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15-03-17孙成清
孙成清
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孙成清
随着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在对我国事业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全国范围内事业单位于2013年初开始执行。新会计制度较1998年旧会计制度在以下方面作出了新规定,例如,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必须按照年限进行摊销、计提折旧。再如,将基建账纳入事业单位会计账簿。新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解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一是我国部分预算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预算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预算编写工作,在编写预算时参考上一年预算情况进行简单调整,没有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整体发展相结合,无法发挥预算在控制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一些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仍沿用增长式预算编制模式,未按规定使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导致预算单位年底突击花钱、随意申请财政追加拨付预算现象频发。三是事业单位法人重视不够。我国个别事业单位法人片面地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财务核算的一部分,未充分认识预算编制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应发挥的作用,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一是个别事业单位未将基建工程账簿纳入会计账簿、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导致事业单位资产严重不实,增加了国有资产被侵吞的机率;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价值,而个别事业单位未新增“累计折旧”科目,仍沿用旧会计制度,使用“修购基金”核算固定资产价值减少,不利于会计报表统一汇总。二是事业单位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清查,不但无法盘活、调剂各部门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极大的浪费,而且极易导致个别员工为谋求私利侵吞国有资产。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一是个别事业单位法人一味认为财务风险只存在资金支付环节上,对不相容岗位设置等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增加了事业单位个人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机率。二是事业单位法人在财务报销过程中随意性极强,使用非正规的票据作为报销凭证,授意财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凭证;对需要由集体进行决策的重大事件由一把手独断,导致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三是事业单位未设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对财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为事业单位违反财经法规提供了土壤。
(四)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由其他部门调入非财务专业人员担任,加之财务人员缺乏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积极性,导致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新会计制度中无法领会或歪曲会计制度精神。
二、解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预算编制与执行贯穿于事业单位全部经济业务活动。一是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法》、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强化预算事前、事中、事后执行监督,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二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带头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保证各个部门、员工为预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提供及时、正确的数据支持,保证预算编制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预算编制、执行进行审计监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四是建立预算执行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部门、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各科室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保证事业单位运行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应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一是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指派专人负责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保证资产的账实相符,避免因个人追求利益,损害事业单位利益。二是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在固定资产采购前,要充分听取事业单位各个科室意见,盘活闲置资产,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资产采购审批前,需对资产可行性研究进行集体决策,避免因个人原因造成资金浪费。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以适应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带头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财务部门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等情况的汇报,督促其他科室支持财务部门工作,为财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二是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聘请财政专家详细讲解新会计制度,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以适应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三是建立内部奖励机制。对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表现优越、积极学习财经知识的财务人员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提高财务人员不断超越自我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按照新会计制度及违反财经法规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增加员工违反财经法规的成本。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除了在内部成立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外,需要接受来自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监督检查对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一是事业单位应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对本单位财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业单位法人应积极听取内审机构审计结果,督促各科室按照审计结果积极整改,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二是审计、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财务核算规范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促使事业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精细化水平,按照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降低事业单位违反财经法规机率。
[1]谢新景.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财经界,2013年12期.
[2]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商贸,2014年03期.
[3]孙秋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1年21期.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