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会计
2015-03-17朱艳霞
朱艳霞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会计
朱艳霞
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坏境保护的矛盾,绿色会计渐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经济学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绿色会计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指出我国必须毫不动摇的走绿色会计的道路。
低碳经济;低碳成本;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宗旨是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开发并使用低碳能源。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会计也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不断被开采殆尽;二是过多燃烧煤炭、石油等燃料导致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控制成本,开发新能源,不断地技术创新以及对自身产品的转型升级,而这些措施的核心又是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污水的排放等,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近一步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低碳经济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就显得理所当然。
一、绿色会计
1.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为环境会计,它主要以货币、实物等为计量单位,以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文字、图片等多种计量方法,为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综合的评估环境效益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明确资源环境的价值把它记录到会计账表中,将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绿色会计,它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和资源环境有联系的内容,在会计报表通过货币的形式对所破坏和消耗的资源环境进行计量和记录,也被称为“环境会计”;另一方面是微观环境会计,主要反映企业营业利润受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经济发展活动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被分为环境差别会计的“生态会计”。
2.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经常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而被拒之门外,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让企业抛弃以前的传统会计实施绿色会计,早日走到国际的大舞台。
(2)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两者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让社会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同时实现,只有同时发展才能保证社会这个大天平的平衡,让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资源环境效益,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两者之间得到一个良性循环。
(3)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企业生产造成资源环境的过度损耗,还使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些用大量资源环境换来的利润都是得不偿失,要想长久的发展,必须注重环保,实施绿色会计。
(4)是完善会计核算内容的要求。会计学是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绿色的生态理念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是大趋所向,这就要求会计学也跟上时代的步伐,研究绿色会计的理念与理论,完善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信息披露内容与会计报告,推动会计学科更完善更长远的发展。
二、发展绿色会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社会、企业和大众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发达国家重视环境程度深,注重会计教育改革,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例如美国、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而国内,绿色会计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并且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企业在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形下,根本无暇顾及环境保护和对绿色会计要素的计量,对绿色会计重视程度明显弱于国外。
2.地方政府环保意识淡漠
个别地方官员追求个人政绩,政绩变成了GDP数字,盲目地把能赚钱的企业当成政府的“功臣”,只要求能满足眼前的GDP总量,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任由这样“带毒”的GDP主导地方经济,那么这样的GDP就缺乏了“绿色元素”。这就造成绿色会计的发展在政府这一环就产生了阻碍。
3.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书本中,没有可借鉴的实例,没有可遵守的准则,企业没法把握这个度,绿色会计工作的进行存在很大困难。还有一些企业专门钻法律制度的空子,毫无顾忌的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即使国家环保局知道他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没有办法对那些企业进行惩罚,使这情况越来越严重。
4.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绿色会计有好多门学科形成,包括会计学,它还包括环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学、社会经济学等等,对绿色会计的研究需要专业人员,但我国研究绿色会计比较晚,没有关于这方面专门的培训,绿色会计需要的具有多门科学全面精通的人才匮乏,即使企业想实行绿色会计也没有专业的人引导,障碍重重。
5.企业缺少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出现了争抢买水的情况,水的价格急剧上涨,一箱水到最后涨到40元。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4月11日11时,有媒体报道,兰州自来水苯指标超过了国家的20倍,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实际上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在4月10日15时,就检出出厂水苯含量超过国家的限制标准,从发现到报导出来向人们发出安全警示,整整超过了24小时,这就意味着兰州当地人民饮用了一天有毒的水。
6.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的绿色会计准则没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规定,而企业在资源环境方面十分被动,常常因为政府的强制规定才建立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并且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比例很低,大部分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关于信息披露的内容很片面,不能显示实质性的问题,和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1.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开展社会宣传,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应紧密围绕环保这个中心,积极协调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各类新闻资源,尝试与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精心组织策划重点报道,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
对于涉嫌污染环境的项目,政府不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应该在审批时就特别慎重的对待,政府还可以出台并完善对环境有利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完善绿色会计管理机构,在事前控制、事中和事后控制中积极发挥作用。甚至可以由国家设立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环境项目做统一管理。
2.增加企业的资源环境责任意识
在增加企业资源环境责任意识方面,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只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全面发展才能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让企业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3.建立并完善相关绿色会计制度
绿色会计的会计主体一般为企业,核算企业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行为上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往往为了逐利,并不如实、全面的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揭示与披露,这就需要法律和制度的强制性来进行约束。
(1)完善《会计法》。在《会计法》中列入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将会计理论走向实践的最坚实的一步。如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对受侵害的人群做出赔偿,那么这部分赔偿就成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部分,再将其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中,这样就能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
(2)建立并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于国际上与的法律法规不相违背又与会计实务相符合的会计准则,我们都可以借鉴,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国实际,再进行大胆的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准则。再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绿色会计制度的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3)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披露的内容:第一,企业自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资源耗用指标等;第二,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与方案;第三,用于环境保护行为所形成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等。
4.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是绿色会计实施的主力军,但我国绿色会计方面的人才很少,供不上社会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大学开始绿色会计这门学科,系统的培养绿色会计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原有的会计人员主动的学习新知识,这工作中发现会计方面的不足可以提出来,集众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实施进程出一份力。
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会计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进行大力宣传、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深理论研究、积极培养专业人才,走循序渐进的道路,逐步完成传统会计向绿色会计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协调发展。
[1]刘畅.我国绿色会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5(2).
(作者单位: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