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防御软模块的设计研究
2015-03-16杨玉新
杨玉新
摘要:网络的受攻击事件层出不穷,使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该文在一些先进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入侵防御体系结构程序设计模型。在这一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中,设计了一种在Linux环境下基于网络的入侵防御系统sensor的检测和防御的实现方法,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下的保护局域网的安全。
关键词:网络安全;Linux环境;入侵检测;防御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038-03
1 概述
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化,网络入侵者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变化,入侵检测系统Snort将数据流和规则进行匹配以检测入侵,对拒绝服务等攻击无法抵御,抗攻击能力弱;而Linux的Netfilter/iptables结构能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数据流进行过滤,但过滤粒度大,规则缺乏灵活性,也不能检测基于过程的攻击。在安全模块间设计实现交互联动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为了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在对Snort和Netfilter/iptables做了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在对Netlink和Libipq这两个安全组件做了模块联动规划设计,提出了联动设计的一部份架构和设计思想,对这种联动的软模块的设计流程及实现进行了详解。这对构建Linux条件下入侵检测防护系统有现实的意义。
2 入侵检测
2.1 入侵检测防护模块的布置流程
入侵检测及防护系统sensor放在网络的进出的点上,即内网与外网进行通信的必经要口,全部通过sensor系统的网络流量都能够被捕促到。这里采用的是Netlink套接字的实现方法来实现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相互通信,通过Libipq库实现由内核读取或是写入。
2)在链路层基础上的构建方法
在IP层的数据包基础上来构建与发送,就有一个有IP地址的接口(interface),因此会让入侵攻击者发现IPS的位置,就有可能遭到恶意入侵者的攻击,因此这样做会存在严重的不安全因素。为此,采用一种特别的响应方法,即在第二层就做出阻断(reset)。做出反应的数据包的构建就是链路层协议头部, Ethernet协议头的构建,IP和TCP协议头同上述保持一致。使用攻击数据包进入系统的接口设备来做发送reset包的出口,它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此种方法已经不需要带IP地址的接口,而且可以用构造的MAC地址伪装成reset包的源MAC地址。这样因此可以隐蔽sensor的身份,达到保护IPS主机的安全。
4 结束语
通过安全策略的分析和端口的设计,分析了linux环境下防火墙内部各功能模块灵活实现的方法,结合一些入侵检测的Snort软模块并在其框架上有征对性的不断对防御模块sensor进行功能扩充、变更安全策略或加入新的服务。也只有与时具进、不断探索和在实践中改进防御设计方案,这样才有效防范可能的攻击。
参考文献:
[1] 彭新光.吴兴兴.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肖军模.刘军.网络信息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Mike Barkett.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EB/OL]. www.nfr.com,2004.4.
[4] (美)Brian Caswel等.Snort2.0入侵检测[M].宋劲松,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5] 刘文涛.网络安全开发包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