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鞋拔子
2015-03-17文图李百合
文图/ 李百合
闲话鞋拔子
文图/ 李百合
鞋拔子又称“鞋拔”、“鞋溜子”,是过去民间方便穿鞋所用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当然现代人也有使用的,但已不多见。鞋拔子形似“牛舌”,将其立着放入鞋后跟,脚跟顺其踩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卫生、方便,避免了鞋子“堆跟”,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鞋拔子”不仅历史悠远,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清代李光庭在一首七言诗中写道:
但知峭紧便趋奔,不纳浑如决踵跟;
适履何人甘削趾,采葵有术莫伤根;
只凭一角扶摇力,已没双凫沓踏痕;
直上青云休忘却,当年梯步几蹲蹲。
意思是说做的鞋子要松紧适度才便于行走,但再好的鞋子,不把鞋后跟提起,脚跟会留在鞋子的外面的。没有人会因为穿鞋把脚跟削掉。鞋拔子仅凭一角扶摇之力,就可让双脚顺力穿入鞋中,他日青云得志之时,且莫忘记当初鞋拔子的提携之意。其实,这首诗内涵很深,鞋子好穿,但并不意味着很顺利地就能穿进去,好比官场,看似职位轻松可入,但恰恰此时逢遇人生难以逾越的“瓶颈”,几番求索毫无进展。这时候只要能够帮助你的人稍稍提携你一下,也就是说有“一角扶摇之力”帮你一下,仕途也好,官场也罢,就会一帆风顺。以后,在你青云得志之时,切莫忘记当年提携你的人。李光庭对鞋拔子情有独钟,更深的寓意可能就源于此。他在《乡言解颐·物部上·杂物十事》中,还对鞋拔子进行了一番专题阐说:“世之角,牛者为用多矣。而其因材制器,审曲面执,以成其巧者,莫鞋拔若也。语云:‘衣不大寸,鞋不争丝’,为妇人言之也。男子之鞋,只求适足;而欲其峭紧者,则用鞋拔。乡言曰:‘给我小鞋儿穿,我给你个提不上。’拔者,提之使上也”。
鞋拔子究竟源于何朝何代无从考证。《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八回《陈敬济徼幸得金莲 西门庆糊涂打铁棍》写道:“这敬济向袖中取出来,提着鞋拽靶儿……”,第五十八回《潘金莲打狗伤人 孟玉楼周贫磨镜》再次写道:“哄得他低头瞧,提着鞋拽巴,兜脸就是几鞋底子。”上文中的“鞋拽靶儿”,是指缝制在鞋后帮上用以提鞋入脚用的小带儿,在有的方言里或称“小耳朵”。说起来,这“鞋拽靶儿”,可谓“鞋拔子”的雏形。或说成这“鞋拔子”是同鞋子分体的“鞋拽靶儿”。而且,“鞋拽靶儿”和“鞋拔子”这两种提鞋的物件和方式,各有优长,各有各的用场,且沿用至今。
另外,《红楼梦》中有一个关于针线的灯谜:“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只为诗中有一个“骨”字,周春的猜测是“骰子”(赌器),以第一句斟酌已属勉强,再往下便一点也说不通了;王希廉盯住了一个“红”字,硬说它是“红天灯”;其他人大抵被“吊起”蒙住了视线,猜测是“竹帘”、“鞭炮”、“鞋拔子”等等。除此之外,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鞋拔子几乎没有更多记载。
鞋与和谐之“谐”、邪恶之“邪”、提携之“携”同音,因而也有“和谐完美”、“拔除邪恶”、“相助提携”之寓意。过去,手工制作的鞋拔子选料精良,做工考究,纹饰精美,表面图案亦是花样繁多,各不相同,有“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狮子滚绣球”、“福禄寿喜”、“龙凤呈祥”等,有的鞋拔子还运用刻、镂、镶、嵌等手法,在方寸之地书字作画,使得小小鞋拔熠熠生辉,进而登堂入室,成为诸多收藏家珍贵的藏品。
鞋拔子也有被歪曲的时候。记得有个东北的小品,称一种脸型为“鞋拔子脸”,言下之意是说这种脸型的十分不耐看。还有时候,找人办事不论托多么硬的关系,不论运作多难,久攻不下,这时人们就会感叹说:这人就是个“鞋拔子”,说话做事“凿死铆子”,一点儿也“不开面”,跟他没个处,云云。把“鞋拔子”定义为不好说话、不好办事的人,这种说法具体是何原因,尚待考究。
其实“鞋拔子”本身不仅不难看,而且还是一种深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艺术品。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一个鞋拔子,既不是铜铁制作的,也不是玉石、牛角制作的,是父亲用一节竹片制作而成的。那时候,我们太小,使用鞋后面的提鞋带儿时有时会把带儿拽折,母亲就会一一地为我们用“鞋拔子”提鞋,每每此时母亲就会喋喋不休:做人要有做人的根本,要懂得报恩,等你们长大了,妈老了,连鞋都提不起来了,怎么办啊?我们就会说,我给妈提鞋,还要给妈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母亲就笑着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不论对待什么人,都不要忘记当年帮助过你、提拔过你的人。母亲的话言语似乎很浅,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直至母亲过世多年后的今天,我细细的咀嚼起来还是感觉受益菲浅的。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当年小小的一片“鞋拔子”,可能演绎着许许多多令人向往的神话,也可能传颂着无数童话般的传说,它教会了我们诸多做人的道理,不论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勾心斗角的官场、尔虞我诈的商场等,做人都不要忘本,更要永远记得当年在你最贫困潦倒时、最心灰意冷际、最窘迫交加初帮助过你、提携过你的人,要把那种蕴含深深远远道理的鞋拔子精神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