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报业集团《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解析

2015-03-16郑燕梅

中国记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众日报报业党报

□ 文/郑燕梅

大众报业集团《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解析

□ 文/郑燕梅

新闻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促进了新闻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省级党报如何借活动的契机做“接地气”的新闻?

中国故事 省级党报 接地气

一、“互联网+”助力融合报道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于今年4月1日发起的一次大型融媒报道,强力整合集团资源,在《大众日报》、官方微信、大众论坛等平台同步推出相关系列报道,通过故事、专访、视频、大数据等方式,多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山东改革面貌,讲述国家政策层层推进带来的变化,讲述山东人自己的故事。

实际上,党报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形势把握准确,在融媒报道方面大展身手。大众报业集团在“四个全面”战略宏图的引导下,以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推出《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融媒报道,纸媒、网络和手机客户端“联手”,发挥纸媒的权威性和深度挖掘,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手机的移动性,把单一的报道做成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融合报道,扩大了影响力。

2015年4月17日,《大众日报》刊发稿件《山东社保: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网上单篇浏览量达130万次。《大众日报》与集团下各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在统一指挥、统筹协调的原则下,发挥各自媒体优势,多角度、多平台、立体化呈现新闻报道。此次融媒报道,《大众日报》连载系列报道,大众网打造专题网页,分为讲故事、晒变化、媒体矩阵、互动留言等板块,方便用户阅读,加之微信、微博等助力,读者与网民关注度与报道影响力逐渐扩大。

二、以“亲和力”的报道解析国家大政策

该栏目是从生活万象中选取最值得报道的典型,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章,打造深入民心、富有“亲和力”报道的有效尝试。

大众报业集团此次《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让民众通过专题网页、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自己讲故事。4月1日,该报道征集线索页面一经推出,引发网友极大热情,纷纷跟帖互动点赞,仅半天时间,点击量超过50万,跟帖达1600余条,“让民众自己讲故事”这种新颖的策划方式体现了党报的创造力。

此次报道分为安居、保障、财政、教育以及简政放权篇,报道聚焦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选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群众讲故事,记者说政策,硬新闻成功软着陆。在文风上,用群众语言说事成为一大亮点,“过去环境差,随手都是‘破罐子破摔’。现在村里环境好了都沾光,谁乱扔就是犯‘众怒’……”;采编人员到基层、到一线,写出的报道空话套话少、场景细节多、语言鲜活生动;形式上,采取报网融合报道,记者与群众进行“主题接力”,即自确立了山东故事这个主题,群众讲故事与集团组织采访队伍下基层持续采访报道,线上以系列报道出彩,线下让群众自己讲故事及媒体与群众多方互动,同时用故事引出“说政策”板块,普及国家大政策。

三、民生福祉报道彰显人文情怀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大型融媒报道,关注的是改革为群众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是什么,当前改革是否存在漏洞等问题,当前国家的政策如何惠民,从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4月14日,《改革中的“山东故事”:一个村民的垃圾观养成记》,以村民张德明为切入口,直观呈现了聊城市冠县任洼村从随手扔垃圾环境脏差到环境整洁干净的故事,直观朴素地展现了国家政策下人民生活的变化。4月17日《山东故事:85后创客“约”上“饭小鲜”》讲述了大学毕业生李吉彬在创业面临资金困难,“初梦”即将夭折的时候,济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免费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和创业培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通俗化、贴近性与亲和力的报道,体现了人文情怀。

广大读者和网友由此看到了改革进程中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坚定了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很多网友还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大众日报报业党报
关于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刊登美术作品的初步观察[*]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大众日报》区域观察报道特色浅析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