道路的连接。

车辆段的选址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车辆段选址流程

轨道交通车辆段或者停车场选址在多在市区,寸土寸金,因此在做选址方案研究时,应结合线路及用地情况将方案做透,常见的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常见车辆段布置形式

在轨道交通段址范围内,若有自然水系贯穿,仅需在原水系位置处设置涵洞,否则应在咽喉区单独设置涵洞(或横向排水设施),将段内雨水统一收集后排入既有市政管网或周边既有水系。

2场坪高程确定

2.1 规范要求及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中7.2.1条规定:“路基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面积水水位,应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和有害冻胀深度或蒸发强烈影响深度,再加0.5 m。若采取降低水位、设计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时,可不受此限制。”

另:《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中10.0.1条以及《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3.0.1条对场坪高程亦有规定。

一般情况下:站场场坪高程=1/100洪水频率水位+波浪及壅水高+0.5 m;

困难情况下:站场场坪高程=1/100洪水频率水位+0.5 m。

2.2 车辆段场坪高程计算实例

“依据苏州市水利水务局的回文,相城区境内百年一遇防洪水位为2.94 m,太平车辆段站场场坪高程按一般情况下计算取值为3.94 m,按困难情况下取值为3.44 m。”

2.3 无百年水位资料时场坪高程的确定

部分城市存在段址范围内收集不到百年水位资料的情况,场坪高程可以根据周边既有道路及建筑物高程情况,通过专家论证会的形式予以确定,例如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汉口北停车场以及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三金潭车辆段场坪高程皆系通过专家论证会的形式予以确定。

3站场排水

3.1 场区与外部排水接口设计原则

①排水流量应小于接口的容量;

②场区最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出处,尽可能减少排水长度。

3.2 场区内部排水设计原则

①排水沟与排水管以及排水沟之间的衔接;

②排水沟与接触网立柱基础以及综合管线的协调;

③在进行场区内排水设计时,若车辆段采用的是接触网方式供电,经常会出现排水沟位置与接触网立柱“打架”的情况,可由图3所示方法解决。

图3 接触网方式供电车辆段排水措施

3.3 水沟盖板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盖板有3种,如表1。

4站场道路设计

4.1 站场主要道路与建筑引道衔接

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时,经常受工期所限,站场主要道路与建筑引道设计往往时序有差,若对接不顺,极易出现高程衔接不顺的情况。站场道路先期实施时,应对预留接口部分妥善处理。

表1 主要水沟盖板方式

4.2 站场道路排水

站场道路排水有“沟排”和“管排”两种形式,随着轨道交通对美观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城市车辆段内道路采用“管排”形式。无论哪种形式排水,站场主要道路与建筑引道衔接处常为积水频发地段。因此,在站场道路与建筑引道衔接处应增设雨水接口,以保证汛期排水通畅。

5一度停车线

国内现状: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段对一度停车线的要求尚无统一规定。

《上海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对一度停车线的规定如下:“车辆基地出入线接入正线的接轨点宜设在车站站端,与正线同方向顺接。信号转换轨宜与一度停车位合并设置于车辆基地端。如受线路条件限制,一度停车位置设置于近车站端,停车位置与进站信号机距离经过核算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宜设置安全线。”

香港地铁:香港大卫站车厂列车自运用库发出后,经过平交道既进入ATM自动驾驶模式,不设一度停车条件。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GB 50091—2006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3]TB10001—2005/J447—2005铁路路基设计规范[S]

[4]GB 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R].苏州:中铁四院,2010

[6]STB/ZH—000001—2010上海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S]

[7]李纯,邢跃.城市轨道交通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J].铁道勘察,2013(1):9-11

[8]杨萍.石家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起终点的研究[J].铁道勘察,2012(6):61-64

[9]崔晓,李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江底沉降监测技术[J].铁道勘察,2012(1):9-12

中图分类号:U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79(2015)03-0099-02

作者简介:高华(1981—),女,毕业于中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2-06

猜你喜欢

站场车辆段设计规范
某地铁车辆段上盖隔震结构的破坏机制研究
微型注浆钢管桩在高铁站场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车辆段联锁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三)——业务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2016解读(一)——总体介绍
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地铁车辆段轨道电压采集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