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电子媒介 乐读经典名著——以《三国演义》为例
2015-03-17林艳华
林艳华
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我对所任教的高二两个文科班120名学生就教材的“名著导读篇目”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读过原著的人很少,而通过网络阅读和看过影视剧的人居多。这样的情形让人深思。当今的90后、00后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已经习惯于借助电子媒介进行阅读。既然学生借助网络媒体阅读经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时尚,那么我们老师就不应一味地扼杀学生的这种喜好,而应该与时俱进,借助新传播手段,努力促进学生的名著阅读。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借助电子媒介对经典名著进行深入阅读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的做法如下:
一、善引小故事添趣——课前讲故事,牵引学生魂
课前善引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对名著进行生活化的解读,从而达到用“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上名著研读课之前,我先跟学生讲一个人物故事:昕捷,一个曾经用文言文写过高考满分作文的热点人物。他5岁就迷上“电视书场”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小学就阅读过多遍《三国演义》,连打游戏都喜欢“三国”题材。后来写下了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作者本人回忆,他阅读《三国演义》几十遍,有的段落几乎能够倒背如流,所以才能写出如此令人称道的文章。讲完后,我投影出示《赤兔之死》这篇作文,与学生一起赏读。
结合昕捷既有媒体阅读又有纸质阅读名著的经历,我又借助多媒体投影出示一个问题:“读《三国演义》原著与观赏《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相比,你觉得哪个更有优势?”学生踊跃回答,而且能结合小说文本和影视作品的内容畅所欲言。有人说纸质阅读更有益处,墨香扑鼻的无声阅读更适合灵魂安放;而也有人说,影视品读更有优势,视听结合的快餐阅读更符合时代潮流。其实有时候“过程重于结果”,两种阅读方式孰优孰劣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地走进了《三国演义》阅读的过程。
二、巧用辩论赛增趣——课堂辩热题,牢抓学生心
课堂巧借辩论赛的方式,对名著进行质疑、讨论、答疑、合作探讨,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心灵有更多的碰撞,势必能使课堂增加乐趣,知识得到内化,情感获得愉悦。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国际大专辩论赛”。辩题是“刘备和曹操,谁更适合做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视频上的辩论赛很精彩,观看的学生掌声不断。教师在学生观看后,及时印发辩论赛的辩词,让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更深的理解,这一环节也为后面的辩论作了充分铺垫。
指导学生精心组织班级辩论赛。辩题是“刘备和曹操,谁是真正的英雄?”辩论前,学生自主组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合作探究。辩论时,由任教的两个班精选代表参加,辩论严格按照辩论赛的流程进行。学生无论是开篇陈词、总结陈词阶段,还是自由论辩阶段,他们都能深刻地阐述刘备或曹操的优缺点。又安排擅长摄影的学生全程录像,以便今后精彩回放,进一步内化名著的精髓。
三、巧借班会课激趣——课外聊游戏,撩拨学生情
课后关注学生感兴趣、乐接受的生活热点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有关经典名著,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近期班上疯玩网络游戏《三国杀》。为此,我曾揪心不已,后来,我让班上的游戏迷们举办“比较网络游戏《三国杀》与《三国演义》的异同”的主题班会。甚至让玩得最疯的学生当主讲人,其他网虫做智囊团。我惊喜地发现,那位主讲学生为了更好地讲演,居然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在班会课上,他慷慨陈词,引经据典,情绪高昂,博来阵阵掌声。这次活动的开展掀起了一股读名著的热潮,学生说起三国名著知识滔滔不绝,彼此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中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问题,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借助电子媒介,结合文本的感觉、影视的视觉以及音频的听觉的沟通交融,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注重搭起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再通过有趣的活动,令学生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