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古典诗词

2015-03-1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4期
关键词:古典课本诗词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有过“不学诗,无以言”的论断。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古典诗词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事实串联

9月9日,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寥寥数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希冀。也让第30个教师节多了一丝反思的味道。

1.据《上海晨报》报道,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同时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此举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

2.从1990年后期起,尤其是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地区推行的“本土化运动”“台独运动”及“正名运动”等,也大多被冠以“去中国化”之名。虽然其中复杂纷纭不可一概而论,但值得注意的是,都有“减少古汉文、书面语、文言文的教学时数”的提法。

3.古典诗词的教育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即使是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课程近年来也被大大削减了。很多高校中文系的中国文学史课时屡遭削减;传统诗词写作课程基本没有必修课,只是偶有选修课。

这些年,语文教材的任何一次变动,都会引来争议。譬如“鲁迅文章该不该退出课本”“金庸小说能不能入选语文教材”“周杰伦歌曲进入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等。实际上,舆论的嘈切可看作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激荡,不仅反映了家长对于“教什么,怎么教”的参与欲望,更反映出人们对传统经典、文化精华的珍视。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教材中去中国化的举动,值得警惕。

作用分析

1.古典诗词具有熏陶功能。

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它以简约的语言告诉人们,“熟读”诗书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气质修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以“诗国”之民为荣、为傲,更应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诗歌“经典”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1)课本乃一课之本,多年来保留下来的古代诗文,是经受过磨砺的精神财富,语文教材,应该给孩子们留下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况且,古代诗文,是中国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枝繁叶茂才会硕果累累,固本强身,这是简单的道理,亦是教材编写者必须注意的方面。

(2)实际上,将文字较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这种背诵可以看作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国的诗意境界感悟。

(3)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2.古典诗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杰认为,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致中求和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协调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内部环境,充满了道义和智慧的启迪。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也表示,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志士仁人,当后人缅怀这些光辉人物时,诗歌往往成为最为耀眼的闪光点。行吟泽畔的屈原、漂泊江湖的杜甫,他们凭借壮丽诗篇在中国人民心中获得了永生。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凝聚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中,林则徐奋不顾身的报国热情凝聚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诗中,这些价值取向在今天依然激励人们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3.古典诗词涵养核心价值观。

古典诗词也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比如,“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的富强之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之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文明之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之美;“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的自由之义……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上下对接,互鉴贯通。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的丰富营养。

总 结

从《诗经》开始,唐、宋、元、明、清诸代均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熏陶了一代代中国人,很值得我们珍惜和为之骄傲。从这些优秀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道德理念……换句话说,这些“代代相传”的优秀篇章,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正因此,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因素,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今与未来。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力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展现。目前,美国、英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的不少汉学家正在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还有为数众多的外国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如痴如醉。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名片、世界伟大文明成果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其生命力必将更加旺盛。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当然,重视古典诗词,重新增加课本中的古诗文,也不是说要大干快上,越多越好。还是要通过教育界专业人士深入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审慎合理地添加。

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应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

猜你喜欢

古典课本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