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优化浅析

2015-03-17静,张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成本

文 静,张 江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昆明 650221)

质量是军工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军工行业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质量已不仅是军工企业的政治和生命,更是企业获得效益的利器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策略。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已按《质量体系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致力于保持其有效和高效运行:将质量成本管理的观念和质量成本核算、分析的结果用于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健全质量责任制,将质量成本管理财务资源测量结果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活动经济性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企业质量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标准。

1 质量成本的定义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在《质量成本控制手册》中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认为质量是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其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构成。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符合要求的代价,内外部故障成本是指非计划性而投入到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费用,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因此,如何削减计划外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工作。

2 质量成本相关因素

质量成本分析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就是将本期的质量成本总额及各类成本数额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上期数相比,了解质量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明质量成本发展趋势。主要有质量成本相关比率分析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质量成本相关比率分析就是通过质量成本总额或质量成本某个项目与有关指标的对比,用以反映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销售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销售额,该指标主要是从总体上反映质量成本总额的状况,数值越小说明质量管理效果越好。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率是质量成本与产品总成本的比率,可以用该指标与上期水平相比较,以衡量由于降低质量成本使产品成本下降所获得的质量经济效益。单位产品质量成本=本期该产品质量成本总额/本期该产品完工入库量,用本期的单位产品质量成本与上期或历史水平相比可以直接计算出单位产品质量成本降低的金额。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主要是分析质量成本各项目之间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以寻求降低质量成本或改善质量成本构成的途径,指导或监督质量管理活动,寻求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的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方案。主要包括: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率=内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率=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应根据单位产品质量成本报告进行,与目标比较或者与上年实际比较,但要注意产量的变动。

3 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军工企业注重和强调“质量制胜”“成功是硬道理”的思想,对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导致对质量经济性的忽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体制的引入,军工企业出于对自身发展要求的考虑,逐步意识到质量效益的重要性,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军工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最大的不足在于,工作内容范围过于狭隘,仅限于对发生的质量成本开支进行粗略的统计和简单的分析,而这些工作只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对质量成本的事后控制,缺少质量成本预测,没有制订相应的质量成本计划,没有按计划对质量成本实施管理控制,更没有对质量成本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故而质量成本管理是不完整的。

(2)军工企业现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过于粗糙,根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开支内容,由相关部门每年度对发生的质量成本相关费用进行汇总、统计,由财务部门统一归集、核算。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采集的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缺乏科学依据,由于各部门上报的质量成本数据严重滞后于质量成本发生的时间且通过手工收集和统计往往存在缺项漏项的风险,造成最终核算出来的质量成本数据严重失真,以此数据进行质量成本分析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误导了质量改进的方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质量成本的优化策略

总体来讲,军工企业在重视质量的同时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开始启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已经是“向质量要效益”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质量成本管理应当是由策划、执行和检查3个有机联系的阶段组成的自我闭环体系,以实现对质量成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协调和闭环管理。由于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军工企业目前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理解还比较片面,管理的实施还不到位。今后,应当从顶层对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细化流程,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2)基于质量活动链、企业信息化等方面对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真实准确地核算出企业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数据有利于企业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升质量水平,有利于企业科学开展下一年度的质量成本预测、决策、计划等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企业要想准确收集各项质量成本开支费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核算方法。根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的范围,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由于具有在相应的质量活动结束后就可以从财务报销数据中直接提取信息的特点,利用企业信息化技术即可以实现对这3项质量保证成本数据的可靠、实时、动态、高效采集;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这两项质量损失成本,由于核算工作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返工、返修工序,涉及各道工序的工时、材料价格、数量,涉及设备的折旧费、使用费等,核算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从质量活动链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改进质量损失成本核算方法。

(3)增加预防成本和注重鉴定成本。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产品,适当地增加预防成本是必需的,这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增加预防成本,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使内部、外部故障成本大幅度降低,最终结果是,既降低了质量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鉴定成本方面主要注意:外包和自验相结合、合理的检验机构规模、仪器的合理预算等方面,在新购置仪器时,要充分估算投资报酬率,以减少浪费,减少鉴定成本。

[1]糜万元.我国质量成本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1(2).

[2]林万祥.质量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金慧,叶陈刚.基于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质量成本会计新体系[J].财会月刊,2013(5).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成本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