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2015-03-17吴健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企业财务决策

吴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吴健

本文集中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财务风险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成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本文创新主要体现在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并全面针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应对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最早被引入企业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但一直以来并未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以及体系,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第一次提出使用了“风险管理”这一名词,人们才开始对企业风险管理展开系统性的研究,而风险管理也从此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国内学者也已经开展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郭仲伟教授的《风险分析与决策》、王继华教授的《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等。笔者认为现有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故本文试就此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风险产生于企业举债经营,是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而需普通股股东承担的附加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过高。债务比率越高,则债务成本越高,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越高,而财务风险最终要导致企业破产,二者直接相关。

2.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财务风险分为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再筹资风险。无力偿还债务风险是指,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的负债经营条件下,只要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公司必然会产生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它会导致公司资金紧张的结果,也将会影响公司到信誉度,甚至还可能使公司由于不能支付而覆灭;利率变动风险则是指,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贷款利率与初期相比有所增长,而利率的增长定然会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预期收益;而再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经营加大了公司的负债比率,而这使得公司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企业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企业,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企业管理中,财务则是命脉。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影响国家及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了解财务风险并做到及时规避和解决,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原因

1.自然原因。这主要是指由于天灾人祸和物理等自然原因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物理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无形和有形损耗,使得企业财产的毁损、贬值等。

2.社会原因。这主要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不一致性的因素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最后,一些个体行为的不可预料可能导致团体乃至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贪污、盗窃、行贿受贿,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

3.经济原因。从宏观环境分析,经济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源配置情况、社会总供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从人财物和产供销,任何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偏差。

4.政治原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如税法、公司法等与公司的理财活动有着重要的联系,形成财务风险的外在发源地。另外,由于政府的更替、种族、宗教、叛乱、战争等不可控性因素也会引起相应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原因

1.客观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市场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复杂多样,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但却对企业的财务起着诸多平衡作用。如何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合理的偏差内,使企业财务能够根据这些情况及时作出应变,制定稳妥、平衡的财务政策显得至关重要。当下虽然各公司都有不同的财务体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预见性不强,导致财务风险的评估与解决显得苍白无力。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的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不可消灭的,有企业财务活动,就伴随着财务风险,因此要正确的认识财务风险。而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至关重要。经营者对风险的认知能力、防范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风险意识匮乏,他们认为财务风险只受资金影响,只要管控好资金,做到资金回流迅速、资金储备量足,财务风险就不会出现,企业就不需要对财务风险有所忧虑。

3.财务决策中科学性的缺失导致决策失误。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明显受财务决策失误与否所影响。科学化的财务决策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是财务风险的源头。财务管理作为价值管理,其基本职能就是决策职能,而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决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财务风险的种类、性质、程度的大小。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是靠经验和决策者的主观来进行决策的,而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频发,进而出现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各类财务关系不明晰。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自身与其上级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利益分配等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这带来了极低的资金使用效率、严重的资金流失、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等后果。这类问题多见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系统中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相应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

1.风险规避。对于具有政策性风险、法律性风险等投融资事件,在进行决策时就要用针对性的充分考虑应对措施和控制方法,尽可能将风险规避于事件发生之前。当企业确定将要使用的财务方案时,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需要被系统评价,企业需要在在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较小风险的方案,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如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应该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债权性投资。

2.风险分散。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合营以及多元化投资等方式来使财务风险分散。如针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伙投资,以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以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鉴于市场需求的易变性,企业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分散因某些产品滞销而发生损失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也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实现预期投资收益。

3.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用了以上方法均不见效,只能自己承担时,企业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或在考虑成本收益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付出一定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比如,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自身质量、改进产品设计方案、开发新型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由于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4.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是指企业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对风险损失进行及时、充分有效的经济补偿,以便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风险处理费用排除风险损失对企业财务正常活动的干扰,避免和减轻因损失导致的突发性财务紧张或丧失偿付能力的财务风险。如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这种做法既能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也符合稳健性原则。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如何管理企业财务风险,要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

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和资金流动性。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结语

财务管理必须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指标,要通过控制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协调各类财务关系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作。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企业核心就必将是财务管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会围绕财务管理展开。现如今,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然会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扩大企业盈利。

[1]魏刚.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黄慧馨.股份公司财务管理[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先娜,何丽.浅谈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J].经济研究. 2005(3).

[4]刘键.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探索[J].财政研究, 2009(3).

[5]崔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2(2).

[6]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现代化,2011(16).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企业财务决策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关于加强房地产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物流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