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造逝去的感动

2015-03-17杨登甲

中华手工 2014年9期
关键词:纯手工师傅工匠

杨登甲

端坐茶席旁,一把锃亮的银壶正散发出股股茶香,已经习惯了用质朴低调的紫砂壶泡茶的你,是否疑惑这能否品出独特的味道?壶面上的捶打纹饰凹凸有致,深浅不一,壶身经整张银板敲打而出,一气呵成,让人联想到匠人“千锤百炼”时大汗淋漓的场景,充满了浓浓的手工味道。这把银壶出自成立5年时间的“茗境堂”,一个坚持用纯手工打造每一把银壶的年轻品牌。“我请的师傅都继承了百年的制作工艺,每个作品都是纯手工制成,饱含了他们的心血与情感。”创始人于威说,他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无与伦比的“手造”品牌,在机器加工横行的当代,留住传统手工艺中那份弥足珍贵的感动。

千里求“艺 ”

出生于东北的于威,在上世纪90年代趁着下海热潮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打拼。投身金银珠宝行业后,陆续经历了业务员、财务、销售总监等职务,一路走来也算是顺风顺水。本因就此踏实干下去,却因一次考察改变了想法……

“叮当叮当”,一百多平方米的厂房内,传来阵阵金属的撞击声。工匠们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将面前的银质板料锻造打磨成光亮的餐碟。其中许多匠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凝神聚气,手执铁锤反复敲打着手中的器具,额头不时渗出豆大的汗珠……2005年前往英国银器工厂考察的场景,令于威终身难忘。“老人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工作,他们是出于对银制品的热爱而选择继续留在岗位上。经过他们的双手,一件件银器都充满了生命与活力,这点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于威有些感动,从那时起,他有了自创品牌的念头。

时隔4年,于威召集了几位生意上的好友。其中有当律师的,有做企业的,还有精通产品推广与销售渠道的。当他说出想创立“手造”银器品牌这一想法后,得到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其中几位做企业的老板,当即决定投资。兴奋之余,于威开始招募创作团队。他将渠道锁定在清末的“造办处”,这是当年专门应承制造皇帝所需器物、日用品、艺术品的机构,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通过文献记载,他查到了擅长金工制作的工匠师傅,然后去寻找继承其技艺的后人。

“召集这些手艺人是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2009年上半年,于威前往河北某村庄邀请一位林姓师傅出山。林师傅是当地有名的银匠,也是“造办处”工匠后人。他在当地颇有名气,手上并不缺活。得知于威来意后,林师傅直接拒绝了,称不想离开家乡。于威并没放弃,临别时,他打听到林师傅的好友住处,并前往拜访,“请你帮我劝劝林师傅,我请他并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将工艺、将‘手造带来的感动传承下去。”

也许是诚心打动了林师傅,他决定再和于威碰次面。“光是与这些手艺人沟通,就花了我大半年时间。”每次和艺人交流,于威都亲自赶到现场,悉心劝说。如此一来,十几位拥有精湛技艺的“造办处”工匠后人被请到了深圳,再加上二十多位学徒,创作团队终于建成了。

银与漆的邂逅

2010年,于威在深圳创立了银器品牌茗境堂。“茗”意为品茶,“境”为纯手工打造的人文意境。产品主要以茶道银壶为主,还有茶杯、茶漏以及香具等银制品。

“每一件银壶的制作,都十分繁琐。”于威介绍,首先要用机器车出薄银板,定出器型。然后工匠师傅会选择刻有纹饰的锤头,对器型表面进行数以万计的敲打。这个过程不仅枯燥,还要拥有很高的技艺。锤子落下的瞬间,要稳、准,力度要适当均匀,否则银壶表面的纹饰会不对称,影响美观。壶身做好了,再用倒模制作出提手、壶嘴等部件,将它们焊接到壶身上,做整体抛光处理。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于威需要“哄”着这些师傅。“这些‘宫廷后人很有个性,一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要回家。”他清楚,师傅们背井离乡来到深圳,也不容易。所以在宿舍以及饮食安排上,于威都替师傅们安排得妥妥当当,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制作周期上,他也给师傅们留足时间,就算做上几个月或是半年,于威也不在乎。所以,茗境堂的工坊会给人一种“闲散”的感觉,经常出现师傅做了一半突然跑出去溜达的情况。“做银壶不能急,这些师傅在老家做活时,都不会赶工,在我这里,也一样。”在宽松的环境下,艺人反而将产品做得更好,每一件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与真情,没有一丝浮躁与焦虑。

技艺上的精湛,并没有让于威满足,他还力求在传统工艺之上进行创新设计。

一次到朋友的漆艺馆做客,于威被那些精湛的木胎漆器所吸引,看着浑厚质朴的漆色,他突然产生了灵感。“能不能将漆器工艺和我们的银具相结合呢?”与朋友聊了自己的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合作开发新产品。

经过几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木胎漆器银杯”诞生了。杯子外部为木胎漆器,黑而光滑的表面布满了金褐色的斑纹,深邃而凝重;杯内则置有浮雕荷花银胆,清净而优雅。内外色泽的反差让作品充满了视觉冲击,有一种古典而时尚的感觉。为了丰富产品系列,于威还设计出金胆木杯,更加华丽夺目。

以商养“艺”

到了2011年,于威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由于银砖收藏的兴起,他利用先前积攒的人脉资源,用了仅仅3个月,轻松创造了1亿元的销售额。但他毅然收手,而后将所有利润投入了茗境堂,这一举措让他的朋友大跌眼镜。

按理说,从事金银制作行业,所担风险并不是很大。用机器加工首饰器具的成本不高,就算产品卖不掉,化成金砖银砖也亏不了多少。可茗境堂不同,因为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人工成本自然不低,需要大量资金周转。于威投身银砖收藏,只是为了筹集资金,以商养“艺”。他的心中,只盼打造一个可以感动人的手工品牌,哪怕是需要百年的历练。

当下,茗境堂将自己的推广重心放在了销售商、代理商这一块,实施“品牌中间层”推广。在茶具经销商和高端茶会所打响名气,通过他们的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时,于威还找到了新的推广方式——与民营博物馆合作。“广州岭南博物馆在8月份要举办工艺品展销会,这种地方性的博物馆有很多的人脉资源,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茗境堂。”他还给对方开出了合适的底价,以期能达成长期有效的合作。

在面对各种展会以及品茶活动时,于威也做了适当的筛选。“手上的工匠师傅有限,我又一下招不到更好的师傅,这些都是没办法的事。”少参加一些展会和活动,可以避免无法接单的尴尬。尽管在量产方面受到限制,茗境堂今年的销售额依然可观,如今未满一年,就将近3000万元了。

于威明白,目前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口碑,是坚持,是对传统工艺的敬重。回想起当初工厂中满是白发苍苍的老匠人,于威仍会感动。他立誓,要将这份手造的感动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纯手工师傅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工匠神形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工匠赞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跨界设计并纯手工制作华冠(下)
SKAP(圣伽步):一针一线,致敬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