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引领
——2014年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专题报道

2015-03-16

自动化博览 2015年3期
关键词:乙烯

先锋·引领
——2014年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专题报道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贡献,自动化技术在中国一路走来更是离不开无数中国自动化人前仆后继的努力与耕耘。

“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评选立足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寻找多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耕耘,在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科研创新、学科教育、应用探索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自动化人。

2014年度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已经揭晓,他们中有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有实实在为我国石化、电力等行业的国产化做出积极贡献的最终用户单位代表,当然也有带领企业走向辉煌的企业家……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马玉山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在马玉山总经理的领导下,2014年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名列国内调节阀行业之首。所开发的耐腐蚀、耐冲刷特种调节阀在神华煤化工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了国外产品在此领域的垄断。

马总在企业中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工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不但本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水平在同行中领先,而且成立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企业,开展对外服务,任务应接不暇。

他还率先开展制造业服务,通过解决方案服务及承包用户的调节阀维护和维修工作,每年的服务收入超过2亿元。

马玉山荣获2014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及201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获奖理由:马玉山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国外产品替代等业务方面取得瞩目成绩,企业销售额名列行业第一。更重要的是,他对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有明确的思路,充分重视两化融合工作,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利用自身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知识积累以及所培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把信息化管理做成企业的新业务和新增长点。马玉山本人撰写了名为《泛ERP-两化融合的成功之道》的两化融合专著。他还率先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务,承包用户的调节阀维护和维修,经济效益显著。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文海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1)2014年1月,作为技术负责人(第二完成人)负责研发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2)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研发的“智能化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再创新绩。

获奖理由:研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装备及系统技术体系,不断解决控制装备及系统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适应性、大规模化等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优质稳定的控制系统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产品;

创立“UWNTEK”产品品牌与“优稳自动化”公司品牌,推广应用控制系统产品3000余套,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及节能降耗减排,做出显著贡献;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仪表自控室高级工程师

王利君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1)作为项目的自控专业总负责人及乙烯装置(含低温罐)专业负责人,在中国石化行业第一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装置工程全过程中,工艺包阶段,配合工艺专业共同完成流程模拟、工艺控制方案及安全联锁说明。基础工程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阶段,负责并带领仪表团队完成自动控制系统及工程设计任务,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国产化乙烯装置控制策略及实施方案。首次独立完成国产化乙烯工程的操作员培训仿真系统在乙烯、聚烯烃装置上的成功应用;首次在石化工厂较大规模成功应用工业无线仪表系统,取得良好效果;首次在国产化乙烯工程中推广应用操作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厂智慧管理水平。长期驻守武汉乙烯现场,指导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技术问题。协助解决调试及开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裂解气压缩机耦合控制整改方案,确保乙烯装置高质量安全满负荷稳定运行。

(2)天津乙烯工程总体和公用工程仪表专业负责人,中央控制室主项负责人,负责全厂控制系统及公用工程仪表专业的工程设计,各装置院仪表专业的工程协调,参加该乙烯工程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天津乙烯工程采用以主自动化供货商(MAV)模式实施全厂仪表与控制系统一体化策略,是先进的项目实施理念,为采用多个专利技术和由多个工程公司执行的炼化一体化联合装置提供一套集成的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监视、控制、工厂操作管理和维护管理的标准化,为全厂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全厂控制系统的配置方案,资源共享,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全程参加并主要负责自动化供应商(MAV)文件的编制、谈判、技术确认、组态及现场调试和开车运行工作,为天津乙烯工程各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高效运行做出了贡献。

(3)参与(排名第8)完成的研究课题“自主建设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工程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省部级)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天津项目是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研究与应用结合国内自主建设的第一套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一体化工程的平台,按照既定的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实现健康、安全、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工厂经营理念的目标,成功地将自动化集成系统和信息化集成系统科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高度重视大型集成系统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解决了工程化关键问题和策略实施的难点,并创新实践了适合国内自主建设石油化工工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系统实施模式,培养了参与项目中方人员的力量。

(4)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十条龙”技术开发项目“武汉80万吨/年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和“2万立方米乙烯低温存储成套技术”仪表专业负责人。两项技术开发项目已通过集团公司专家组验收,投入工业化运行。

(5)负责和参与多项标准编制和新技术开发工作,如石油化工罐区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行业标准,正在审批中)、国产化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全流程先进控制(APC)与实时优化(RTO)开发及工业应用、乙烯装置三元制冷压缩机控制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研究等。这些技术开发成果在实际使用中取得良好结果,对推动自控专业技术创新、进步及标准化方面做出贡献。

获奖理由:王利君高级工程师是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全厂仪表及自动化系统集成策略制定和实施第一负责人,较好地运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环保、成本的先进理念,该项目大型乙烯装置工艺流程、控制策略、安全联锁等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国石化行业尚属首次。该国产化大型乙烯项目首次以中方为主导实施全厂自动化信息化集成(MAV)策略,首次采用操作员仿真系统、操作数据管理系统和无线仪表系统。王利君高级工程师长期驻守武汉乙烯工程现场,为中国首套国产化大型乙烯工程顺利开车,当年投产,当年达标,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探月三期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王 勇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2014年,在我国首次月地高速返回半弹道跳跃式再入飞行试验中,负责返回器GNC分系统的研制工作。采用基于特征模型的全系数自适应双环纵向制导方法和基于射向偏置的横向制导方法,实现了倾侧角可用性及敏感度寻优的跳跃式再入走廊在线实时规划及评估方法,以及多体制IMU高精度对准导航方法。解决了数百公斤级别小质量、低升阻比飞行器半弹道式跳跃式再入,所面临的机动能力弱、初次再入段弹道不稳定、自由飞行段控制误差快速扩散等难题。在工程上首次实现了全数值积分落点预报方法,在飞行试验中达到了超高的开伞点控制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勇于2014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航天基金奖。

