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慈善功与过
2015-03-15王小元
王小元
近日,陈光标通过媒体承认自己在“冰桶挑战”中作弊的新闻再次引发舆论大哗。
2014年,陈光标在微博上发布了两段视频,显示他在0℃以下的冰水里浸泡了30分钟,并发起挑战:如若有人超越他,就捐款100万,结果遭到的质疑声一直不断。陈光标先说自己“少林寺习武出身,身体比常人好”,又说“有批评质疑正常,我无所谓”。3月19日,当大家纷纷早已忘记“冰桶挑战”之时,标哥再次做出“惊人之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胆承认,其在微博上放出的两段冰桶挑战视频并非真实的冰水浸泡。陈光标称,运来的一大车冰块和往头上浇的冰块都是真的,但桶里事先放了一半热水,温度在50℃左右,自己双腿烫得通红,大家看视频都以为是冻的,其实是烫的。事实上,早在今年“两会”时,陈光标就借助崔永元的节目《东方眼》自我曝光自己在“冰桶挑战”中作弊。
陈光标的自我爆料引发群情激愤,更令人震惊的事实在于当时陈光标高调宣称自己进行“冰桶挑战”真实无误,引发公众关注,而今却又高调自我曝光该挑战作弊,并以戏谑的口气称自己的行为无异于“带有夸张成分的行为艺术”。两次高调向公众表达截然相反的两种事实,陈光标式的表演式慈善似乎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至此,高调慈善的功与过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武汉晚报》发表署名为曾颖的文章认为陈光标赖以成名的“高调慈善”并非坏事,“高调”只是一种方法,如能以高调的方式唤醒公众对于慈善议题的关注则无可厚非,陈光标在“冰桶挑战”上的作弊行为实属“好心办坏事”。“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高调慈善’只是方法问题。毕竟能想会说的人太多,身体力行的人太少,像陈光标这样既会说又真做的人更是不多,据说他的爱心慈善款已达4亿多美元之巨……陈光标这一次冰桶挑战目的不是为了造假,而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人来通过‘冰桶挑战’达到筹措爱心资金、推动慈善。但是陈光标这一次是好心办了坏事,‘善意的谎言’,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尽管没有恶意,但实际上起着不好的负面作用。”
搜狐网友“伟大的地瓜”则撰文高呼《陈光标不是完人,但绝不是罪人》。文章称“首先,陈光标的‘冰桶秀’,show的是自己,他只是有错之人而不是行恶之徒。他是否涉嫌违法犯罪,也要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其次,对于文德元声称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因模范陈光标“冰桶挑战”而受到身体伤害的民众以起诉陈光标,网友“伟大的地瓜”讥之为无稽之谈:“冰桶挑战绝非来自中国,也并非只有陈光标一人率先实践冰桶挑战。在此之前模仿者众多。如果这些模仿者出现健康状况问题,那这些“受害者”又该去找谁呢?显而易见,冰桶挑战的始作俑者和陈光标都不存在强制性行为要求他人来效仿,模仿者只要是自愿行为,那就必须自行承担后果,这是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而文德元和曾昕把模仿陈光标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转嫁给陈光标,于理于法都难称公道。”其三,“伟大的地瓜”称陈光标的行为本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需要以包容态度面对之,“他所谓的造假行为最大也不过是江湖术士自欺欺人的骗术而已,类似小把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他的表演就如同不实广告宣传一样,可以说是虚假,但绝不归类于实体上的‘造假’,这在性质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况且,他的行为并不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不存在任何一方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又何来‘涉嫌欺诈’”。
