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小薄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2015-03-17吴刚

现代家长 2015年3期
关键词:祖辈父辈孙女

吴刚

【编者按】

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2%,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87%,老龄化进程加快。另据调查,中国城乡家庭中老年人负责照管孙辈的比例超过50%,隔代教育现象十分普遍。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现代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如何权衡各方利益,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本刊的调查显示,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父辈“厚小薄老”的现象十分严重。教育专家提醒,“厚小薄老”不仅伤害祖辈的感情,有违孝道,而且对孙辈的教育同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谓两败俱伤。

厚此薄彼,老人心寒

李大爷已退休7年,现在和儿子一家同住,负责带孙子。从表面看,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令人羡慕,但李大爷颇有难言之隐。他伤感地对记者说:“儿子儿媳眼里只有孙子,没有我。我很想念死去的老伴儿。”

李大爷告诉记者,退休之前,他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会计,工资很高,现在退休金也不少,儿子现在住的15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他买下的,但是儿子儿媳总嫌他吝啬。有一天,他带3岁的孙子去超市买东西,孙子看中了一款价格1200元的玩具遥控飞机,闹着要买。“东西贵是一方面,只要孩子需要,多贵我都舍得,但那个遥控飞机明明是让8~10岁孩子玩的,不合适嘛,所以我就没买。结果,孙子一回到家就哭着向妈妈告状,还骂我是老抠门儿。儿媳当即跟我翻脸,质问我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亲爷爷。我想解释,可人家根本不听啊!”李大爷长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头,“更气人的是,儿子也偏听偏信,说我是守财奴,不拿孩子当回事,还说孩子如果得到了那款遥控飞机,没准将来就是航天飞机的设计者。您说说,这是不是抬杠?”

和李大爷有类似经历的老年人大有人在,赵阿姨便是其中之一。

赵阿姨4年前在银川退休,晚年生活很安逸,每天早晨跟老姐妹们去跳广场舞,退休金足够她生活。为了解除女儿女婿的后顾之忧,她卖掉了银川的房子,来到郑州带外孙女。“现在我真的有点后悔,不该把问题想得那么乐观,人心隔肚皮啊!”赵阿姨感慨不已,“女儿女婿都是医院的医生,工作特别忙,我愿意帮他们带孩子,刚开始还特别有价值感,觉得自己挺重要的,可是渐渐我发现,女儿女婿其实是拿我当免费保姆看。他们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老人。”

赵阿姨告诉记者,她有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6点就出门,因为晨练地点较远,通常她8点回到家。“女儿女婿早上7点半去上班,一般我回到家时,孙女还睡着。我给孩子做饭,然后照顾她起床、洗漱,啥也不耽误。没多久,我就从女儿嘴里听到了女婿的怨言,怪我没有责任感,为啥不能早半小时回家,非要让两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半小时呢?我觉得女婿的话有道理,就缩减晨练时间,赶在他们出门前回到家。后来女婿又说,为什么不能生活得更有效率,顺便带早餐回来呢?这话听着也有道理,于是我就带着油条、豆浆回家,让他们吃一口热的再出门。我这个妈当得还可以吧?”赵阿姨不屑地“呸”了一声,“可是人家还是不满意!有一天晚上,我向女儿要20元零钱,第二天买早餐用。女儿没说什么,让我自己去她钱包里拿。可是女婿不乐意了,故意大声说:‘以后我不吃早餐了,太贵,吃不起。要不是我的退休金没有及时取出来,说啥我也不会跟女儿要钱啊!都是一家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儿呢?他们对亲闺女可舍得花钱了,过个生日都要去酒店吃2000元一桌的大餐,可他们谁记得我的生日?”说着说着,赵阿姨流下了眼泪。

生活在三代同堂家庭中的老年人,心理状态有哪些特点?心理专家孟怀仁教授分析道:“退休老人通常缺乏自我价值感,害怕成为孩子的累赘,所以特别敏感,有较重的猜疑心理。退休老人生活单调,如果丧偶,或者从外地来投奔孩子,旧有的交际圈被打破,那么老人的心理更脆弱,如果子女不关心他,甚至因为照看孙辈的事情遭受指责,就会受到深深的伤害。”

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容易被忽略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市妇联前不久发布的《社会转型期的上海家庭需求调查研究》显示,“雇人照料4~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上海家庭的需求中位列第1位,排在第2位的是“家务劳动”,排在第3位的是“0~3岁的幼儿照料”,而“孕期和老年照料”的需求程度仅排在第4位。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对于未成年孩子的关爱往往处于中心地位,而老人只能退居其次,甚至被边缘化。

