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的作用

2015-03-15刘夕庆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螺旋美术作品普及

刘夕庆



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的作用

刘夕庆

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

生命科学的科普创新可能会有多种形式。生命科学美术作品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直观性、审美性、科普性的三者融合。在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进行生命科普教育,这对生命科学科普美术创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现在的生命科学科普创新需要适应新形势,诞生出更多的原创性美术作品。现在的科普已不是单纯的普及科学知识了,它还要承担传授和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责任,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人接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这更是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普及创新中的方向所在。

科学美术 生命科学 科普创新

当今,生命科学的科普创新可能会有多种形式。这里,笔者仅从个人的创作历程出发,举例说明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的作用,并谈一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 科学漫画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的作用

科学漫画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越来越体现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举例说来,1987年,笔者在《中国环境报》的一次环境科学漫画征稿活动中,以一幅《胎儿讲话了》的黑白漫画入选,这是笔者第一次公开发表的生命科学方面的美术作品——运用特别夸张的漫画语言,画出了孕育生命的宫殿并非绝对安全,恶劣环境空气照样会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于是未出世的幼小生命“本能地”发出了呐喊的一幕……

《胎儿讲话了》

十年后,《胎儿讲话了》的姊妹篇《为了下一代》发表于《劳动保护》杂志上,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石化美术作品展览上展出。图中年轻的准妈妈比起十年前已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了环境污染不但对自身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即将出生的下一代生命的间接影响,出门自备了氧气罐,还戴上了防毒面具……

《为了下一代》

1998年,《足球》报发表笔者一幅以足球为载体的生命科学漫画——《遗传的力量》。画中人物虽以不完全的形象出现,也没有说明人物关系和时间、地点、职业等,但“遗传的力量”的画名已经说明了一切。这是一幅间接描述遗传基因对后代产生影响的生命科学漫画,因为既对我国足球事业起到鼓舞作用,又普及了生命科学遗传方面的知识,被当时多家报刊所转载。

《遗传的力量》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以“向祖国汇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时,保护生态、关爱生命已成为党和国家及全体人民的共识。为此,笔者在画中以极为夸张和相形的漫画语言,描绘了一幅处于极端恶劣生态环境下生命顽强生存,并为了适应环境又“无奈的进化”的悲凉图景。此幅作品入选参加了全国美展,由于既发挥了美术的功效,又普及了生命科学进化方面的知识,因此受到多方好评。

《无奈的进化》

2010年,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美术展览。笔者以“地球生命钟”指针作为人类自身利益驱动下不收敛的砍伐开采,而以蓝绿色林海表示原本良性的生态环境,再以一只麋鹿(四不像)作为生命群体代表誓死抵抗、保卫绿色生态家园为画面基本构架,描绘了一幅鲜活生命与暗死势力“生死抗争”的悲壮图景。

《生死抗争》

2 创新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美术作品(从广义上讲包括了上述生命科学漫画)在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那么怎样进一步在给观众更加美感的同时进行科普教育?这是对生命科学科普美术更新、更高的要求。生命科学(包括传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及生物进化论等)的科普创新因为较数学、物理、化学等抽象的学科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就其科研和教学本身而言,很多要借助形象化语言进行。

下面这幅名为《生长的数形》的作品,采用了较为抽象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虽然形式优美但生命科学的内涵还需借助于一定的科普说明。在2006年江苏省“科学与艺术”美术作品展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夕庆科学科普画集》中有这样一首短诗:

生长有形 成长含数 数形结合 几何之本

贝壳螺旋 胚零伊始 数在增加 形随增大

抽象数学 非形而上 大象无形 生长有形

这首诗简要说明了这幅生命科学画作的动态生长数形特征。

《生长的数形》

下图是一幅名为《叶子的耳坠》的作品——其面孔五官均由多种形状和色彩的叶子组成,叶子女人肖像佩戴了一副“DNA双螺旋耳坠”,其突出的金色强调说明叶子纵有千形百色,其内在微观作用机制也只有“双螺旋”一种“指挥”结构,“千形百色”只是因为其拥有的不同基因造成的不同分形生长而已。

《叶子的耳坠》

下面是一幅名为《果蔬大家园》的生命科学科普美术画作,作品拟人化地描述了生命大家庭在瓜果蔬菜“大篮”中的生动联系景象。“篮把”上的植物藤须“双螺旋”的扭动形象更加诠释了他们靠DNA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果蔬大家园》

