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语言教学中的兴趣驱动浅析

2015-03-16杨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C语言教材实验

杨杰

摘要:C语言因其自身的优点成为计算机教学的最佳语言。现有的C语言教材普遍存在着重语法、理论,轻应用、实践的情况,教学中也存在着内容定位不准、对上机实验重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文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兴趣驱动为特点的课程体系改进思路。

关键词:C语言;兴趣驱动;教材;实验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4-0143-02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基础教育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计算机这个重要工具的掌握程度、使用效率,因而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文件指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如同数学和外语一样,已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之一,必须花大力气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地位作了明确化。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又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以适应不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搞好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掌握好、利用好计算机这一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工具。

程序设计语言是基本的人机交流工具[1],同时又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二个层次的核心课程。而C语言由于自身的优点而成为计算机教学的最佳语言,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语法简洁。(2)运算符丰富。(3)数据结构类型丰富。(4)结构化。(5)语法要求不严格。(6)高效。(7)可移植性强,适用面广,广泛地用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开发。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C语言课程作为使用计算机的首选编程语言, C语言课程成为高校中一门广为采用的必修基础课。C语言不仅介绍语言,也介绍相应算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2]。

C语言的推广过程中,不同学科门类和层次的学生把C语言作为首选的编程语言。由于C语言相对灵活、教学内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现在课时量压缩、扩招以后学生整体素质总体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怎样搞好C语言教学成为一个广为讨论的问题。在现有的C语言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材的编制问题。大多教材都主要讲述C语言的语法规则,很少有较精辟的、实用的、有趣的例子。很多学生刚开始学C语言的时候都很有兴趣,但长时间枯燥的语法学习后,学生的兴趣消耗殆尽,造成最后的教学效果不佳。

2) 课时的影响。课时的欠缺、课时的压缩使得在课堂时间内,教师只能把语法部分基本讲授完,根本没时间去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很多非专业的学生学完了C语言课程后,就没有了编程的后继课程,只学了简单语法而不知如何应用,这种情况导致师生“为了教学而教学”,就让这门课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3) 学生对C语言重视程度不够。非专业的学生认为C语言是一门公共课,为了学分而学习。在他们看来该门课就是介绍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法规则,学这东西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而专业学生却好高骛远,想直接学习C++、、C#、JAVA一类面向对象的语言,所以学生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当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把握不住自己学习的方向,学习很盲目,结果也可能造成什么也没学成的后果。

4) 教师教学中欠缺因人而异的、针对性的地教学。不同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教师纯粹根据统一的教材的编排内容和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深度、甚至教学方式的需求,这样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5) 实验的定位错误。多数的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上机实验都不够重视。学编程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编程,强调的是动手的能力。上机是巩固课堂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实践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上机,就没有编程!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的达尔文,学习上并不出众,但自然界的生物却深深地吸引着他,因而他能饶有兴趣地、自发地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兴趣引发了他对科学的执着探求并不断地寻求真相,最终对人类科学作出重大贡献。 “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这段达尔文的自传也让我们认识到,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特别是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兴趣成了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最强劲的发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C语言产生兴趣,怎样激励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探索,并把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精神和方法应用到其它学科门类的学习中,这样的“教”和“学”才能真正让“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历程。因此C语言的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 编制语法和应用并重的教材。教材应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在教材编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科门类和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需求和应用方向,在教材的编制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将语法的严谨和应用的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本纯语法的书能保证一门计算机语言语法介绍时的严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但缺点也是突出的:这样的书很少有或者没有趣味性强的各种应用,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学科门类进行组织构架,学起来会枯燥乏味,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将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折磨。加入趣味性应用内容后,无疑会增加书本的容量。在课时有限甚至压缩的情况下,书中的内容讲授不完成为常态。但这并不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在教授语法和应用并重的内容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内容,而是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态度从被动变成主动,在课外甚至这门课结束后,学生会自发地、主动地去学习,去深入,去扩展。

2) 因材施教。现在的教学中,因材施教由于各种原因,更多的是一种口号。C语言作为高校中一门广为采用的必修基础课,它的教授对象跨越了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专业和学科方向。如果不充分考虑到教授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教学的效果就很难保证。理科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基础不同,应用不同,兴趣点也会不一样。数学类专业学生对各种数学函数的应用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能通过数学函数调用来实现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计算机验证求解。文科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作图感兴趣,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会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方面的应用感兴趣。只有教师分析了学生的需求后,在讲授内容时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有需求、有应用后,就能自动地地课余去学习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自学能力也是大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就是“实验者人为地制造现象,对产生现象的情境或影响现象的条件加以操纵、变化与控制,从而进行观察”[3]。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动手的能力,而实验是整个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对于实验者来说实验就是探索未知、检验假说、证实真理的实践活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上机开发出各种应用性的程序,而理论的内容的正确性也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实验“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但又同观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科学家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产生问题时,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试图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加以解决”[4],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就是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验课在C语言教学中的比例应该加大到1:1,甚至实验课的比例大于理论课,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不仅仅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的最好途经,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思路、内容详略等的第一参考,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的辅导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兴趣是一切学习认知过程的动力源泉。C语言的的整个教学的组织、实施、巩固都应该围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个核心思想来构架。不仅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应用编制语法和应用相结合的教材,即要体现教材的科学和严谨,又要溶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真正的因材施教,实施差别式的、能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求科学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和习惯,另外实验是师生互动的最好的平台,更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纠正学生的错误心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加强教师的实验辅导是C语言课程教学的基石。协调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激发、培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C语言的教学才能真正教学相宜,教出水平,学出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宴兵.加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8(1):84-86.

[2] 王润云等.“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1(6):72-73.

[3]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袁运开.方法手册[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9(6).

猜你喜欢

C语言教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做个怪怪长实验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