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该如何助力“中国制造2025”?

2015-03-1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祺蔡伟

通信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服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张祺 蔡伟

“互联网+”该如何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张祺 蔡伟

对制造业而言,“互联网+”的本质是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融合渗透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变革。为此,ICT产业的各个角色都需要应时而变。

作为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发展思路。国家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规划,搭上新生产力革命的班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蓝图与“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将深度融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突破、大提速即将展开。

“互联网+”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四条路径

对制造业而言,“互联网+”的本质是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融合渗透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变革。制造业经过“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改造,将形成一个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及以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各生产要素之间端到端无缝协作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路径一:“互联网+分散协同”的生产模式,驱动组织体系变革

在泛在应用市场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浪潮的共同影响下,全新的生产组织体系变革正在制造业内部和外部酝酿成型,众包研发、协同研发、个人制造等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方式将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向。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分工格局正在形成,企业可以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包”平台,发布研发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慧,实现价值创造的社会化、产品创新的多样化。基于此,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交易等资源配置体系也将随着组织分工方式的转变而加速组织革新。

一些国际公司,如宝洁公司借助“创新中心”以及Your Encore和Nine Sigma等外部研发人才交流平台,外部创新比例提升到50%以上,公司整体研发能力提高了60%;再如Local Motors借助虚拟社区内2万多名设计师、工程师、制造商和爱好者的协作设计和集体知识库,开发最佳的汽车解决方案,颠覆了汽车行业原有的设计规则。在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创客中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链接创客的创新能力与工业企业的创新需求;小米、美的、海尔等企业也各自构建了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众包平台,对接用户需求与全球研发资源,征集产品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

路径二:“互联网+虚实结合”的制造过程,驱动制造模式变革

通过借鉴云计算的思想,“云制造”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崭新的制造理念和模式。“云制造”是在云计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丰富并拓展了云计算的资源共享内容、服务模式和技术。通过对现有云计算和现有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网络化制造、ASP平台、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的延伸和拓展,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在这方面,“三一重工”可作为国内利用数字化技术革新传统制造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生产基地。“三一重工”利用虚拟制造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分析、评估、优化,实现研发、设计、工艺、装配、物流等业务流程的虚拟化,并通过互联网构建虚实结合、实时同步的两个“平行世界”,同时也很好地应对了工程机械企业多品种、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泉州市建设的“泉州云制造平台”也率先尝试了“互联网+”下的制造模式变革,它将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技术,把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并将资金流、信息化、物流、服务流整合成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调整供应链,开展有客户参与设计的定制化生产。

路径三:“互联网+个性产品”的需求实现,驱动商业模式变革

互联网降低了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让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智能、柔性制造,通过信息控制下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两种方式,可以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同时,“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制造企业将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开始追求新的商业模式。

很多厂商已经开始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新锐手机品牌青橙手机无疑为“用户创造、按需生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其推出的C2B定制手机,能够提供硬件、软件、配件、外观、售后等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在外观方面,多达1000多种后壳可选;在硬件方面,可实现对ROM大小、前后摄像头像素、显示屏分辨率、内存等个性化需求;在软件方面,除了提供软件预装服务之外,还提供了定制个人专属APP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在服装行业,青岛红领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全面信息化的个性化生产线,通过构建系统平台,不但做到C2B,更做到了C2M(消费者直接面的制造商)。通过C2M平台,整个生产线完全用信息统率工业流水线和驱动后台的供应链,通过批量生产线重新编程、组合,能够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转换,实现流水线上的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以流水线生产模式制造个性化产品。据了解,该系统已经可以满足超过100万亿种以上款式组合。

路径四:“互联网+移动互联”的广泛渗透,驱动营销服务变革

移动互联网纵深推进,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从消费领域向制造行业迅速拓展。从过去的简单线下推广模式,开始向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模式转变,工业APP、电子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已经开始渗入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务等环节。

互联网的接入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和推广,削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加强了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为企业的营销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将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比如科通芯城通过改变传统的IC元器件销售采购模式,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将大量中小型制造商的需求和大型供应商的采购进行“对接”,以“打包团购”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低成本购进元器件、汇集供应链资源,为上下游企业客户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拓展电子制造业产业链价值空间。2014年该公司总收入实现68亿元,年增长183.3%,其中99%来自自营平台。

