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层气浮除藻工艺中试试验

2015-03-16王梅芳王长平陈文杰张国强

净水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气罐净水藻类

黄 慧,王梅芳,王长平,陈文杰,张国强,高 雪

(1.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0;2.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长流陂水厂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设计规模为35万m3/d,分四期建设,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常规净水工艺。原水主要取自东江,经石岩水库调蓄后供给。原水中藻类一直较高,春夏季异常高企,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为60%~70%,出水水质受此影响不仅不稳定,而且存在相关消毒副产物超标风险。

气浮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强化去除原水中藻类的有效手段之一[1,2]。传统的气浮为“深层”气浮,采用静态进水动态出水,有效水深为2.0~2.5 m[3],很多水厂构筑物已建成,池深不够,无法进行传统气浮池改造。浅层气浮技术[4-7]在传统气浮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零速度”和“浅池理论”原理,与传统气浮相比,实现动态进水静态出水,使浮选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中垂直浮至水面,实现固液分离,且有效水深仅需0.6 m左右,停留时间可降至3~5 min。基于长流陂水厂存在的问题,开展浅层气浮强化除藻中试试验,旨在为水厂工艺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1 原水水质

试验用原水为石岩水库水,原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原水水质Tab.1 Quality of Raw Water

对原水中浮游生物进行详细分析,镜检检出的代表性蓝藻有平裂藻属、小尖头藻属、束球藻属;硅藻有针杆藻属、直链藻属;绿藻有栅藻属、扁鼓藻属。在数量上,蓝藻是优势种群,其次是硅藻。

2 试验方案设计

2.1 试验规模

试验规模为65~105 m3/h。

2.2 试验工艺流程

试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进水由提升泵提升至浅层气浮池,在水泵进水管道上投加 PAC(0~10 mg/L,以 Al2O3计,下同),经泵充分混合后,在运输管道中发生絮凝反应;在浅层气浮进水管口处投加PAM(0~0.4 mg/L),与经气浮池底部混合管与提升上来的水充分混合,紧接着与溶气系统产生的回流溶气水(回流比为10% ~23%)混合,使微小气泡与絮凝体、水中的藻类进行吸附、桥联,进入气浮布水系统。

图1 浅层气浮工艺流程Fig.1 Process of Shallow Dessolving Air-Floatation

2.3 分析方法

浊度:采用哈希便携式仪器(型号—2100Q)检测;pH:采用哈希便携式pH计(型号—HQ11d)检测;CODMn: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8]中的方法进行;藻类和UV254: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9]中的方法进行。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浅层气浮工艺参数优化

调节气浮工艺的各项参数,考察加药量、溶气罐出口压力、水力负荷、回流比等参数对除藻效果的影响。每个工况稳定运行1 h,检测气浮进出水浊度,另取水样1 L测定浮游生物密度。

3.1.1 加药量

(1)PAM投加量

在进水量为65 m3/h、回流水量为15 m3/h、PAC投加量为3 mg/L和5 mg/L(以Al2O3计)的条件下,研究当 PAM 投加量分别为0、0.1、0.2、0.4 mg/L 时的净水效果,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PAM投加量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AM Dosage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由图2可知PAM对净水效果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幅度不显著。由于PAM成本较高,建议生产上PAM投加量为0.1 mg/L。

(2)PAC投加量

在进水量为65 m3/h、回流水量为15 m3/h、PAM投加量为0.1 mg/L的条件下,研究当PAC投加量为0~10 mg/L时的净水效果,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PAC投加量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AC Dosage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由图3可知藻类去除率为40% ~82%。当PAC投加量大于2 mg/L时,去除率迅速上升至74%以上。而出水浊度随PAC投加量增加而降至2 NTU以下。建议生产时投加2~3 mg/L PAC。

3.1.2 溶气罐出口压力

在进水量为65 m3/h、回流水量为15 m3/h、PAC投加量为3 mg/L、PAM投加量为0.1 mg/L的条件下,通过减压阀调整溶气罐出口压力,研究出口压力为0.1~0.5 MPa范围内的净水效果,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溶气罐出口压力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let Pressure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由图4可知当出口压力为0.3 MPa时,藻类最大去除率约82%。随出水压力继续上升,藻类去除率减小。浊度的变化趋势与藻类去除率相反,随出口压力上升先减小后增大。建议生产时最佳出口压力为0.3 ~0.4 MPa。

3.1.3 浅层离子气浮池水力负荷

在PAC投加量为3 mg/L、PAM投加量为0.1 mg/L、回流水量为15 m3/h、溶气罐出口压力为0.36~0.38 MPa的条件下,调整气浮池的进水量,研究不同水力负荷时的净水效果。试验进水量分别为65、75、85、95、105 m3/h,对应水力负荷为 5.2、6.0、6.8、7.6、8.4 m3/m2·h,结果如图 5 所示。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藻类去除率由83%降至72%,出水浊度由2.2升至2.9 NTU。

