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个“后进”党组织得到转化
2015-03-16邱文清
文 / 邱文清
286个“后进”党组织得到转化
文 / 邱文清
眉山市
去年以来,眉山市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重心,突出分类、长效治理,全市28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转化升级,实现由“后进”变“后劲”的完美“蜕变”。
“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眉山实行领导挂点,党政部门联系软弱涣散村,帮助建强班子;涉农部门帮助做强产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名市委常委分别示范联系1个情况复杂、问题较多、转化难度大的软弱涣散村,带动184名市县乡领导挂点联系,246个市县部门对口帮助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
支部强不强,关键靠“领头羊”。2014年,眉山市23名不胜任、不称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调整。254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机关后备培养对象等到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书记、“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成为后进村发力冲刺的“领头人”。
彭山县社保局长彭杰担任了谢家镇石山村“第一书记”,面对换届后新任干部多、经验不够、办法少的新班子,彭杰每周四固定到村工作,手把手教村干部工作方法,带头帮困难户栽秧打谷。短短几个月,他的工作日记记录了29次到村的情况。“彭书记带着我们理顺了工作,赢得了群众信任,树立起了村‘两委’新班子的新形象。”石山村新任村主任熊海洪这样评价。
一年来,到软弱涣散村(社区)任职的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理清发展思路、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真抓实干,带领广大群众迅速扭转了各项工作的被动落后局面。
同时,眉山市建立了村(社区)“两委”联席会议、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等10项党务规范化制度;指导村级组织进一步梳理完善村(居)民大会、村规民约等制度,保证基层干部规范履职,村级组织常态运行。“制度越明确,越好操作才能真正落地见效。”洪雅县委组织部干部沈健认为,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的规范落实保证了村(社区)干部值班到岗到位、活动阵地整洁有序,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