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桩在沿海高铁的应用与体会

2015-03-17吴培荣

铁道勘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路堤软土路基

吴培荣

(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福州 350013)

Th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CFG-pile in Wenzhou to Fuzhou Coastal Railway

WU Peirong

CFG桩在沿海高铁的应用与体会

吴培荣

(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福州350013)

Th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CFG-pile in Wenzhou to Fuzhou Coastal Railway

WU Peirong

摘要温福线海相软土分布较广,厚度大、成因类型及地层结构复杂、工程力学性质差。在全线投资控制严格的情况下,部分软基地段采取了CFG桩这种较为经济的地基加固措施。鉴于当时CFG桩在铁路软土加固工程中应用较早,施工中出现了一些病害。通过对工点病害情况的分析、补充钻孔以及开挖后桩体施工的实际情况,查明了病害出现原因。结合工点实际情况,提出了管桩、灌注桩、旋喷桩、反压护道等不同的处理方案。在总结温福线CFG桩的实践经验,提出CFG桩在设计和施工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CFG桩病害处治措施

温福铁路北起温州南站,途径浙江省温州市,穿越分水关后,进入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南端接入外福线樟林站,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线温州至苍南线路主要通过海积平原,对厚度大于20 m的深厚层软土原则上以桥梁通过,但在附近有大量挖方或隧道弃碴可用时,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尽可能降低填方高度,可以以路堤通过。由于CFG桩可以利用挖方和隧道弃碴,保护了环境,且施工方法简单,周期相对较短,处理地基后承载力较高等优点,沿线部分路基采取CFG桩对海积平原软弱基础进行加固,是我国铁路中较早采用CFG桩加固软土的铁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CFG桩在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沉积土中的施工经验不足,以及局部地段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施工中出现了一些CFG桩病害。

1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

温福线地处闽浙二省东部沿海地带,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其中苍南至福州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峰顶高程200~800 m,多呈尖顶状,自然坡度20°~50°;局部分布滨海海积平原,主要位于各河口及海湾滩涂地带,海岸线曲折,湾内多为淤泥质漫滩。

1.2 工程地质

在滨海平原及滩涂区,广布全新统淤泥和淤泥质土,局部地段夹有泥炭。土质松软饱水,软塑至流塑状,具有高压缩性和高触变性、低承载力等特性。

1.3 水文地质

本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裂隙水(基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除第四系冲洪积潜水、断层裂隙水较丰外,一般地下水欠发育。

2CFG桩加固地基机理

CFG桩对地基的加固作用主要表现在其置换作用、排水作用、桩间土改良作用、桩对土的约束作用。

置换作用:水泥浆将碎石和石屑这些骨料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CFG桩起到了桩体的作用,能承担大部分的上部荷载。张尚东[1]、邢仲星[2]、阎明礼[3-4]等研究表明,置换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桩体的直径、材料组成、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如图1)。

图1 复合地基

排水作用:沈旦申[1,5]研究发现,由于CFG桩桩体渗透系数较桩间土大,在成桩初期,透水性较好,使桩周土处于一个良好的排水环境,加速了桩周土的固结,特别对于砂性土效果比较明显(如图2)。

图2 桩的排水作用

桩间土的改良:CFG桩采用振动沉管等排土、挤土工艺,提高了桩间土的强度。对于不同土体,桩间土的加固方法及效果不同,对于黏性土改良作用较为明显;对于砂类土,改良作用基本没有改变,但振密的效果显著(如图3)。

图3 桩间土的改良

桩对桩间土的约束作用:周德培[6]、阎明礼[3-4]等研究表明,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由于受到桩的侧向位移限制,会形成桩间竖向土拱,使桩间土抵抗垂直变形的能力加强(如图4)。

图4 桩对土的约束效应

3CFG桩常见破坏及病害

3.1 设计方面

在设计时,对于碎石类竖向增强体桩,考虑的破坏主要为四种模式[7-8](如图5)。

图5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刺入破坏:表现为桩体承载能力不足,桩体直接刺入下卧层,引起路基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破坏时主要表现为路堤冲切破坏或路基竖向沉陷。

鼓胀破坏:CFG桩在承受到上部荷载后,向下卧层传递荷载,由于桩周土体较软,对桩的约束力较小,CFG桩容易产生受压轴向鼓胀破坏。破坏时主要表现为路基整体下沉,拉裂等,且主要发生在浅层。

桩体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复合地基浅层土体非常软弱、竖向增强体为柔性桩、布桩不够时,导致浅层桩周土剪切破坏。这种破坏可以通过用较好的土料来置换地基表面较差的土来解决[9]。

