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5-03-16赵维燕刘明慧段熙明徐芳芳李青青
赵维燕 刘明慧 段熙明 徐芳芳 李青青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2009级学生,济宁 272067)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赵维燕1刘明慧2段熙明1徐芳芳1李青青1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2009级学生,济宁 272067)
目的 调查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特点,探讨社会支持对其求职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32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毕业生的求职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之上(总均分为3.47);学生所在院校、性别及有无打工经历影响其在求职行为上的差异性(P<0.05,P<0.001);除自主求职和关系求职外,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求职行为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P<0.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对求职强度、短期-长期求职和求职总分有预测作用(β在0.17~0.22之间),预测量为3%~13%。结论 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学生感受到的主观支持更有利于学生的求职行为。
求职行为;社会支持;高校毕业生;
近年来,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求职行为是就业成功的重要预测变量。Kanfer在其理论中,将求职行为的预测变量为6类[1],其中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本文选择医学生和职业院校学生为被试,从社会支持变量着手,开展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行为研究,探讨他们在求职中的态度及行为,寻找改善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突破口,希望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一些现实指导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济宁市2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最终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其中医学院校被试201人,职业院校119人;男生120人,女生200人;有打工经历的200人,无打工经历的120人;被试平均年龄23岁。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采用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信效度指标良好。根据研究群体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个别词汇进行了稍加修改。
1.2.2 大学生求职行为量表[3]该量表共24个题目,由王同军、司继伟等编制,量表划分为短期-长期、求职强度、求职频率、关系求职、自主求职5个维度,该量表的总信度为0.83。量表采用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求职行为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由调查者通过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筛查,剔出无效问卷后,录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特点
对320名有效被试的求职行为各维度及总均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求职行为总均分为3.47。由此可见,被试的求职水平在中等以上。五个维度的得分在2.7~4.00之间,其中,求职频率的得分最低(均分2.78),短期-长期求职得分最高(均分4.00)。见表1。
由表1可知,医学院校的学生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求职的短期-长期、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及求职行为总均分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男女生只在求职的短期-长期和自主求职维度上有差异(P<0.05,P<0.01),具体表现为女生在短期-长期求职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自主求职得分高于女生,有打工经历的被试在短期-长期求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打工经历者(P<0.05)。
表1 不同院校、性别及有无打工经历的求职行为比较
2.2 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变量和求职行为各维度及总分的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除客观支持外,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他2个维度与求职行为总分均正相关显著(P<0.05),具体到求职的各维度,除自主求职与关系求职2个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不相关外,其他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2.3 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控制性别、院校、打工经历等变量的影响,回归之前,首先对这些变量进行了控制。见表3。
由表3可知,只有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分别进入了回归方程,对于求职强度、短期-长期求职及求职总分有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可解释3%的求职强度的变异,社会支持总分分别可以解释13%和7%的短期-长期求职及求职总分的变异。
表2 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3 社会支持各维度对求职行为维度及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社会支持与就业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失业人群中[4],如时勘(2001)等[5]的研究。按照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当一个人拥有越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时,那么应对环境刺激的能力就越好,也就更容易实现既定的目标[6-7]。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群体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被试的求职行为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医学毕业生在短期-长期维度、关系求职维度及求职总均分上都高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自主求职的得分则显著的低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求职行为量表中,短期-长期维度测的是被试在求职行为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关系求职和自主求职则分别测的是被试利用社会关系谋得工作职位还是利用正式的组织机构来为自己谋职。因此,针对上述结果,我们可知,一方面,医学生在求职中付出的努力是长期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关系对医学生求职的影响。
男女生在求职行为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短期-长期维度及自主求职维度上,结果显示:女生会比男生付出更多、更长期的求职行为,其自主求职低于男生,这也许和众所周知的女生的求职阻力大于男生有关。
打工经历对学生求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求职的努力性上,有打工经历的学生比没有打工经历的学生显示出更多地努力,这可能和学生打工的切身体会有关,打工经历使其对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倾向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中,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和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8-10],但是我们只发现了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对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这和冯彩玲等[11]的研究相吻合,结果表明,学生在求职中所获得的主观支持和帮助越大,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职动机,付出更多的努力,表现出更高的求职强度,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心理上的情感支持而非物质上的支持,因此,这也提醒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精神援助,鼓舞其士气。
总之,本文显示了社会支持系统对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实际的意义,当然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预测的层面,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对其影响的机制开展研究,社会支持到底将如何通过其他变量来影响求职行为,值得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研究。
[1] Kanfer R,Wanberg C R,Kantrowitz T M.Job search and employment:a personality-motivational analysis and meta-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5):837-855.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2-136.
[3] 王同军.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周汝.大学毕业生社会支持对求取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5] 时勘,宋照礼,张宏云.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行为及辅导模式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1,7 (4):1-6.
[6] Slebarska K.Re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relation to job search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43 (3):696.
[7] 薛刚.提高医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途径[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1):72-74.
[8] 樊立三.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就业关系的追踪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144-146.
[9] 张淑华,郑久华,时勘.失业人员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的一项研究[J].心理学报,2008,40(5):604-610.
[10] Wanberg C R,Watt J D,Rumsey D J.Individuals without jobs:an empirical study of job-seeking behavior and reemployment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1):76-87.
[11] 冯彩玲,时勘,张丽华.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1,34(1):181-184.
Study on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earch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ZHAOWeiyan,LIUMinghui,DUANXiming,XUFangfang,LIQingqing
(School of Mental Health,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272067,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graduates' job search behavior,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job search behavior.MethodsB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320 college 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College graduates' job search behavior is the medium level and total average score was 3.47.The students’institutions,gender,and the working experience influenced the differences of job search behavior(P<0.05,P<0.001). Except self-job search and relation-job search,dimens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earch behavior had a different degree of correlation (P<0.05;P<0.01).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could predict strength of employment,short-term or long-term job search and job scores (β between 0.17~0.22),and the amount of prediction was 3%~13%.ConclusionSocial support especially subjective support wa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students' job search behavior.
Job search behavior;Social support;College graduates
* [基金项目]2014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4AJY130);2013年济宁医学院科研计划项目(编号:JY2013RW017)
10.3969/j.issn.1000-9760.2015.06.011
B844.2
A
1000-9760(2015)12-421-03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