互联网企业近年来更是不断推出新的行业应用平台。如SAP开发了应用程序商店,为客户提供超过1500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新推出产业带平台,聚合地方特色产业资源,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ICT产业各角色都需重定位

“互联网+”之后的中国制造业IT支出将进一步增长,这也将成为ICT产品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跨界融合、虚拟现实等将成为ICT产业竞争模式和市场格局再度演变的助推剂。因此,面对新的ICT产业环境,不管什么角色都需要应时而变,运营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服务商等在各自领域抢占“中国制造2025”红利的同时,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将日益频繁。

监管部门:简政放权激活力,资金引导促发展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简政放权,减少政策约束,推动产业领域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树立标杆企业作为产业引导。

同时,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等向智能制造倾斜,鼓励地方和社会资源进入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投资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支撑“互联网+”在制造行业的发展。如2014年,我国通过设立千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了地方投资、社会投入,发挥了基金的放大和杠杆作用。

此外,各地方政府需以“十三五”规划的集中制定为契机,加强产业规划与信息化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的统筹协调,切实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运营商:智能管道快接入,聚合资源夯实力

成熟的4G甚至未来的5G网络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参考美国发展的经验,4G 的成熟将成为新技术、新模式崛起的前提,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机会凸显,运营商作为中国信息技术的“名片”,将成为新一轮变革的领头羊。

对运营商而言,首先要做好智能管道这个基础,为制造企业提供新型基础设施,如高速宽带、云服务、大数据等,实现智能管道能力建设和应用落地。其次,运营商还可以构建自己的综合能力开放和价值链聚合平台,进一步开放网络资源及能力,聚合外部资源,提供针对制造业的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业务可以由运营商的各种资源、各种能力、各种业务,以及聚合而来的各种合作伙伴的数字资产,按照用户的需求快速产生。如聚合各种外部能力,通过灵活的商业模式,联合应用开发者、OTT业务提供商、行业SI,将网络能力嵌入OTT应用和行业应用。

设备商:顺应趋势促创新,降本提质塑品牌

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将有300多亿台永久联网的设备和超过2000亿台间接联网的设备。“中国制造2025”优先要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柔性化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物流装备(如AGV、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等智能制造装备,有了这些自动化装备,才能实现企业研发、生产、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无缝集成,实现各级别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等。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智能设备制造商必须重新设计产品,将功能固定又不能联网的设备改变为灵活的无缝联网系统,必须理解并采用以软件为中心的方法制造和销售硬件。

系统集成商:市场需求快反应,整体方案速提供

“智能制造2025”的推进将为处于产业间连接点的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从广义上而言,通信、软件平台、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均具有连接属性,这对制造企业IT系统集成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更是系统集成商的未来业务“蓝海”。

作为面向智能制造企业的系统集成商,只有理解制造行业客户的行业特点,提供柔性制造、智慧工厂等整体解决方案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系统集成商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条纵向整合,提高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为制造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高端综合集成服务。

软件服务商:跨界融合新应用,创业孵化重运营

软件服务商能够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支付、广告营销、搜索、比价等商务类服务,以及网站推广、微博微信运营及行业数据分析等管理类服务。近年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商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平台:如百度推出了直接服务商家的“直达号”,切入客户关系管理和销售管理领域;微信凭借4.38亿活跃用户的优势,计划以一系列可订阅的办公模组同时进军OA、ERP和CRM 等多种企业办公软件市场。

基于云计算技术,一些互联网企业还打造了统一的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为不同厂商生产的智能硬件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如百度开放了创新智能硬件合作计划Baidu Inside,针对纳入合作的创新硬件提供云存储、图片识别、LBS等互联网技术能力支持。

“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简单地说,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过去20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在第一个10年里,互联网行业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相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的经济,比如说门户网站、互联网游戏等;在第二个10年,互联网逐渐改变、甚至在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过去我们看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一般集中在第三产业,而今天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波及第二产业,甚至是第一产业。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将进入一个万物相连的新时代,5年内中国将有百亿台设备连接互联网,将变得更互联化、智能化,这些变化让诸多行业、诸多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经济可能由数据驱动,借助这些新技术,我们将看到智慧城市的运营、智慧制造的工厂、智慧运营的物联网络等。

——新浪CEO 曹国伟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能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