滑动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桩对桩周土体的抗侧向变形抵抗力不足,发生桩身剪切破坏。破坏时主要表现为路堤失稳发生坍塌等现象,其破坏面主要呈弧线形状。

CFG桩由水泥浆黏结,其黏结强度较高,抗压强度高,但由于其没有配筋,其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较低,主要容易发生竖向刺入破坏、滑动剪切破坏两种类型的破坏。

3.2 施工作业

CFG桩成桩时主要病害为桩身缩颈、夹泥甚至断桩,灌注时混凝土拒落,沉桩时进水,CFG桩未达到预定持力层,成桩时受周边影响破损[10-11]。

(a)桩身缩颈、夹泥、断桩:施工作业时,在遇到淤泥或淤泥质土时,拔管过快,淤泥涌入,造成桩身缩颈、夹泥甚至断桩[12]。

(b)拒落:在CFG桩灌注拔管时,活瓣被周围土包住打不开,或者封底的泥浆过干在管底形成栓塞,最终导致桩下部无充填物或桩底不密实[10]。

(c)进水:CFG桩在砂层灌注或者遇到承压水时,地下水涌入水泥浆中,造成CFG桩碎石不能很好的粘合在一起,形成缺陷。

(d) CFG桩未达到预定持力层:在地质复杂、土层变化较大的地方施工时,由于局部地区含有软弱下卧层或者透镜体,常造成桩没有进入设计的持力层,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

(e)成桩时受周边影响破损:CFG桩在成桩前,其自身强度比较低,且由于没有配筋,其自身的抗剪强度较小。在CFG成桩前,大型施工机械的碾压,CFG钻机没有间隔打桩,甚至因为近距离的施工便道上重型机械通过,或者既有铁路列车经过时造成的震动,都有可能造成CFG桩破损。

对于海相软土,由于加固区土层较软,且含水量较大,上述的施工病害极易在施工中发生。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开发了布袋注浆桩,较好的解决了CFG桩在海相软土中的施工问题[13-15]。

4路基病害原因及处治

温福铁路路基工程中以大量的深厚层软基为其主要特点,其中软土或松软土路基路基共有44 614.07 m/60处,占路基工程总长56 633.6 m的78.77%。沿线软土成因类型复杂,主要包括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沉积,由于沉积类型不同,软土分布厚度、工程性质均有较大差别。主要采取的地基加固措施有CFG桩、预应力管桩、强夯置换、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碾压片石、挖除换填和排水固结等。

4.1 DK209+148.33~+338.00工点

在该段路堤填筑至高4.5 m时,发现在DK209+220~+255路堤顶面中偏右出现2 mm宽的纵向长35 m裂缝,右侧坡脚及反压护道出现裂缝;3日后裂缝发展到60 m长,裂缝里程DK209+200~+260。同时,DK209+200~+260路基中心开裂沉降继续发展,由于路基向右滑移,原2~3条裂缝向下塌落逐渐形成一条宽度达20~40 cm的裂缝,DK209+170~+280段右侧坡脚鼓胀开裂继续发展,最大宽度20~40 cm, DK209+170~+280左侧坡脚有开裂情况,裂缝1~2条,最大宽度1 cm。

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①DK209+220~+255路堤处于丘陵坡脚附近的沿海滩涂区,补充钻探显示,在路基的一个横断面范围内,土层有较大变化,路堤穿过养殖鱼塘,造成桩身断桩,路堤产生冲切下沉。②CFG桩大面积施工的经验不足,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导致路堤下沉滑移。

处治措施:

①DK209+148.33~+161.53段,为防止地基向己施工完成的半山特大桥福州台纵向位移,采用地基钻孔灌注桩(取土桩)加固。

②DK209+161.53~+305发生下沉滑移段,地基采用管桩重新加固。

③DK209+305~+338软土厚小于2.5 m段,地基采用挖除表层松软土,换填A组填料处理。

4.2 DK247+595~DK248+100工点

该段路堤填筑至高5.09 m,距路肩面2.5 m时,停止填筑。放置3个月后发现DK247+700处左侧排水沟开裂,同时向左侧位移。再经过3个月,该段最大位移量左侧为21 cm,右侧为1 cm,最大位移处里程为DK247+700。左半幅填筑面微向左倾斜,DK247+675处1-4.0×4.7 m框架涵、八字墙及二节涵身向左拉开。路肩右侧电缆槽下沉最大约9 cm,坡脚水沟铁路侧有外挤现象(如图6、图7)。

图6 路肩下沉

图7 骨道开裂

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意图进行施工,设计桩长虽然足够,但是桩端未进入持力层,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导致路堤变形过大。

