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老规矩”

2015-03-16汪梓莹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5年3期
关键词:老规矩杆秤龙的传人

汪梓莹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曾提到,在地中海的一个海滨小城,他造访过一位比较文学专家,这位女士钟情中华文化多年。当她亲昵地称呼她饲养的两只乌龟“女娲”和“伏羲”时,带给余秋雨不小的震撼。

令人惋惜的是,在异域展现璀璨光彩的中华文化,如今在自己的国度却未能引起后辈们的重视,不少“老规矩”——中华民族流传多年的传统文化甚至到了几近失传的境地。

“老规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数场合,“老规矩”悄然绽放于世界,成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

余秋雨先生有此一叹,是因为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已逐渐将传统文化遗忘。这与“传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不复从前有关。

过去,传统文化一度遭受片面打压。以“五四”为始,为动摇并根除已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鼓动者把矛头指向一切可以以“旧”为名的事物,而文革时期这种运动愈加过火,如光秃秃的树枝做着发芽开花的白日梦,对着头顶的天空尖锐地乱指一通。

接着改革开放来了,人们还没缓过神时就要全力发展经济,重拾传统文化的事也被暂时搁浅。到我们这一代,传统文化就如在那厚厚的磨砂玻璃后面,看不清,摸不着,反正艰涩难懂,也懒得一探究竟了。

当以食品安全问题为首的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接踵而至,不停腐蚀我们的生活时,透过网络这一新媒介,我们重新认识“老规矩”,似乎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都曾作为一杆秤,存于历代人的心中,约束着他们的行为。如今这些企业出现问题的本源,就是国民道德素养的缺失。人们心中既已失去了那杆秤,自然会为所欲为。

再由国之形象的角度看“老规矩”,我认为必要性应更加凸显。如今外国人甚至在公众场所特意用中文打出“请不要大声喧哗”的警示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警醒。要赢得他人的公正礼遇,自己就要重拾“老规矩”,守礼讲礼。

我们的“老规矩”虽遭受重创,但依然有推崇的价值。若能重拾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我们的国家将更有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老规矩杆秤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诗人作品选
有的“老规矩”,还真不能丢
曾云英 心中有杆秤
龙的传人
老规矩不老
代表心中有杆秤
哲理漫画
做杆秤的师傅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北京卷
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