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州十年:奇遇上演

2015-03-16朱一南赵姝婷

摄影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连州摄影艺术

朱一南++赵姝婷

小城连州的奇遇

就中国人“逢五逢十”的传统来说,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举办,让人感觉是卯足了劲儿。

连州这个地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的小城,并非文化发达之地。驾车从广州出发,到这里要4个小时,摄影节期间,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年底即将修成的两条高速公路,和因为摄影节而带来的旅游衍生服务生意。摄影年展期间,这个花上半个小时便可以从东走到西的小城,街头巷尾都被点缀着充满设计感的年展Logo;粮仓、果品仓、二鞋厂,今天的展区,当年的老仓库、老工厂外延依然保存着斑驳的风姿,而建筑内部被粉刷一新;今年有50多个展览,4场讲座,4场幻灯放映会,2场研讨会;而来自世界各地,身背各式相机,穿着各异的摄影师、艺术家涌入这座小城,他们在小店吃煲仔饭,站在街边聊天,让这座小城一下充满了各种奇幻感……

中国当代摄影十年

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特别展《中国当代摄影十年》可谓最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展览分为8个主题,分布在粮仓展区的不同建筑里。作为大型回顾展,本届摄影节并没有按时间顺序进行布展,而是将十年间的当代摄影作品精品按照类型和题材进行分类:“现代化的景观”、“历史的某处”、“摆布与导演”、“传统的回溯”、“私密的观看”、“身体与身份”、“语言的实验”、“摄影作为后媒介”。展品之丰富与题材之广度令人目不暇接,走马观花逛完需要一下午时间。一幅接一幅看着墙上的展品,在移步间领略当代摄影十年间的发展和改变,感受时间的力量和十年间国内摄影人的努力,也映衬了本届的主题“再造奇遇”。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办了十年,从一片理想的实验田,成为兼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品牌。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回顾这十年来的艰难探索,仍然记得初心:一方面研究摄影作为观看媒介的外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希望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示的作品能够让公众通过影像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她说,摄影展既要考量到专业上面的诉求,又要考量到大众的需求。“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只是在摄影小圈子里讨论摄影,这样毫无意义。我们展览最主力的观看人群是普通人。所以我在策划摄影节的时候,必须考虑和平衡这两方面。”

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主持鲍昆在“中国当代摄影十年”的主题论坛上谈论了十年间国内摄影生态的变化,在他看来,十年间最大的改变就是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媒介载体变化:“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摄影艺术有了巨大变化。网络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话语传播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视觉的交流习惯。我们过去从博物馆看艺术,但后来我们在屏幕上观赏大量的图片甚至影像艺术,再后来屏幕由大到小,现在小小手机已经承载了更宽更广更深的信息量,这些都是考虑我们未来发展时很重要的思考方向。此外,传播载体和手段的改变,也引起了文化的变化。过去是精英艺术的时代,在今天由于摄影术的普及,传输方式的普及,造成了一种新的影像文化,这种影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有很强的大众文化特征。”

连州十年,回顾初心,总结历史,也着眼未来。在研讨会上,来自摄影、艺术、出版的各界人士也对未来影像创作趋势谈到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更加理性和严肃地对待摄影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段煜婷在研讨会最后总结:“在当今图象泛滥的时代,摄影艺术家有的时候不再需要一定拿起相机,大众已经创造了丰富的影像世界。作为更加理性摄影创造者或者摄影研究者,应该站在理性、研究的角度,对现成的影像、图片进行判断,编辑、整理,在影像现成品基础上进行再生产,探索新的创作方式。”

买得起的摄影

在本次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期间,“买得起的摄影”影像市集成为独具特色的亮点活动。果品仓展区旁的街上支起了一排摊位,工作人员在售卖与影像文化有关的画册、书籍,印着摄影师作品的明信片、手机壳,以及各种与影像文化有关的周边产品,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参加摄影节的观众在欣赏展览之余,也来到集市上选购喜爱的物品留念,这个热闹的小市集甚至吸引了很多连州当地的居民前来参观。

提到摄影市场,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拍卖、收藏和投资等这类与资金紧密挂钩的活动,然而有没有可能让摄影艺术走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和收藏范畴?这是201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想要讨论的一个议题。“买得起的摄影”这样一个形似文创市集的活动,并不只是简单地贩卖影像文化周边产品,而是包含着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对于摄影市场化的态度与发问。

针对这个议题,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讨论国内摄影市场化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可能性。段煜婷在主持会议时以自己在德国的见闻举例:当地中低价位的艺术市场和高价位的艺术市场是并行不悖的,并且当地公众也乐于接受和购买摄影师的作品作为收藏。段煜婷希望通过业内人士不断关注和讨论这一议题,可以为国内摄影师开辟高价出售作品以外的推广途径,也希望国人对摄影艺术的消费能有更大接受度。

虽然初衷是好,但打开国内的摄影消费市场,也存在各种实际问题。摄影师曾翰在讨论中提到我国现有的“价值认定”体系还尚未完善:一方面摄影作品的定价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体系,近些年也因此造成一部分摄影师的作品有价无市。另外一方面,在低价市场中,好卖的作品往往不等同于优秀、有价值的作品,这也会对摄影创作导向产生影响。

由于市场的双面特性,也有人担心,过度重视市场会干扰摄影创作的取向和独立性,摄影师个人不能过于被市场左右,还得“抛开商业,进行文化思考”。对此,艺术家、策展人栗宪庭给出这样的观点:“艺术是艺术家在做,艺术市场是艺术商人在做。”需要一个良好的操作机制,让有理想的经营者参与进来,让经营者为摄影师建立推广渠道,也可以慢慢培养收藏家。

“买得起”并不是结果,而是手段。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也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摄影市场中建立多元规则,打造有文化品质与学术内涵的影像市场。让艺术真正走近大众,要靠每个摄影人的努力,时间会检验一切。“买得起的市集”是一个好的愿望,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猜你喜欢

连州摄影艺术
纸的艺术
神奇的连州地下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