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冰雪厚土的情怀
2015-03-16曹雨河
曹雨河
近日集中重读了傅杰陆续发在《延安文学》的《炭》(2012年第5期)、《不带眼泪回家》(2013年第5期)和《家园》(2014年第4期)三个中篇小说,深切感到北方的厚土上生活着这么一群人:怀揣着一盆火行走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风挟裹着冰渣扑进胸膛,而他们的脚步依然坚定而执着。读傅杰的小说,不会有“隔”的感觉,如扑进温热的怀抱,弥漫着体温、汗味、心酸和眼泪,散发着烟火气息,使人不由地融入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一、市场社会商业性
无孔不入:世态炎凉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市场经济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进入繁茂期,这个“繁茂”的获得除了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挥霍之外,我们的伦理道德也涣散到几近不堪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信仰模糊,伦理混乱,亲情淡薄,人际关系交易化,金钱几乎成为价值的标杆和行为的指南。小说《炭》里的林场主孙庆生,宁愿木柴沤烂也不给自己的救命恩人亲姑姑烧火取暖;不仅如此,还撺掇日杂店的女老板拒绝卖炭给顾院长(顾院长买炭给“姑姑”,她是医院的遗属);顾院长为了让医院的遗属在北方的寒冬暖和着看电视,试探着向一家火锅店买炭,火锅店女老板得知顾院长的来意,就差没笑掉牙了,她相信院长卖假药、欺负小护士、行贿受贿也不相信他会给遗属买炭取暖。《不带眼泪回家》里质监局的段科长,公报私仇以职权要挟别人来放行自己的亲戚营私舞弊。《家园》里的私营矿主“舅舅”,情愿给有利可谋的外人办事也不给自己的亲妹妹帮忙,亲情和金钱放在同一个天平上,亲情失重了!而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姚瑶却能在一夜之间反转已定的院长职位,令人唏嘘不已:实在吃不透权、钱、色哪个力量更大!由此可见世态人心之一斑。
二、重围中的基层医人:
步履维艰
《不带眼泪回家》里基层医院的顾院长是一位体恤弱势群体有担当的人,他却身陷重围。他身为院长,经济困难依然不忘照顾遗属们,人才匮乏屈身礼贤民间医人;器材老化无力更新,躲避检查翻墙扭了腰;人际关系复杂,质检的段科长公报私仇,使他误解了农合办的小吴;他要保障院内职工的工资,应付上级各部门的检查。最让他牵肠挂肚的还是一方百姓的就医、生命的健康,尤其是贫困患者的就医。贫困户老米的肝病是否能得到治疗始终是压在顾院长心头的一块石头。顾院长得知老米的心愿:老伴跟他受一辈子苦,他想有个健康的身体陪伴老伴度过晚年。老米为了这个心愿矢志不移地医治肝病,住不起县医院,乡医院又没有传染病房,顾院长派医生去他家治疗,并减免部分医疗费(因为医院职工发工资都困难,无力全免)。因为这种家庭治疗不合乎“新农合”规定,医疗费得不到报销,老米的肝病治疗难以为继,无奈之下意欲“上访犯科”进监狱治病。顾院长急老米所急,上访下求为老米申请特殊困难补助,使这位贫困患者本想放弃的疾病得到彻底治疗。顾院长为了还医院取暖的煤账(供煤人的外孙患了白血病),瞒着妻子回老家跟兄弟借了一万块钱救急。顾院长不仅有着体恤百姓的情怀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顾院长妻子下岗做“城市蜘蛛人”整天攀爬高楼大厦悬在半空,风吹日晒不说,危险就让人时刻提拎着一颗心,无能力帮助妻子调换好一点的工作内心有说不出的愧疚。他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人,时不时地精神出一下轨,暗恋着妻子的小姐妹吴主任(因工作上的误会,一度爱恨交加)。这就将顾院长从干瘪的完人形象中分离出来,使人物亲切可信。这就是一个基层医院当家人的真实处境:陷在经济、人才、器材、人际、情感的种种困境的包围中,其辗转腾挪步履艰难而执着。他身上散发着一个普通基层医人的体温,闪耀着白衣天使质朴的本色与良知的光热。
