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青黄不接”运营商何去何从?
2015-03-16左岸
本刊记者 | 左岸
业务发展“青黄不接”运营商何去何从?
本刊记者 | 左岸
如果说业界此前高呼的“冬天来了”只是预警,那么这一次来自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已经裹挟着雪片呼啸而至,肃杀的寒冬已然来临,运营商御冬的棉衣又在哪里?
三大运营商近期陆续公布了2014年财报,在OTT冲击日益加剧、移动用户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运营商一如既往平平淡淡的财报着实在人们预料之中。
不过看似平淡的财报中还有一丝危机隐现:中国移动2014年实现净利1093亿元,同比下降10.2%;中国联通2014年实现总营收2886亿元,同比下降5%;表现略好的中国电信收入增长0.9%、净利润增长0.8%,但也均不到1%,而且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2014年其移动用户净增仅4万户。
关键性指标全线下滑表明三大运营商已经进入了转折期:如果说业界此前高呼的“冬天来了”只是预警,那么这一次来自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已经裹挟着雪片呼啸而至,肃杀的寒冬已然来临,运营商御冬的棉衣又在哪里?
业务布局现“断层”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企业要保持增长就需要有合理的产品分布,既要有带来滚滚收入的“现金牛”业务,也要有充满发展潜力的“明星类”业务。目前三大运营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业务收入增幅下降,而新业务不足以抵消传统收入的下滑。例如:语音、短彩类昔日的“现金牛”业务因为受到OTT的冲击而盈利能力下降;数据流量这一“明星类”业务还不足以成为支撑收入增长的主力;运营商新近提出的“第三条曲线”即数字类服务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对此蓝戈智库运营专家梁既白认为,运营商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曾经的语音和短信是运营商赖以发展的重点,然而业务的演进替代不可避免,融合通信的出现革了短信和彩信的命,传统的语音业务也受到冲击。虽然值得欣慰的是,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增长快速,例如中国移动在财报中提出,“流量业务已成为收入增长的首要推动力,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但是“量收增长不同步”的问题却令运营商头疼不已。
例如,在2012年前后1M流量大约需要1元钱,而近两年随着网络升级和运营商市场竞争的加剧,1M流量一般只需0.1元,最低可能只需支付0.02元。虽然流量在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更快。而在工信部发放FDD牌照后,三大运营商更是主打超低资费流量牌,进一步拉低了流量单价。种种情况下,运营商陷入了“战略上重视新兴业务,收入上依靠传统业务”的矛盾境地。
如果说前述是运营商内在的增长支柱尚未建立,那么人口红利的消失就表明运营商外在的发展动力在逐渐减弱。根据工信部统计报告,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接近13亿,普及率接近100%,下一步要想依靠人口增长已不可能,即便过去运营商忽视的农村市场,移动电话基本也实现了一户一部,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并且即便有新增ARPU值也不会太高。
总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业务增长不足,人口红利消耗殆尽,运营商步入了“青黄不接”时期。
此外,部分运营商还面临着一些更为特殊的情况。例如,随着4G的商用,中国联通过去赖以发展的3G将不占优势,联通的危机不言而喻。尽管联通已获得LTE FDD牌照,但是LTE FDD相对于TD-LTE的优势,并不如WCDMA相对于其他制式的优势那么明显,因此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而这一问题对于想依靠LTE FDD翻身的中国电信也同样存在。
流量经营还需依赖平台模式
既然“青黄不接”是运营商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那么提高流量业务的盈利能力,或者说做好流量经营,就是运营商亟需解决的问题。
流量经营对于运营商而言并不陌生,过去多年运营商一直注重发展数据业务,消除用户使用顾虑,建立多网协同的发展战略,着力改善用户体验。
分析运营商流量经营的现状,梁既白认为,运营商过去的做法主要集中在流量经营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现在急需要向第三阶段过渡。
在梁既白看来,流量经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流量普及,即告诉用户手机可以上网,消除用户对手机上网的种种顾虑,通过各种力量拉动流量增长;第二阶段是应用拉动,在用户建立上网习惯后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应用增强用户黏性,将用户的上网习惯稳定下来;第三阶段是聚合平台,通过平台聚集合作伙伴,开发新的价值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渠道,也就是说运营商未来的数据业务收入不仅是向用户收取流量费,而且可以有多重来源和渠道。运营商的收费模式一般是前向收费,即向用户直接收费;而互联网成功地采用了后向收费模式,通俗地说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以运营商最大的对手微信为例,腾讯和运营商一样发展用户,但是不向用户收费。那么微信的收入来自哪里?微信红包大战自春节以来迅速走红,每天有很多用户收发红包,但是大多数人将资金沉淀在账户上,成为腾讯可利用的资金;微信还开通了微信商场,与京东、大众点评进行合作,这也提供了一部分收入;更不用说前不久微信试水朋友圈广告,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大数据分析后的精确投放,必将能为微信带来滚滚收入。
就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推出了融合通信平台,中国电信提出做“综合平台提供者”,在战略转型方面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其在业务分发、计费支撑、后台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也为其做好平台打下了基础,但是如何定义产品细节、如何凝聚合作伙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大多还未考虑成熟,以至于迟迟未落实到具体行动。所以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将平台战略细化为可执行的策略,聚合产业链的力量,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将平台实际运转起来。