获奖理由:王勇同志是我国探月三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主管GNC系统。他具有努力踏实工作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首次实现了我国月地返回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开伞点控制精度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广州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

刘荣兴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2014年,刘荣兴积极参与机械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并以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颁布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为基础,积极开拓机械安全标准在具体设备上的应用,开发制定设备风险减小的具体措施,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自动化系统,为实现设备安全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在地铁屏蔽门风险评估与安全自动化系统改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4年北京地铁发生的乘客被挤压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的事故让人们意识到地铁屏蔽门安全控制系统需要改进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港岛线、观塘线、荃湾线的风险评估、技术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报告;在屏蔽门的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方面,提出以有源光电漫反射防护器件作为主要的检测器,并与其他的防护装置组成一套可靠的安全自动化系统。

改造完成的地铁屏蔽门系统能有效检测各类乘客,实现了对乘客的安全保护,并且能够在确保可靠检测能力的同时不影响地铁的营运效率。同时,针对有源光电保护不能避开阳光、雨、雾等自然现象干扰的物理特性,他组织开发了一套实时的自检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屏蔽门安全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作为标准起草人之一,他参与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归口的《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2部分:确认》、《机械安全与防护装置相关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获奖理由:刘荣兴同志来自广州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长期在机械安全自动化的第一线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推动了机械安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将机械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应用到相关行业,为地铁屏蔽门风险的评估及其安全自动化系统改造提供了开拓性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曾 鹏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曾鹏作为“国家863计划”工业无线技术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攻克了自适应跳频干扰抑制技术、时空频多维调度的实时通信技术、基于高精度时钟同步的低功耗休眠技术等工业无线核心技术,分别制定了面向流程工业的WIA-PA技术标准和面向离散制造的WIA-FA技术标准,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无线技术与标准体系。

2014年,WIA-FA技术标准作为公共可用规范标准化文件正式发布,成为国际上首个面向离散制造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WIA-PA技术为我国行业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承担的“军油工程”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中国电科院承担的“智能电网工程”、中石油的“油气生产物联网工程”中均指定设备现场网络采用WIA-PA标准,并在220kV何家变电站、辽河油田、抚顺石化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为我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推荐理由:曾鹏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国际自动化前沿的工业无线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面向离散制造的WIA-FA技术标准经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体成员国的投票,作为公共可用规范标准化文件正式发布,成为国际上首个面向离散制造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面向流程工业的WIA-PA技术标准为我国行业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无线技术与标准体系,为我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热工所所长

陈世和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陈世和一直工作在火电厂热控专业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及科研领域的前沿。

专业成绩:(1)主持“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APS)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提出百万千瓦机组APS整体架构、全程自动调节和特殊过程控制等创新点,攻克了国产超超临界机组全自动启动带来的安全问题与全程自动调节难题,首次在国产1000MW机组上实现APS功能,取得历史性突破,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热控专业发展的里程碑,该成果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负责“大型火电机组负荷自适应控制优化技术”项目,解决了660MW进口机组存在的调门自关闭、主气压和主气温波动大、Runback和甩负荷功能无法实现等问题,该成果已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首次提出智能电站控制技术,主持开展“基于提高发电机组调度性能的智能电站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广东电网电源侧远程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引领火电厂热控技术发展。

学术: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多次在全国与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出版学术著作1部 ,主编技术丛书1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行业标准1部。已申请发明专利25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另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

社会工作:被中国科协聘为全国发电过程自动化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担任全国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电站过程监控及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工自动化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被聘为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获奖理由:陈世和带领团队,研究成果累累,其中多项是被誉为具有“二十一世纪热控专业发展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在热工自动化产业和研究领域,他带领一个省级电科院跨入了全国电科院领先行列,并迅速成为全国知名专家和多个行业机构的重要支柱人之一。

台达集团台达电子资深副总裁暨机电事业群总经理

张训海

主要业绩及所获荣誉:(1)逆市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4年自动化行业持续低迷,张训海先生带领台达机电事业群及时调整台达自动化发展战略,在巩固中低端市场的同时,也开始进军中高端市场,不仅在产品线上进行扩展,现有项目市场上也持续发力,促进台达品牌在全球自动化领域高速成长。2014年台达自动化依然保持两位数的成长速度。

(2)促成台达在大陆地区发布 “Smarter. Greener. Together. ——共创智能绿生活”品牌精神

张训海促成台达集团在大陆地区发布 “Smarter. Greener. Together. ——共创智能绿生活”的品牌精神,通过其能源管理领域产品及技术,为客户提供客制化的能源管理服务,成功打造包括工业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及供配电整体解决方案、显示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等高效率可靠的解决方案,标志着台达已完成从ODM厂商向品牌商的转型。

(3)提出打造“华人自动化系”

张训海在2014年提出,台达自动化作为华人品牌代表,已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专业的解决方案能力以及成熟稳定的营销渠道,目前正在积极整合各方面伙伴资源,打造独特但非常适合国内广大工业用户的“华人自动化系”,旨在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经济实用、绿色节能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获奖理由: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自动化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张训海先生带领台达机电事业群在创新力、成长力方面表现强劲。2014年台达自动化依然保持两位数的成长速度,并在2014年实现中高端市场及项目市场上的重大突破,代表华人品牌在自动化业界的影响力日增。

猜你喜欢

乙烯
沈鼓集团签约天津石化120万吨乙烯三机组
分子动力学模拟三乙烯二胺准晶体的可控晶体生长
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烯机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Braskem公司合作开发低二氧化碳排放制乙烯技术
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打破国外垄断
半生不熟的香蕉
追梦大乙烯
“中国心”在抚顺石化跳动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