观念相左,激化矛盾

聊起隔代教育的话题,今年34岁的家电市场管理员孔先生苦笑连连。3年前,他的父母听说有了孙子,马上从老家赶来,住下就不走了,非要跟孙子一起生活不可。“要说,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是我和老婆的福气,但事情没这么简单。不久我就发现,二老不是来照顾孙子的,而是来溺爱孙子的,不把孙子宠坏他们不拉倒!”因为教育观念分歧太大,孔先生联手妻子对抗二老,家里经常弥漫着火药味儿。

孔先生举例说:“就说最近的事吧。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我刚劝两句,爷爷就过来支持孙子,说幼儿园也不教什么知识,伙食又不好,还不如在家陪爷爷玩。奶奶也过来说,不去幼儿园正好,一会儿跟奶奶一起去超市,给你买新玩具。上周,爷爷去幼儿园接孙子,听说孙子被小伙伴推倒了,马上去找老师理论。老师没办法,只好找到肇事孩子的家长,向老爷子赔礼道歉。老爷子不依不饶,指着鼻子骂人家不会教育孩子。后来,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以后别让爷爷来接孩子了。回到家,我埋怨老人火气太大,男孩子打打闹闹是正常的事,不必小题大做。老爷子顿时火了,拉过孩子,撸起孩子的袖子让我看伤。其实,也就擦破点皮。孩子见有爷爷撑腰,大哭起来,闹着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您说说,这隔代教育有多耽误事!”

小学数学老师杨女士与孔先生有同感。她说:“老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宠孩子,那股劲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我爸爸经常背着我替外孙女做作业,好让小丫头有时间玩电脑游戏。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感觉,老年人都特别固执,还特别孩子气,讲道理没用,得哄着。孝敬老人是应该的,但我不能眼瞅着他把孩子惯坏吧?我女儿有外公做后盾,经常跟我对着干。现在,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仅仅是中游,让我这个当老师的妈妈脸都没地方搁!”

青岛教育专家周云清博士认为,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两代长辈对教育孩子经常出现观念对立现象,对家庭教育非常不利。解决之道是父辈加强与祖辈的沟通,求同存异,起码做到行动一致。“关键是要让老人了解教育的误区。”周博士说,“人的教育观念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祖辈照顾孙辈时多有补偿心理,比如,把物质贫乏时代对儿女的亏欠补偿在孙辈身上,所以疼爱孩子失去了分寸;再比如,自己年轻时工作忙,陪儿女时间少,那就把这个亏欠补偿在孙辈身上,所以事事愿意代孙辈做,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现代家庭教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做支撑,父辈了解,但祖辈不了解,信息不对等,这便是矛盾的根源。”周博士认为,解决的办法是让祖辈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子女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好孩子。

婚姻家庭关系研究专家关琴教授认为:“父辈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的确存在较大差异,但家庭冲突往往是情绪的对抗。”关教授提醒年轻父母,有时候,祖辈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大多数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生理护理、辅食制作等。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父辈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地把自己的观念阐述出来。祖辈都是为孙辈好,只要父辈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他们大多数愿意修正自己的观念。“如果父辈与祖辈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委婉的方式,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交流的余地。祖辈对父辈的尊重很敏感,他们的固执往往是对父辈的态度不满意。”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认为,两代长辈因为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分歧而发生冲突,受伤最重的是孩子。她说:“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在大人争吵的时候,他能快速地分辨出哪一方的观点对他有利,然后站在这一边反对另一边。下次大人再争吵,孩子可能站在另一边反对这一边。见风使舵的行为风格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孩子没有这么机灵,那么两代长辈相互矛盾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孩子则形同虚设,或者令孩子无所适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公交车上,69岁的张大爷刚开始拒绝记者的采访。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是老顽固、老封建,没资格教育孙女。”渐渐地,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我那孙女可爱极了,我喜欢看着她吃饭,看着她写作业。看不够啊!越看越喜欢。可是现在儿子明确表示不让我管孙女,因为我老了,思想落后了,离时尚远了,也离科学远了。”