图5 水力负荷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5 Effect of Hydraulic Loading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此外,增大水力负荷时,气浮的水位上升,水位上升导致撇渣中带出的水量多,造成藻渣含水率上升,增大了藻渣处理的负荷,因此需严格控制气浮池内液面,提高排渣效果。

3.1.4 回流比

当PAC投加量为3 mg/L、PAM投加量为0.1 mg/L、固定溶气罐出口压力为 0.36 ~0.38 MPa时,分别在进水量为65 m3/h和超负荷为95 m3/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回流比的净水效果,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藻类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加逐渐增大。额定负荷下,回流比为23%时的藻类去除率约85%;回流比为16%时,额定负荷条件下的去除率与超负荷条件下相当,约82%。出水浊度随回流比的增加逐渐降低,当回流比大于12%时,出水浊度保持在2.8 NTU以下;当回流比小于12%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大,出水浊度快速降低,这是由于回流比小于12%时,进水中的微气泡量不足以承托絮体上浮。考虑到回流比的选择直接影响气浮的能耗,回流比宜设置为16%。亦可根据原水藻类及除藻目标适当提高回流比。

图6 回流比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6 Effect of Reflux Ratio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3.1.5 进气量

在固定气浮进水流量为65 m3/h的条件下,调节溶气罐进气量为 0.4、0.3、0.2、0.1 m3/min,气水比分别为37%、28%、18%和9%,研究额定进水流量下不同气水比的净水效果。同理,固定气浮进水流量为 95 m3/h,调节溶气罐进气量为 0.4、0.3、0.2、0.1 m3/min,气水比分别为 25%、19%、13% 和6%,研究超负荷工况下不同气水比的净水效果。

由图7可知进气量(气水比)对额定流量工况下,出水藻类、浊度的影响小;对超负荷工况下气浮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气浮对藻类的去除率随着进气量(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出水浊度随进气量增大而降低。在实际运行中,为保证形成足够量的微气泡,建议进气量不小于0.2 m3/min。

3.2 浅层气浮工艺效能综合分析

3.2.1 适宜工况下除藻效能分析

图7 进气量对藻类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的影响Fig.7 Effect of Inlet Volume on Algae Removal and Turbidity Removal of Effluent

由以上试验可知浅层气浮的适宜工况条件:PAC投加量为2~3 mg/L、PAM投加量为0.1 mg/L、溶气罐进口压力为 0.30 ~0.4 MPa、回流比为16%、水力负荷不大于7.6 m3/m2·h、进气量不小于0.2 m3/min。在最优工况下,连续运行,多次检测的平均值显示以藻类集团计时,气浮出水的藻类密度约5.0×106个/L,去除率约80%;以藻细胞个数计时,气浮出水的藻类密度约5.1×106个/L,去除率达90%左右。不同计数法的出水藻类密度相当,根据气浮工艺除藻的基本原理,说明多细胞基团的藻类已被基本去除,难以去除的藻类为单个或少量藻细胞基团。

3.2.2 藻渣

适宜工况下,处理每方水产生约1 kg(折合体积1.32 L)的藻渣,设备排渣含水率为99.3%,气浮池上层浮渣含水率为93%。

对于气浮排渣,可考虑混凝沉淀、二次气浮、厌氧消化等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4 结论

(1)浅层气浮工艺除藻的较优(藻类去除率大于75%)工艺参数:PAC投加量为2~3 mg/L,PAM投加量为0.1 mg/L,溶气罐进口压力为0.30~0.4 MPa,回流比为16%,水力负荷不大于7.6 m3/m2·h,进气量不小于 0.2 m3/min。

(2)适宜工况下,藻类去除率达80%以上。藻渣的产量为1 kg/m3原水,排渣含水率为99.3%。

(3)浅层除藻工艺对藻类去除效果显著,可以替代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针对长流陂水厂现状,可采用与传统工艺串联运行的方式,提高水质,同时降低单个工艺单元的处理负荷。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第三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Chen Y M,Liu J C,Ju Yih-Hsu.Flotation removal of algae from water[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 faces,1998,12(5):49-55.

[3]Graeme J Jameson.Hydrophobicity and floc density in induced-air flotation forwatertreatment[J]. Colloidsand Surfaces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1999,15(1):269-281.

[3]李德生,张金萍,王应林.浅层气浮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1998,16(6):24-25.

[4]李燕,程蹼.超效浅层气浮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7,27(8):85-87.

[5]孙建富,张佩琴,许斌.高效浅层气浮设备处理造纸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5):88-90.

[6]尹协谦.气浮汇总离子气团的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8,14(1):58-59.

[7]夏沈阳,李孟,闫爱萍,等.浅层气浮—吸附再生—氧化沟工艺处理再生纸废水工程[J].给水排水,2014,51(4):42-44.

[8]GB/T 5750.7—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S].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气罐净水藻类
净水样板的力量
服役超20年蓄势器气罐安全评估
化学净水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LNG气罐型式及在某大型耙吸挖泥船上的布置研究
浮游藻类在水体PAHs富集与降解中的研究
直饮净水杯,会是环保新革命吗?
外国女子发明“可以喝”的书能为6亿人处理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