三、不息的乡村医魂:
良知的温度
《家园》讲述姚致远因物质诱惑从基层医院离职经营私人诊所,又因良知的召唤、内心良医理想的苏醒而复职的故事,其过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姚致远医校毕业和同窗的妻子一起回到父亲所在的乡医院。医院条件落后经济效益不好,看不到未来的他们决然停薪留职去城里经营私人诊所。私人诊所有自己的“运作”之道,姚致远入不了道,诊所始终不景气,由退休父亲的帮衬才勉强维持。父亲回老家探亲因心脏病未能及时服用救心丸死在自己一手营造的医院里。这桩事给了姚致远猛省的契机,使原本沉积在心底的良知复苏,决意重返医院,像老父亲那样为乡亲们献医效力,保一方人们的生命健康。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加之弃医从矿妻子的虚荣心,她执意要丈夫弄个乌纱帽回医院才体面。商业性社会交易无孔不入,办事离不开金钱,金钱似乎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谁的筹码更大了!几个回合运作下来仍不见分晓,妻子一筹莫展,读高中的女儿姚瑶一口包办——她以第一滴血的代价换取了爸爸的院长任命书!如小说中的人物所言:“现在是商品时代,人们看重的都是眼前利益,谁还谈什么崇高呀奉献呀?咱们再弄那些不切实际的玩意,能不让人笑话吗?”不仅是遭嘲笑,还要付出血的代价!让我们看到钱与权的交易,道义与利益的纠结,美与丑的较量。在这混沌的现实,文学的价值正体现在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姚家三代医人为保一方生命的健康,医德薪火相传,奉献得崇高牺牲得伟大,尤其是新一代医人姚瑶,让我们看到白衣天使忍辱负重的灵魂、雾霾里透出的曙光。
固守清苦是煎熬,出走更是无奈,除非彻底放下你珍重的那一块,不然你迟早还要回来。不是吗?姚致远耐不住清苦走出单位打拼,他放不下做一个良医的理想,又回到原单位来。其实是一次精神旅行,出走并回归。有人说这是个灵魂受难的时代,只要还有灵魂,不管是守候还是出走都同样是受难。
读傅杰的小说总体感觉如行走在北方广袤的大地上,霜雪覆盖着无边无际的厚土,风不大却犀利地透衣刺骨,猛抬头,一团火光跳跃在地平线上,温暖行人的眼睛更温暖人的内心。这缘于作家胸怀一颗温热怜恤的心来体谅他笔下的人物,如老米治病无门悲伤欲绝痛哭流涕,进村前不忘抱起石头破冰洗脸,不愿让老伴看见自己流泪而伤心;村医冯七贪财保守,作家也给他“合法”的理由;“爷爷”死在自己的医院里,对此没有声嘶力竭的斥责,而给与足够的理解。
傅杰的这三个中篇小说,人物塑造较为成功,这得力于作家雄厚的生活积累并吃透了他笔下的人物,还娴熟地掌握了塑造人物的技巧,作家总是将人物放到两难的境地,通过他们的抉择来展示其内心世界,以示心灵的高下。如农合办的小吴面临着职德与人情、婚姻规范与人性自由的抉择;姚致远内心被两种力量撕扯,一边是物质欲望,另一边是良医的灵魂;再就是小说接地气,枝繁叶茂,苍郁葱茏,呈上的是细节绵密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还有,看似浑然天成其实匠心独运深意藏焉。毋庸讳言,傅杰的小说还有功课要做:生活的透视和题材的提炼还有上升空间。期待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审美高度。
责任编辑:侯波 王雷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