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黎明前黑暗期的中国可穿戴市场何时爆发?
2015-03-16吴茂林
处在黎明前黑暗期的中国可穿戴市场何时爆发?
作者 | 吴茂林
什么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狭义上讲就是应用相关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总称,如智能眼镜、智能手套、智能手表、智能服饰及智能鞋等。而广义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多样、尺寸齐全、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可穿戴市场现状
当下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主要有4条路径:一是以传统手机企业产品线扩张及市场试水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比如小米的手环、三星的Gear系列手表、摩托罗拉360智能手表等;二是以传统运动品牌为代表,如Nike智能手环等;三是以互联网公司产品如谷歌眼镜、360儿童智能手表、咕咚运动手环等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四是目前发展势头最猛的、以移动医疗为主的专业细分市场智能穿戴设备,主要用于血压、心率、血糖、新陈代谢等方面的监测及简单日常预防性治疗,例如倍轻松新推出的WOWO手套等。
就全球的行业发展趋势看,调整机构ABI认为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而2014年全球出货量还只是接近1亿。其中,智能手表成为智能穿戴产品的先行者,出货量年增长率将达235%,在出货量中占比逐步上升。到2018年,预计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7亿元),届时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目前,中国智能手表每月出货量仅为7~8万,智能手环每月出货量3~5万,而智能眼镜仍处于研发阶段,市面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
技术滞后阻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爆发
目前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市场可谓“火”而“不火”。“火”是因为媒体、行业专家都很关注这个前沿市场,“不火”在于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手环还是手表,没有哪一个能“独持牛耳”,起到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作用,连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 Edition目前也处在待观望的阶段,后续发展趋势不明。
纵观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用户具体需求的满足上(就是大家常说的用户痛点)不尽如人意。例如智能手表续航时间短、能力差、智能手环传感参数差错多、智能眼镜应用体验差等,例如有用户抱怨:“如果买来一块智能手表只能看看时间和接接电话,不能随心所欲地运行智能应用,那我还买这样一块天天要充电的东西来干什么?”,所以未来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电池、传感器技相关配套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突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爆发更多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可穿戴设备崛起于细分市场
智能可穿戴设备所涉及的应用行业太广泛,所以要想全面爆发有赖于时机和技术突破。不过,现阶段如果能正确把握若干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还是能在这些领域有所斩获,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几个有可能会产生井喷式爆发的细分市场。
首先是宠物市场,需求是定位和身体健康。宠物的消费人群以25~35岁的白领人群为主,购买力强,意识超前,而且不少人在社会压力下把宠物作为生活的重要伴侣,导致宠物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另据调查显示,宠物拥有者特别关心宠物的健康和安全。不少年轻人白天忙于工作没时间打理宠物,因此能够检测宠物运动、睡眠以及位置等功能的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宠物拥有者的广泛需求,而这个市场是最容易形成井喷的细分市场之一。
其次是儿童安全,需求点为实时定位、报警及信息交互。这类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了家长的痛点,目前世界各地每年被拐卖的儿童高达数百万之多,而受到各种伤害和侵害的儿童更是数以亿计。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偏多的中国,孩子的安全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
目前该市场的相关的产品以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为主。以第二代360儿童手环为例,其手环内部装置了专业级的GPS芯片,有随时定位功能。家长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通过手机向手环发送一个指令,就能知道孩子的位置,并能查找孩子某段时间内的行动轨迹。同时系统能够自动标识孩子佩戴手环期间常去的安全位置,一旦孩子的位置超出这些安全区域,系统就会自动向家长的手机发出预警,以提示孩子可能正面临危险。
第三是老人健康,需求点为健康数据及实时状态报告。这一市场最大的目标对像就是中国目前为数众多的“空巢老人”群体。
年轻人都在外打拼,与父母基本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而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自然就成了子女们最大的牵挂。这类产品主要有身体状态跟踪及安全定位等两大类功能,子女可实时通过手机APP了解老人的情况,一旦老人脱离安全范围,设备即可告知子女。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如老人摔倒,还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年人及时得到救助。在身体健康方面,当老年人因生活不规律而带来各种健康隐患时,次列产品也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提醒老人准时吃药和或者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健康事项。
随着苹果Apple Watch的上市,可穿戴设备市场再次引起业内关注。具体到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存在哪些挑战?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市场和用户实际需求的可穿戴设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