与《武汉晚报》和“伟大的地瓜”有所不同的是,更多的媒体对陈光标的行为展开了批判。
广西新闻网发表署名为李忠华的文章《陈光标的“冰桶挑战”与裘千丈的“水上漂”》讽刺陈光标的欺世盗名,文章将陈光标与金庸小说中的“裘千丈”做比。称“与这位欺世盗名的水上漂裘千丈不同的是,当谎言被揭穿之后,陈光标不但不感到颜面扫地和耻辱,反而一口咬定这只是‘行为艺术’,笔者不得不佩服,陈光标的脸皮之厚与裘千丈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假如这位被摔死在铁掌峰之下的裘千丈,泉下有知,与陈光标的‘吹牛之功’和‘脸皮之厚’相比的话,恐怕也会自叹弗如吧。”《商丘日报》则高呼“陈光标本身就是个好演员,而且是个可以当编剧的好演员,是个可以当导演的好演员……他是一个剑走偏锋的演员,他是一个走火入魔的演员,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演员。”
《京江晚报》发文《慈善不能走在“表演”的路上》,对“高调只是慈善的一种方法,而且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的论点展开了批判。
文章称陈光标的“演技”早已可以去竞逐奥斯卡,但在“冰桶挑战”一事上,公众不应当放弃对于两个问题的追问:“第一,行为艺术是不穿公序良俗之“底裤”的艺术吗?明明是作假,偏偏指鹿为马,滥用公共话语权,不谈别的,起码欺骗了去年给其“麦克风”的诸多媒体。如今东窗事发,不需要致歉吗?第二,人体在冰水中长时间浸泡是危险行为,标哥却坚称“无妨”、并鼓动民众参与“挑战”,用健康专家的话说,“这不是把人往歪路上领吗?”设若真有人模仿而受伤,谁来为之埋单?
《郑州晚报》发表署名文章称,由于慈善的原因,陈光标此前诸多的“高调”“无厘头”的表现都得到了公众的包容,而陈光标此番以如此高调的方式践踏诚信都不可被原谅,文章称,“固然,陈光标惯于标新立异,但无论怎样的任性、无厘头、不靠谱都有边界。作为公众人物,更不能失守诚信为人的底线。尤其是陈光标还以‘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最杰出的慈善家、中国道德模范、中国地震救灾英雄、最广为人知并深受爱戴的楷模……’自诩,如此作假,陈光标自毁形象也罢了,于整个社会风气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如果说,很多媒体对于陈光标的批判都受限于其所作所为皆是打着 “慈善”这个正义旗帜而显得理据不足的话,凤凰评论署名曾炜的文章《陈光标是我们时代的一块心病》则一语中的地指出陈光标的所作所为涉及“暴力慈善”:“过去,人们的批评,总是集中于认为他的高调夹带着个人炒作的嫌疑,让人恶心。但是这样的批评总会招来反批评:就算他是个人炒作,但只要真做了慈善,有何不可?你有本事,你也高调一回?从这个角度批评陈光标是无法说得清的,陷入口水战的可能性更大。其实,无论是批评,还是反批评,都没能触及陈光标高调的暴力慈善的前提假设:即高调慈善,无论多么粗暴,只要能扩大慈善的知名度,就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中来。人们习惯陷入道德质疑,乃至于忽视了考量这个假设的准确性,令人遗憾。而这却恰恰是高调的暴力慈善,最为致命的弱点所在。”
曾炜认为,陈光标的暴力慈善一方面有可能伤害中国公众对于慈善的正面印象,“一次无厘头、滑稽的高调的暴力慈善,虽然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但如果吸引来的是口水、不屑、反感、厌恶,那这次代言就可能抑制潜在的慈善力量。
陈光标喜欢张扬捐了多少款,得到了多少奖励,又送羊又做空气罐头,还去大洋彼岸扶贫,但这位慈善家或许根本没想过,无厘头和滑稽,会给中国慈善带来多少难以估量的坏影响?
另一方面也会扭曲慈善在老百姓心头的印象,即将慈善简单地理解为雷锋精神,“暴力慈善倾向于强调单一的扁平的慈善动机,无休止地放大、夸张无私奉献、大爱无边、雷锋精神。但现实中,慈善的动机非常复杂,有的人是出于利他,有的人是出于虚荣,有的人则是因为宗教信仰,有的人仅仅就是为了免税。只要是能扩大社会福祉的慈善,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
文章称,“暴力的高调,不应总是拿良善的动机说事,拒绝一切批评。毕竟,我们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出于良善的动机,却干出了愚蠢的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