处治措施:

①路堤在填筑过程发生位移后,填筑高度距路肩2.5 m,高路堤设计填高8.49~9.42 m,且地质条件复杂,地基采用管桩补强加固。

②DK247+595~+609.8、DK247+755.2~+770二段,为防止挤土及震动影响邻近己施工完成的CFG桩,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取土桩)加固。

③在桩施工前于基底范围内铺设1.0 m厚C组以上填料工作垫层,施工完成后于桩顶设置0.6 m碎石垫层,并于其间铺设一层高强度土工格室。土工格室高0.1 m,其抗拉强度≥180 MPa,延伸率≤10%,焊缝强度≥1 500 N/10 cm。

4.3 DK270+270~DK270+701.99工点

该段路基在填筑完成后1个月内,浆砌片石路肩与骨架护坡连接处出现横向裂缝,裂缝出现后,在路基两侧采取反压护道,护道宽15~35 m、高3.5 m,并没能阻止边坡裂缝的发展。

该段路基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段2004年定测时为稻田,地面高程3.8~4.2 m。2006年8月施工进场时,该段已经挖为水塘。2007年6月受“飞燕”台风,导致暴雨成灾,地面积水深1.2 m,长达2天,退水过后骨架下沉开裂。

二是CFG桩在抬高工作垫层情况下按设计桩长施工,造成桩端下部尚有部分软弱地基,以及下卧卵石土表层承载力较低,导致施工期沉降过大,边坡开裂(CFG桩底未进入设计地层)。

处治措施:

①DK270+281.6~+685.59段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补强。

②DK270+270~+281.6与+685.59~+701.99二段,为防止挤土及震动影响邻近己施工完成的CFG桩,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取土桩)加固。

4.4 DK260+673.82~+921工点

该段路堤填筑到离CFG桩桩顶4.85 m,在左线中心附近产生弧状宽15 mm裂缝,随后发生路基失稳坍滑。

该段路堤发生较大弧度的溜塌,路基边坡表面开裂明显,应是桩抗剪强度不足,发生了滑动破坏。

CFG桩抗剪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重载施工便道紧贴右侧路堤坡脚,便道地基没有加固处理,施工运输土石方的重载汽车经过,来回震动,对初凝阶段CFG桩造成影响。

(2)CFG桩大面积施工经验不足,造成部分CFG桩断桩。

处治措施:

DK260+673.82~+810基采用旋喷桩地基;

DK260+673.82~+766.0右侧设反压护道;

DK260+810~+904.170段软土地基采用管桩加固;

DK260+904.17~+921.57段软土地基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加固。

5CFG桩处理沿海软弱地基体会

CFG桩首次在温福铁路软基处理中进行了试验与应用,大部分工点达到了设计预期,还是有部分工点产生了各种病害,有许多经验及教训值得我们去吸取,建议在今后的勘察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

(1)针对滨海相软土含水量大、强度低、触变性高等特点,应以桥代路的方案通过海积平原或滩涂区,从本质上保证铁路工程的安全。

(2)沿海地段古地貌复杂,持力层高程起伏大,建议加强地质调查和走访,查明古地貌形态,加密勘探点,勘探孔深要进入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3)在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一定面积的试桩,取得适应自身工点的CFG桩施工参数和工艺。

(4)针对CFG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断桩、缩颈、浮桩等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工艺的管控,正确了解设计意图。

(5)对于紧邻公路的CFG桩加固工点,特别是重载车辆频繁通过产生的振动对初凝阶段的CFG桩有很大的影响的地段,建议对CFG桩加固措施进行变更。

(6)对于紧邻桥台、涵洞地段10~15 m,建议采用钻孔桩(取土桩)加固,隔离CFG桩,减缓CFG桩挤土效应对桥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尚东,娄国充,刘俊彦.CFG桩复合地基特性分析及承载力计算[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S1):15-18

[2]邢仲星,陈晓平.复合地基力学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土工基础,2000(2):1-4

[3]阎明礼,吴春林,杨军.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6(2):55-62

[4]吴春林,阎明礼,杨军.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简易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3(2):94-103

[5]沈旦申.粉煤灰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6]周应华,周德培,冯君.推力桩桩间土拱几何力学特性及桩间距的确定[J].岩土力学,2006(3):455-457

[7]龚晓南.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07(1):1-13

[8]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TB10012—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中图分类号:TU47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79(2015)03-0060-04

作者简介:吴培荣(1966—),男,200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3-03

猜你喜欢

路堤软土路基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考虑拉裂缝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