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5-03-1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神人才信息化

华 振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 150001)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精神和重要能力,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而在高校教育信息化浪潮不断激沸的大环境下,包括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在内的高校各个组构环节均发生着显性或隐性地变革和突破,与时俱进、与日俱新。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1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教育大环境

大环境对于任何人才的培养均是格外重要的,而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则可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教育大环境,对处身其中者形成潜移默化的种种正面影响,并因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元而在很多方面发挥着动态化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处身其中者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并很容易感染初步接触此环境者,使高校信息化大环境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充分化。

1.2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在于其创新兴趣的浓淡,而创新兴趣的浓淡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习兴趣的浓淡,亦即接受新知识、涉入新领域之兴趣的浓淡。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则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对比单调的讲解方式而言,多媒体视听技术使学生们得以充分接触感性素材,在面对丰富多彩的视听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培养学习兴趣、探索兴趣。

1.3 为学生们的自主性研究创造充分条件

自主性研究精神和能力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优秀特质,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则可为培养参与者的自主性研究精神和能力创造必要条件。如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数字化图书馆功能无疑为学生们充分、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其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指引和可能性参照,而网络讨论区域则为学生们获得多元化思维、激发其探究精神创造了良好氛围和适宜条件。

2 面临的问题

2.1 高校信息化资源数量与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不成比例

目前,高校信息化资源固定有限,而且不能够有效利用,资源数量与其相应作用不成比例,这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不足。有人认为,目前高校信息化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现象,是非常有道理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每一份资源的价值,而不是相反相悖。如网络课程流于形式、疏于实质,对于创新实践环节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此类问题一直存在。

2.2 缺少必要的整合

任何一个系统,皆须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微观变化与宏观变化的整体组构和运作规则。就高校整体状况而论,除了一些公共课程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之外,不同高校之间信息化资源严重缺少整合,内容孤立情况普遍存在,同一专业的考核标准大相径庭。虽然创新是必要的,但创新不等于疏于整合、流于笼统,这样的情况,会不同程度地掩盖基本的学术要求和研究精神,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3 缺少规则支持和领导支持

教育信息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有规则,但不够具体。具体而言,就是缺少国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地方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高校内部规章支持,以及缺少有力的教育信息化领导队伍。教育信息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缺少规则支持,这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很有关系,但也源于上级教育主管等部门的支持不足和重视不足,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无法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3 如何对接创新人才培养

3.1 充分发挥高校信息化资源的作用

就培养创新人才角度而言,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即高校信息资源与高校价值取向一定要完美结合,形成深度应用,每一份资源都要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这就要做到对于每一份信息建设资源的细化研究、归类分析,充分结合国内外同领域的先进经验,师人所长、避人之短,充分做好高校信息资源利用的流程论证,将“粗放”变为“集约”。最大限度地取缔信息化建设中的形式项目,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质,真正利用好每一份信息资源。

3.2 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

教育信息化资源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才能够很好地对接外在因素。就高校内部而论,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资源要进行充分的、系统的整合,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笼统建设情况,使得本来有限的高校信息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微观需求与宏观需求。尤其要注意的是,相似专业、相同专业必须在符合基本学术研究精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完善信息教学的共性标准,这是整合信息资源、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微观需求与宏观需求。

3.3 建立规则支持、完善领导队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体制不健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负面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获取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高校信息建设领域形成核心的、有力的统摄机构和领导队伍,形成有效合力和出色管理能力,有效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及时纠正高校信息建设领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使得高校信息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1]丁卫泽,吴延慧.中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机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2]黄淑敏.基于4E标准的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观[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精神人才信息化
人才云
虎虎生威见精神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