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可以这么快乐地教与学

2015-03-16王桂相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考级识字读书

王桂相

背景:

任淑娟:一个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近两年来,她积极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探索快乐语文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实践多读、多背、多写、多活动的教学理念。

2014年10月,赤峰市松山区教研室在松山区蒙古族小学组织了一次现场会。现场展示时,先是由与会老师即席出了七个作文题目,由任淑娟老师的学生自选一题在40分钟内完成写作。

起初大家担心《钓鱼岛之战》和《曲》两个命题,但好几位学生写的就是钓鱼岛之战,避开了战争残酷情节的描述,只是围绕中日关系大局,从“商战”、“道义战”、“上兵伐谋”等角度展开,说理透彻,无论是对中日历史还是未来国际关系都有很成熟、很冷静的思考,让听课老师叹为观止。《曲》这个题目比较抽象,并没有提供内容的联想线索,但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学琴的经历,有的学生抒发对毕业班“曲终人散情不散”的感怀……角度多变,富有想象力。第二节课是现场作文展示互评活动,学生们轮流面向全班朗读作文,其他同学进行即兴点评。这样,与会者既能现场检阅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观察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评价时术语规范,准确到位,出口成章,无论是倾听表达,还是应对,都表现出很高的口语交际素养,赢得了参会教师普遍的赞誉。第三节课是“连载日记”展示课,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写连载日记,最少的写了5万多字,最多的十几万字,主题丰富,情趣盎然。第四节课是背诵积累展示课,学生齐背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及诗词名篇……

通讯员(以下为):任老师,你的学生读、背、说、写,样样出色,观摩者不仅看到了他们较高的语文能力,还能体验到这个班的学生阳光、开朗、自信、积极的个性风貌,以及机智、善于思考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理想教育效果。您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任淑娟(以下为) :2009年9月,我接了这个班。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接一年级,我也一直希望带一轮自己教的学生,以实现课标的新要求。当时,新课标颁发已经八年了。课标中“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对语文教学可谓新命题、新天地。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愿,我对六年的语文教育做了整体规划,想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学习。

:万事开头难,第一学段,是语文启蒙阶段,你抓了哪些重点?怎么起步的?

:第一学段,我主要抓了识字、写字和尽早阅读两件事。主要做法是:

1.开展识字考级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种渠道识字。

所谓识字考级就是鼓励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字,50个生字一组整理在A4纸上,进行考级,发证,每两级发喜报,每五级发一张奖状。在考级机制的促动下,学生的识字兴趣空前高涨。

2.由“收集式”识字过渡到“系列”识字。

一年级我们主要是进行“收集式”识字,通过以下六大途径建立汉字群:收集整理熟字、同伴互助认生字、生活中识字、背诵中识字、在课内外阅读中识字及亲子阅读识字。

到了二年级,识字活动变为“系列”识字活动,主要呈现方式是办识字小报。所谓系列识字,就是把平时认识的字进行归类,以识字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按偏旁归类识字、多彩的植物园、快乐的动物园、“我”的交际圈子、美丽的城市、三百六十行(牌匾、店铺名)、“我”的玩具(各种玩具名字、玩法)、“我”的阅读积累……

除了识字考级之外,我们每学期组织两次“识字大王”比赛,聘请家长担任评委,从学生的汉字群、识字小报中抽取汉字进行点读。到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识字量在1000字以上的有36人,2000字以上的有12人。侯禹彤、王靖博等同学识字量竟然超过了4000字。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刚入学不久,在学生并没有识多少字的情况下,您是怎样指导他们阅读的?