价值营销,而非价格营销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运营商过去那种依靠人海战术的营销模式也亟需转变。
近期网络上有篇《运营商还值得拿命去做营销吗?》的文章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讨论。正如文中所指,受运营商KPI考核制度的影响,运营商基层普遍背负沉重的营销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每年超过百万的运营商员工上街摆摊、扫楼营销,与街头发放小广告的相差无几,甚至运营商之间为了争夺用户而发生肢体冲突,让原本背负“垄断”罪名的运营商更是给广大用户留下了恶劣印象。
人口红利接近饱和的今天,这种粗放式的营销模式也该结束了。在营销方式上,运营商可以借用大数据手段,做到精确营销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业务,在用户出现离网倾向时就推出相应策略予以挽留,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从营销模式来看,运营商目前的价值模式是“业务开通—业务保障—计费收费”,这个模式虽然简单但也落后,因为在这一模式下运营商的收入只与3项指标有关:用户规模、使用量、单价。目前运营商的竞争主要围绕前两项进行:规模做大,业务量做大。
但是如果再依照这个模式,运营商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因为随着三大运营商对4G的全面商用,未来其业务会进一步同质化,这必然导致更加激烈的价格战和更为有限的价值空间。为此,运营商需要改变传统上单一的商业模式,把客户价值通过其他渠道加以兑现。
4G诚可贵,3G价值亦很高
对于运营商而言,良好的网络质量是赢得并保留用户的关键,因此即便近年来现金流纷纷吃紧,运营商还是毫不吝啬地将大笔费用投在了网络建设上,例如中国移动去年对4G的投资高达806亿元,今年也有722亿元。
就网络投资来看,运营商需要在3G、4G以及Wi-Fi之间做好平衡。HCR(慧辰资讯)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兆晖认为,从覆盖程度和承载能力来看,4G网络要想单独运营还需要较长时间。而2G、3G的覆盖优势,3G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优势,以及Wi-Fi的廉价优势,可有力地补充4G网络,帮助运营商在转型的空间和时间上实现平稳过度。因此在发展4G的同时,运营商也要做好2G和3G的运维以及Wi-Fi的建设。
此外就4G来看,当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用户放量增长的时候,网络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4G用户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保证用户体验,确保可用性、连续性、接通率、掉话率等指标,都是运营商需要做的文章。
对话运营商有望借流量经营重回增长轨道
Q:《通信世界》
A:HCR(慧辰资讯)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兆晖
Q面对并不乐观的经营状况,您认为运营商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请就建网策略、运营策略、人才策略等分别进行分析。
A目前各运营商针对LTE的建网策略不尽相同:中国移动资金流比较充足,使用快速投入、快速建网的策略;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更多通过升级和网络制式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有步骤的转换。在目前的重要转型阶段,运营商建网速度不宜大干快上,消耗现金流太多将会使转身更难。此外,未来两三年4G新增用户依然集中在发达城市,因此运营商建网应优先满足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后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铺设。
在运营策略方面:对于大众产品,虚拟运营商以互联网思维设计产品的做法将是未来潮流,三大运营商应思考产品转型设计,重点围绕智能和互联网服务展开,收缩其他无关产品;集团产品方面,目前简单的产品和基础的融合通信远未满足企业需求,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企业提供更多价值是集团产品的发展方向;渠道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结合极为关键,运营商大量的社会渠道面临生存危机,原本基于号卡销售和补贴的赢利模式越发吃力,目前开展的“网选厅取”等新模式还停留在模式层面,运营商如何发挥渠道优势、发掘渠道潜能,同时围绕互联网渠道加强与OTT企业合作,压缩实体渠道将是未来重点。
目前运营商传统领域的人才过多,新技术、新领域的人才较少,建议开展人才总量、结构和供需变化研究,同时加强新技术、新领域的人才吸纳,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运营商的人才策略出现混乱,大量中层、基层骨干流失,挤出效应明显,已经出现明显的离职潮,这对运营商人才的升级进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将出现井喷式增长,而这样的增长又会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因此,运营商未来通过流量使用的持续增长回归到收入增长是必然的,也是目前运营商必需要做的。随着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如何激发高价值流量客户的保有和使用,将会是运营商长期的重要发展策略。
Q有观点认为运营商已经进入了“流量”时代,您认为运营商应该如何深耕流量,从而重回收入增长的轨道?
A虽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壮大其发展潮流已经不可阻挡,目前消费者对流量使用也产生了巨大需求,但是由于受到网络速度和资费等问题的制约,消费者在流量使用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往往会出现“4G流量惜用、WLAN流量尽量用”的情况。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
Q运营商近年来纷纷推出了融合通信类产品,您认为这是否会成为其与OTT对抗的利器?
A从几年前运营商被OTT企业压制导致传统电信业务收入下滑,慢慢经历到现在的与移动互联网紧密合作,运营商的认识较之前更深入了一步。运营商意识到现阶段只有与OTT厂商合作,才能更好地释放客户的流量需求,形成优势资源整合、品牌联合运营,最终实现智能管道,所以说运营商与OTT厂商合作将是重要方向。因此运营商把融合类产品作为战略重点推进,个人认为它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增强客户黏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融合通信类产品与OTT不一定是对抗的,而是各有优势,而用户也能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