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楼房还是老平房

2015-03-15杨尚勤

时代人物 2015年4期
关键词:平房城里人楼房

杨尚勤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省社科院院长。

插画 / 沉石

这些年,乡村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迁。一个大事件就是村庄空间形态和农户房屋的变化,许多地方或拆并村庄、或整村重建、或住户自行拆老砖木房建楼房,热火朝天。尽管中央明令不能大拆大建,但此风并未得以遏制。

大拆大建的推动者主要是两个方面军。一方面军是地方干部,动机大致有二:一是想为农民办好事,“让农村人也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生活”。二是为从农村拆建中获得土地弥补城市建设用地缺口,此乃“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方面军是部分农民群众 。不少农村人喜欢拆了平房盖楼房,说楼房代表着现代,过去不是讲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吗。在很多地方,家里没有楼房,儿子是找不到媳妇的。楼房似乎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宁可借债也在所不惜。至于楼房空间能使用多少,是不去管的。

反对大拆大建者人群众多。有农民,以中老年人居多,喜欢住老房子和老院子,不愿意把钱都花在盖房上。有城里人,尽管他们是局外人,但向往农村的老平房,说这能接地气,有乡村气息。有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乡村文明坚守者,认为老村庄有历史文化感,是不可复制的农耕文明活标本。

讨论有必要再深入下去。

是否尊重了农民意愿?一些地方是农民拥护,至少眼下如此。博弈过程是,部分拥护的农民加上地方政府的力量,俘虏了不拥护者。按理说,农村是村民自治,只要大多数人赞成即可干,但农村的事情复杂在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主意多变,多关注眼前利益,以及农民的从众心理。不客气地讲,一些地方的农民意愿是被忽悠出来的。

是否方便了农民群众?人居生活质量的核心是舒适方便卫生,未加改造的传统民居比起楼房来不占优势,这也是部分农民选择楼房的重要原因。我在《失语的乡村文明》一文中曾感叹乡村话语权的缺失,农民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城里人走,并未发现自己拥有的是城里人所羡慕的,于是扔掉富金矿,捡回铁疙瘩。这不能全怪农村人,如果有更多的规划师和建筑师能设计建设出既有乡村特色、又舒适方便卫生的民居,如果农民知道我家的房子经过改造能像国外富人的乡间别墅,其选择结果可能相反,可见引导农民之重要。

是否要“一刀切”?中国太大,各地民俗不同、自然禀赋和经济水平差异很大,自然不能“一刀切”,是为因地制宜。一些山区自然村小而分散,为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必要适度集中。一些村庄历史不长,民房普遍破败,规划重建也是可以的。一些南方农村,土地非常紧缺,也只能盖两三层楼房了。问题的核心不是是否应拆建,而是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真心为民,是否尊重农民意愿。

还有政府的责任问题。保护历史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农民并不一定热心,政府必须出手。村庄规划和民居的改造,农民能力有限,政府必须引导和支持。

乡村空间形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房特色也是祖祖辈辈积淀下来的,其中有文化、有记忆、有科学、有风水,不敢说拆就拆。

猜你喜欢

平房城里人楼房
楼房
平房
我感到安慰
逃跑的楼房
关东军细菌部队背荫河及平房基地择址原因刍议
楼房魔方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
城乡差别
“平方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