张大爷告诉记者,有一天,他看10岁的孙女在读课外书,一边看一边很害怕的样子,他就坐在旁边陪着孙女。孙女告诉他,那是一本恐怖小说,写恶鬼诅咒人的故事。张大爷笑着说,这样的故事啊,爷爷也会讲。孙女很好奇,缠着爷爷讲。张大爷就给孙女讲坟地闹鬼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差点把孙女吓哭。这时,张大爷的儿媳下班回到家,听说爷爷在讲闹鬼的故事,很不高兴。“晚上,儿子严肃地找我谈话,怪我宣扬迷信,毒害儿童。我问,那电视上的恐怖片是怎么回事?书店里的穿越小说是怎么回事?电影院里的美国大片全是人类拯救地球的故事,那些狰狞的外星球入侵者,和鬼有区别吗?那也是封建迷信?无非是逗孩子玩玩,何必当真?”张大爷得意地笑笑,“儿子说不过我,丢下一句‘以后你离孙女远点,甩手而去。从那以后,我就没事可干了,送孩子上学都不让我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都不许说话。这不,我天天坐公交车四处看风景,想孙女了就偷偷去学校门口瞄上一眼。唉,都怪我养了一个不孝子,完全不顾我的感受,自作自受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观念落后、方法失当被子女剥夺教育孙辈权利的老人非常多,许多沦为只做家务劳动的“免费保姆”,而父辈也很无奈。重庆市民于女士对记者说:“这不是不孝顺,实出无奈。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污染,可怎么得了?面对这个矛盾,我会毫不犹豫地先考虑孩子的前途。如果这叫厚小薄老,那我情愿挨骂。现在做父母的真是为难啊!老人思想落后,保姆文化太低,我总不能请大学生带孩子吧?想请,也请不起啊!”

对此,家庭关系问题研究专家肖楚先生认为,隔代教育尽管问题很多,但祖辈仍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悟,有童心,容易与孙辈建立起融洽的感情,等等。肖楚先生为张大爷抱不平:“其实,许多教育新观念、新思路无非是一些新词汇,人类文明不可能全部推倒重来,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不严肃的。正如张大爷所说的那样,许多时尚的、科幻的东西也是封建迷信,只是改头换面而已。张大爷能发现这些,说明他目光敏锐、逻辑清晰,教育孙女完全可以胜任,被打入‘冷宫实在太可惜了。”

上行下效,恶性循环

冬日下午的阳光下,潘阿姨一个人坐在小区的健身器械旁。对记者的搭讪,她显得有些迷惑。她告诉记者,她今年75岁,老伴儿半年前去世了。她和儿子、儿媳、孙女一起生活,孙女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潘阿姨说自己腿脚不好,耳朵又背,不能跟小区里的老年人一起活动。

记者安慰道:“儿子儿媳工作都很忙吧,没时间陪您。”

潘阿姨说:“对,他们很忙,下班了也忙,忙着培养孙女。”语气里没有抱怨。

记者问:“孩子们孝顺吗?”

潘阿姨语出惊人:“都孝顺,有吃有住的,俺知足。俺就是一个人没意思,有时候真不想活了,找老伴儿去。”她给记者讲述前不久的一件事。那天是周末,体育馆有钢琴音乐会,儿子买了3张票,带着老婆、女儿匆匆吃了晚饭就出门了。潘阿姨洗过碗筷,坐在沙发上望着墙上老伴的遗像发呆。她觉得无聊,看到电视上有孙女没看完的DVD动画片,就拿起遥控器按了播放键。动画片是《灰姑娘》,正播到灰姑娘因为不被允许参加宫廷舞会而哭泣。渐渐地,潘阿姨入了戏,也伤心地哭泣起来。“后来想想我就不难过了。”潘阿姨说,“灰姑娘年轻,有王子在舞会上等她,她该去;我听不懂钢琴,老伴儿在家,我应该在家陪他。”

小区管理员小王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后,潘阿姨明显衰老了,有老年痴呆迹象。邻居经常听到孙女对潘阿姨大声吼叫,但潘阿姨一直否认,说是自己耳朵背,孙女大声说话没有恶意。提到潘阿姨的孙女,小王表情复杂地摇摇头,说:“孩子嘛,都是有样学样,父母不孝顺,孩子哪会有好品德?小区里的孩子都不愿跟她一起玩,因为她脾气不好,容易生气,一不顺心就大声骂人,骂得可难听了,真不像出自一个小姑娘之口。听说,她的学习成绩也不怎么样。”

成都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键先生点评道:“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并不可避免地产生‘厚小薄老的倾向,以损害自身和祖辈利益为代价。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现诸如缺少爱心、不懂回报、责任心差、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便不足为怪了。”

本刊认为,对孩子的关爱,代表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对老人的关爱,则代表着一个家庭对历史的尊重。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对等的家庭责任,不应厚此薄彼。在生活上给老人更加细致的关照,在精神上给予更多抚慰,老人的晚年才能更有幸福感,而家庭环境的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反之,“厚小薄老”一定是两败俱伤。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祖辈父辈孙女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为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