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醫院機會幾何?
2015-03-16朱景瑞
朱景瑞
國家衛生計生委 、商務部發出通知,從2014年7月25日起,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併購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 、福建、廣東、海南7省市設立外資獨資醫院。
外資獨資醫院試點破冰
通知明確,除香港、澳門和台灣投資者外,其他境外投資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設置中醫類醫院。
通知要求,擬申請設立的外資獨資醫院應當符合大陸制定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外資獨資醫院的設置審批權限下放到省級。外資獨資醫院的設立和變更應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辦理。
國務院在2010年公佈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提出,對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在大陸境內設立獨資醫療機構進行試點,逐步放開。
上海自貿試驗區2014年7月1日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31條」措施中,取消外商投資醫療機構投資總額不得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最低限制。
以上種種政策表明,大陸設立外資獨資醫院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這無疑會對大陸整體醫療市場、公立醫院改革及民眾享受醫療服務品質等多方面帶來深刻影響。首先,這意味著大陸整體上開放水準的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本身的發展水準比較低,開放醫療服務,特別是外商獨資的醫療服務機構,既是實際的產業門類的開放,也意味著整體開放水準的提高;第二,讓民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因為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趨於多樣化,而且市場需求的高低層次不一樣,引進國外的醫療服務對提高醫療服務的水準、提高市場的競爭力、真正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也有實際意義。
台資醫院機會何在?
在大陸醫改和開放醫療服務市場的過程中,台灣地區有著十分特別的作用。一方面,台灣的辦醫經驗成為大陸醫改的重要借鑒;另一方面,來自台灣的服務提供者也成為大陸多元辦醫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從2000年至今,台資機構已在大陸醫療服務市場耕耘十幾年,幾經波折發展至今。台灣醫療服務者在大陸的經歷既凝聚了大陸醫療服務市場開放歷程,同時又是大陸醫改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的側影。
從總體來講目前台資醫院在大陸興起有两點利好。
首先,開放的政策優勢。大陸向台灣開放醫療市場,至少已有長達15年的時間。相比引入其他國家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來自港澳台地區的服務者顯得更為特殊。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關於引入港澳台地區資本進入大陸醫療市場的政策特徵明顯,開放速度更快、開放範圍更大、開放程度更深。
第二,巨大的市場潛力。雖然大陸衛生總費用在國家GDP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維持在5%左右,但絕對數量上卻加速增長。從大陸開始向台灣開放醫療服務市場起算,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官方統計數據,2001年,大陸地區的衛生總費用為5150.3億元,到新醫改啟動之前的2008年則達到14535.4億元;而2014年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衛生總費用已經達到31661.5億元。大陸醫療市場逐步向台資醫療機構開放,已經表現出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多管道開發大陸醫療市場
目前,針對大陸醫療市場的特徵,台灣地區醫療機構有幾種方式進入大陸醫療市場。除了輸出醫療服務,台灣的服務提供者也正在尋求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與大陸的各類機構開展合作。
與大陸高校合作共建。南京明基醫院與南京科技大學合作,2009年成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是首家台資醫院與大陸高等醫學院校共建的附屬醫院。剛剛開業不久的東莞台心醫院,也是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
與大陸醫療機構合作。為緩解自建醫療機構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的壓力,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與燕達國際醫院合作,將醫院的管理經驗和JCI評鑒經驗引入。台灣敏盛醫院與東莞光華醫院合作,創辦台商醫療服務中心。
與大陸地方政府合作。與地方政府合作將為辦醫提供相當大的便利條件,蘇州明基醫院,就是台灣明基友達集團與蘇州高新區政府共同出資建設。
與大陸企業合作共建。隨著大陸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眾多企業也瞄準了醫療服務市場。福建嚴復紀念醫院,由福建中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台灣振興醫院共同建設,目前已經過福建省衛生計生委批准。
輸出管理經驗。面對大陸蓬勃發展的醫療服務市場以及醫療機構、投資機構對先進管理經驗的需求,正有一大批來自台灣的機構和個人嘗試將運營、管理、培訓等方面的經驗向大陸輸送。國藥控股與台灣佳醫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在上海成立從事醫療服務及醫院管理的國藥佳醫醫療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台灣長庚紀念醫院顧問周大為創辦的怡德醫療投資管理集團;曾擔任台灣桃園德濟醫院行政副院長的趙鈞創辦的康程醫院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機會與挑戰並存
儘管大陸醫療服務市場這塊偌大的「蛋糕」很誘人,但真正吃到嘴裏卻沒那麼容易。醫生資源短缺、醫保報銷政策等,不僅制約台資醫療機構,同樣也束縛了其他社會辦醫機構。影響最為顯著的是醫保政策。
從大陸現有的合資醫院的情況來看,這些醫院幾乎全部都定位為民營醫院,不能使用大陸通用的醫保卡。外資獨資醫院成立後,將沿用中外合資醫院的思路,不接入醫保,只接入商業保險。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普通老百姓幾乎不會去台資醫院看病。
業內人士指出,跟目前已有的中外合資醫院相比,外資獨資醫院在醫院性質、經營思路方面可能並無本質不同。最可能的思路是定位為高端盈利性醫院。外資獨資在大陸建立非盈利性醫院的先例雖然也有,但這些醫院成立時間較早,非盈利性醫院的診療費定價較低,可能無法維持高運營成本。外資獨資醫院的服務對象不會是普通百姓,應該是在華的外國人及其家屬、大陸本土願意出國看病或者希望享受高端服務的「土豪」們。
外資獨資醫院有聘請國外專家來華看病的天然優勢,以後很多消費者可以選擇在大陸本土看國際醫生,不用旅途勞頓去國外看病,這樣成本也會更低。
目前,大陸境外資本獨資醫院僅有兩家,分別是台資獨資的上海禾新醫院,以及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據了解,上海禾新醫院每天可接診800~1000人,而實際日接診量僅三四百人。未被納入醫保,是禾新醫院門診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患者在醫院領取的藥物尤其是進口藥,與公立醫院現有的產品沒有差別,這意味著外資醫院在藥品上並沒有特殊優勢。此外,由於缺乏豐富的商業醫療保險,也將許多潛在用戶擋在了「高大上」的外資醫院門外。
此外,一些外資醫院院長表示,很希望利用大陸現有的公立醫院人才組建醫師隊伍,可是某些體制問題限制了公立醫院人員的流動。專家建議,要進一步簡化國外醫師執業手續。
當下,大陸醫療市場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公立醫療,為民眾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另一部分則是民營醫療,為民眾提供更具人性化但費用也更為高昂的醫療服務,不同收入群體可以根據各自需求選擇。而在大陸,醫保覆蓋面與保障程度都與國際標準有很大距離,無論國有、民營還是外資獨資醫院面臨的都是沒有細分的市場。
未來,外資獨資醫院將憑藉技術、資金、管理、服務的優勢帶來就醫市場突破性的改變,其強有力的競爭,將帶動所有醫院服務意識與水準的提升,屆時,受益的將不僅是外資獨資醫院、患者,還有公立醫院。
在大陸醫療市場新一輪的大變革前,台資醫療機構適時把握形勢,勢必會迎來突破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