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营哲学之源
2015-03-16丘恒明
丘恒明
昨日的索尼犹如今日的苹果,今日的丰田犹如昨日汽车霸主通用汽车,商业竞争跌宕起伏。
产生原创的企业经营思想,诞生革命性的企业家领袖,除了美国,当属日本。
微软公司的第一批客户是日本的公司。到1979年为止,成立于1975年的微软半数以上的生意都来自于日本,这得感谢名叫西胜彦的日本小伙子。他在1978年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表示自己读过有关微软公司的文章,认为应该和微软做生意。盖茨在自述文章中写道:“我与他年龄相当,他也是一个因为迷上个人计算机而休学的大学生。”
在随后的8年中,西胜彦抓住了每一个机会。1981年,在从西雅图飞往东京的途中,西胜彦发现坐在他旁边的人是京瓷公司总裁稻盛和夫,利用这一机会,他成功地说服稻盛和夫接受一个新想法,即生产装有一种简单软件的小型膝上式计算机。西胜彦和盖茨设计了这种机器。
在美国,1983年Radio Shack公司将这种机器作为Model 100推出市场。这种机器也作为NEC PC-8200在日本出售,在欧洲,则以Olivetti M-10出售。多亏西胜彦的一股热情,这是第一台大众型膝上式计算机。连续数年,它成了新闻记者的“宠物”。
日本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犹如西胜彦般,百折不饶,抓住每一个机会,从而让日本在诸多产业竞争中,胜过美国,拔得头筹。
从1950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产品很容易让人不屑,美国人认为它们低廉劣质。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不管是汽车和消费电器,还是半导体,它们都难以让人小瞧。到了这时,美国公司才认识到日本公司的挑战,但为时已晚,日本公司胜出的根基,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便打牢了。再往前追溯,日本有深厚的东方哲学作为企业经营思想的底蕴。
1929年年底,日本发明家、实业家丰田佐吉与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签订了一项许可协议,普拉特兄弟公司支付10万英镑,获得生产丰田G型自动织机的特许权,并可在除日本、中国和美国市场外的世界各地销售这种织机。在此之前的70年里,普拉特兄弟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在日本市场更是占绝大多数的份额。丰田佐吉穷尽毕生精力,一心只想能够造出一种能与西方织机一比高下的织机。对他来说,1929年的协议是其一生中最光辉的成就。
英国公司购买日本技术表明,20世纪初的日本在技术方面已取得极大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纺织业和纺织机械制造业上。丰田与普拉特兄弟公司间的这项协议看似平常,但它代表着日本工业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半个世纪后,丰田家族的另一成员丰田英二于1983年签订了另一份类似的协议。丰田英二是丰田佐吉的侄子,时任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他与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合作生产小型汽车的协议。通用汽车公司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世纪8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开始萎缩,收入减少,而丰田公司此时却被认为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因此,通用汽车公司在小型汽车生产方面求助于丰田公司。
上述两个协议表明,在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产业中,日本公司有能力赶超西方同行。纺织机械业带动了日本的第一个经济奇迹,而汽车制造业在第二个经济奇迹中发挥了极重要作用。这两个协议是同一家族历史的一部分,丰田家族以及那些与之共同奋斗的人们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似乎难以超越的障碍。
早在1964年,《财富》杂志就提到“收音机、电视机和其他民用电子设备的美国制造商已经一再被日本索尼公司灵活的竞争力弄得狼狈不堪。即使按照日本的标准,当时的索尼公司也是一家小公司,该公司1963年的销售额为7700万美元。索尼聪明地运用其有限的资金,集中精力特别设计一些在出口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的产品。”这篇文章还提到,从]963年起,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已经把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而不是日本东京。
日本咨询顾问大前研一为了向期待中的西方听众揭示日本战略制定背后的真相做了很多工作。他证实,日式管理远不只是创作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日本企业没有陷入无止境地分析和无意义的划分层级的泥沼中,“大多数日本企业甚至没有一张说得过去的组织图。”日式管理与西式管理完全不同。
到1953年,日本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水平,到]97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953年的54倍。在这个时期,日本于1960年超过了加拿大,并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超过法国和英国,于1968年超过了西德,成为当时非共产主义国家中的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公司的一些显著特征,如公司内部培训、论资排辈的工资和晋升制度、终身雇佣制、分红等,这些特征早在1910年至1930年即已出现。另外,日本人平均教育程度较高,日本大公司的领导者都受过良好的教育。192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181家日本大公司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中有64%的人拥有大学文凭或同等学力,高于同期的美国公司水平。
如何把西方的管理思想与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一直是日本思想界和企业经营者长期探索的问题。日本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思想是官尊民卑、重士轻商。庆应大学的创办者福泽谕吉极力主张引进欧美新文化,但他指的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福泽谕吉最基本的思想是,尽管西方的东西应当得到很好的介绍和接纳,但是在应用的时候,还是得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会的历史、传统、社会风气,以及日本社会自身的特点作为根本。
被尊称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是将日本文化用之商业的标杆人物,他是日本近代工商业的精神领袖。
涩泽荣一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大实业家,曾任明治政府财政大臣,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工作。33岁时,涩泽荣一弃官从商,从欧沙引入“公司”概念到日本,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的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这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正所谓“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这一解释赋予了商业活动以新的意义,进而改变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
在实业思想上,他把来自中国的儒家精神与欧美的经济伦理合为一体,奠定了日本经营思想的基础。涩泽荣一在七十高龄,开始撰写《论语与算盘》。涩泽荣一认为孔子不反对经商,反对的只是不仁不义的富贵;如果是仁义的富贵,孔子自己都会去追求。在书中,他还描绘了日本公司经营者的理想境界;士瑰商才。一个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精神他撰写的《论语与算盘》是日本企业管理界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