: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在教学中遵循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互动的规律。识字是为了阅读,是阅读的前提,而阅读理解的前提是语感,阅读与学生识字能力适当的读物,才能培养语感。同时,阅读对识字起到了巩固、强化、拓展的作用。 “随文识字”是我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一开始,我是边教孩子读童谣、儿歌,边指导识字。这种边读边识的方式,能使字的音、形、义有机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儿童也觉得不枯燥。这样,阅读能力伴随识字初步形成。学生从读简短的文字,到读较长的文字,从易到难,渐渐就过渡到读书了。

二是二年级时,我启动了“亲子听评书活动”。我向学生、家长推荐了听书网,鼓励他们接受有声的图书,要求家长陪孩子听评书,每天听一集,《岳飞传》《杨家将》《隋唐英雄传》《三国演义》等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对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有好处,也使他们更多感受“听书”带来的乐趣。

三是二年级时,我们开展了读书升级活动,设计了 “星级读书卡”“月亮级读书卡”“太阳级读书卡”“彩虹级读书卡”。每一个级别分四个等级,最高级别是成为彩虹读书队员,得到班级“读书小博士”的光荣称号及班级的物质奖励。

:您的学生字也写得好,您是怎样抓低年级学生写字的?

:欧阳中石说:“一手好字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学”表明了教学生观察范字的重要性。每篇课文要求写的字,我都悉心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比如字的关键笔画,笔画间的关系,合体字的结构布局、部件关系。时间久了,学生自然积累了一些观察汉字的经验,具备了“学”写字的能力。

:任老师,第一学段,您主要抓识字写字、尽早阅读成效显著,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中段之后,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不是就可以很轻松放手了呢?

:不是的。中段,学生虽然具备了独立阅读粗浅读物的能力,但是,如果想提高阅读质量,需要教师突出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指导。我的做法是:

1.在海量阅读的同时,对读的内容多了些引导,多了些指向。推荐阅读《夏洛的网》《昆虫记》《绿山墙的安妮》《爱的教育》等学生喜欢的书籍,而且逐步引导学生读一些浅显的儿童文学作品。

2.王荣生教授曾说“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没有形成实质理解的“浅阅读”或“伪阅读”,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厌倦阅读。在这种情形下,我成立班级书友会,尝试同伴互读,分享读书乐趣。书友会的成员自己选书读,自己确定读书时间和汇报交流形式。读书的监督者一职也由家长、组长转移给了书友会的会长。

为了便于交流,我给学生设计了读书卡,从内容到美词佳句,从文字到思想情感,逐一引导。如读《昆虫记》时我设计了《昆虫记》阅读计划表,其实就是限时读书卡;“昆虫卡”,左边记录昆虫的名字、住所、食物、特长、寿命,右边则要学生画出这个昆虫;引导学生读书要总结、要提炼,同时文配画为在三年级进行的配画作文做铺垫。

3.在集中读书的间歇,每个学期给学生一个选书单,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读物。需要家长签字,每天填写读书监督卡,陪同孩子每天在家阅读不少于40分钟。在校读书时间由书友会会长监控,读书时间一周一统计,每月合计读书时间最多的书友会评为“优秀书友会”,一学期下来根据各书友会获得“优秀书友会”的次数,评出“最佳书友会”。这样的形式,让读书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的习惯。到四年级我们还开展了“小书虫”评比活动,评比由读书时间的累计实现到读书数量的转变,由读书的册数、字数决定谁是 “小书虫”、“读书小博士”。

:这种有创意的“书友会”对于组织监管学生课外阅读确实很有成效,一直延续到第三学段吗?

:进入五年级,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五年级学生更愿意读大部头的书。如五年级下册“走进经典名著”单元,各个书友会轮流读完了《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籍。尤其是读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后,两千字的人物评说,学生一周就交稿了。

:看到学生熏染于翰墨书香之中,您肯定是十分幸福的。我们发现,您班级的学生背诵积累非常多,是否也有过系统的规划?

:学生的背诵内容是经过策划的。一、二年级我们背了《古诗七十首》《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校本教材《春天的阳光》上的三四十首古诗、儿童诗等近一万五千字。

背诵引发了朗诵的兴趣,很多同学竟然成为朗诵爱好者。冯一铭朗诵的《沁园春·雪》受到了赤峰电视台少儿组导演的青睐,担任赤峰电视台少儿《希望之星》栏目主持人至今;王靖博、靳羽桐同学获得了市级朗诵一等奖,石展易同学在上个学期获得了国家级朗诵金奖!

到了三、四年级,我们还背诵了《论语》60多条,选背了《大学》,背诵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经典著作。

进入五年级,我们挑战了《中庸》,我和学生一起读注解,一起背诵。另外,我把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主题学习结合起来,借鉴主题学习的经验,也围绕主题按单元编排“主题背诵”, 内容选自丛书里的名篇以及经典古诗词。

2014年9月,我把每学期必须背诵的内容统计后,装订成册,经典选背了七部,古诗词300多首,累计大约六万字,还不包括学生的自主背诵。

:太棒了,积累这么多!每天背诵,学生们会觉得累吗,他们为什么那么乐于参与其中?您采用什么好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的背诵兴趣哪里来?除了内容的吸引,我觉得方式也很重要。

在一、二年级 ,我们开展背诵、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尤其是背诵考级制,让学生的背诵热情持久不衰。精美的考级证,鲜艳的奖状,快乐的纪念照对学生有着超强的吸引力,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背诵自然成了乐趣。

到三、四年级,我以激发学生自主背诵为主,开展两学年的“背诵打擂”活动。每个星期按照背诵的数量进行打擂,背诵数量保底不封顶,擂主分为铜牌、银牌、金牌、玉牌、金杯、钻石杯等不同级别,每两周打一次擂,成为擂主的同学可以带班级奖杯回家,可以和好朋友合影,纪念照通过邮箱发给家长。五年级学生每天早晚的主题背诵已经成为习惯,尤其每天晨读时间,无论老师在不在班,晨读班长都会领着大家背诵。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您的学生读书这么多,积累又这样丰厚,作文教学,在您这个班级已经不算什么难点。

:只有阅读,学生也不是必然就能写好作文的。习作教学同样需要整体设计。

小学的习作训练,从观察到思考,从写话到片段到篇章,阶段性非常明显,而且各有训练目标,都落实了,才能使学生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想是说的前提,说是写的基础。课内习作与课外练笔的结合是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低段借助简笔画,练习观察、想象、说话、写话能力。

三年级第一学期,我进行了长达一个学期的“配画作文”训练,利用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形象思维高过抽象思维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把想写的东西画下来,然后说给同学听,最后写下来形成段、形成文。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关键期。实现课内目标,大作文、小练笔,一次都不能忽视,尤其加强段、篇的指导和讲评。

人教版教材以主题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题,我紧密结合教材,开展了主题作文训练。主题作文延伸了教材、超越了教材,又与教材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以“连载日记”为主要形式,开展课外练笔活动。

日记是练笔、练心最好的途径。从三年级开始,日记成了我们练笔的主阵地,到四年级我们又开展了日记擂台评比活动,每天第一节语文课首打擂,这项活动已成为我班的常规活动。

到了四年级我们还开发了“连载日记”。让学生用笔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如从开始写“五年级一班那些事”、“五年级一班的坏小子”、“校园老师”、“坏丫头”、“我的同桌”等平常的日记,到后来创作的“暖阳之下”、“暗星”、“桐话”、“活宝双星”等校园小小说,学生的习作能力突飞猛进,现在学生的“连载日记”多数达到六七万字。

进入六年级,让学生写“小学回忆录”。

:听得出来,这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是您接手后经过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才会出现这样喜人的效果。如果让您小结一下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感受,您会怎么说?

:我想说三句话: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一年级,就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规划,既全面推进,无所遗漏,又能抓住重点,有所突破,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2.小学语文姓“语”,但还姓“小”,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兴趣入手,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开展各种活动,儿童学得愉快,教学效率才会高。

3.语文学习是“熏锅底”,不但要靠日积月累,也必须有教师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种基本功扎实了,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有保障。那种把放手变成撒手、把生本浮夸到无所不能的论调,对语文教育来说,是不靠谱的。

:谢谢您的讲述。学生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是幸运的,语文教育出现您这样的探索者是充满希望的。

猜你喜欢

考级识字读书
我爱读书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我们一起读书吧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读书为了什么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