3 生命科学科普创新中需要更多的原创性美术作品

我国现在的科普创新需要和国家提倡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理应诞生出更多的原创性美术作品,尤其丰富多彩的生命科学科普美术创新更应该如此。因为即使是分子生物学中,都有着我们熟悉的像DNA这样的大分子结构形象——美丽的“双螺旋”。这些都是便于生命科普美术作品创作的有利条件。

下面一组绘画是2015年6月《科学画报》以“生物的标记”为主题,集中发表了本人的8幅“双螺旋”为生物本质特征的生命科学美术作品,说明了无论生命特征、物种区别、性别差异,还是行为方式、遗传变异、物种进化都能追踪到“DNA双螺旋”的基因片段。如同其中的画配短诗所吟诵的那样:“地球上的万千众生啊,只有一个图腾式的标记,那就是‘双螺旋’!”

“生物的标记——刘夕庆‘双螺旋’漫画选”

以不同的科学形式,表现出利用分形与拓扑等科学原理画出天上和地下、植物与动物、生命与非生命等关系,这是本人生命科学科普原创美术作品的另外重要一块。下面的几幅作品是2015年3月刊《知识就是力量》发表的《当绘画注入了科学元素》中的插图,说明了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非孤立性和广泛联系性,也即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天地相连》表现的就是“没天哪有日,没日哪有地,没地哪有树,没树哪有鸟,没鸟哪为天?”的生命物种循环生存之道。

“当绘画注入了科学元素”插图

当然,这方面的原创作品还有不少,下面就是一组近期利用中国写意的画法特点绘制的生态循环下的“物种渐变”的动态美丽图景,实际上并不是说生命物种就一定是这样变化的,而描绘的是生命体依赖于基础环境而进化的重要思想。可以肯定,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就是在观察物种形态相似而又变化的情况下得到的。运用数学和物理“拓扑与分形”而形象化的语言在这方面的创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采用中国写意方式绘制的5幅“生命形态渐变”的

动态美丽图景

4 生命科学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普及

现在的科学普及已不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普及了,它还要承担传授和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责任;否则,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信息化的高速扩展,它的单纯性必将导致其受众面越来越小。生命科学的科普也是这样,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普的生命力。那么科学美术在这方面有什么作为呢?

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人接受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这是科学美术在生命科学创新普及的重点所在。当201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DNA双螺旋结构60周年来临之前,笔者特别创作的肖像漫画描绘了两位科学家以领带相互螺旋缠绕而微笑相视的图画,说明了科学家从性格特点、方法视角、思想精神互补配对取得生命科学突破的集体性成功是多么的重要;同时还用类比的背景画面表现出大到星系的螺旋、小到生命DNA的双螺旋在自然宇宙中生存模式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性图景。

《双螺旋的诞生》

什么是科学思想呢?比如:物理学里的牛顿天上星体和地下物体所受的力都是统一的万有引力,李政道的天上暗能量地下普通能量形式可能不同但都是相通相融的思想;在生命科学里,沃森和克里克的生命表现形式和物理化学作用在微观层面本质上是一回事等都是科学的思想。

作品《蒲公英-银星系》表现的完全是两种生命(广义而无机的银河系生命与狭义而有机的蒲公英生命)体系的类比和渐变,它们虽然在大小级别上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同牛顿万有引力在对天体和物体作用上完全一致的思想是相同的道理,只是学科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蒲公英-银河系》

“人择原理”是在宇宙学中涉及人(智慧生命)回望宇宙创世至今呈现如此状态(包括人类)的概念原理。实际上宇宙学从来不缺少对生命与智慧的讨论与解析,因为就宇宙学所覆盖的范围来讲,它涵盖了宇宙中的一切,从宇宙创世到暗能量、暗物质,从星系(团)到恒星、行星,从地球、月球到生命、意识……寻找新的生命空间(地外生命和类地行星),还有为了估算可能与地球人类联系的外星文明的数量,天文学家提出的“德雷克公式”等,都在宇宙学包括天文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人择原理》

[1] 刘夕庆. 双螺旋演绎[J]. 江苏美术特刊, 2006.

[2] 刘夕庆.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元素[C]. 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7.

[3] 刘夕庆. 无奈的进化[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4] 刘夕庆. 科学美术与大美境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网站, 2010.

[5] 刘夕庆. 生死抗争[A]//首届全国绿色生态美展画集[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6] 刘夕庆. 科学科普画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 诗画双螺旋. 首届“金色杯”征文刘夕庆获奖作品, 2013.

[8] 刘夕庆. 知识就是力量. 当绘画注入了科学元素, 2015.

[9] 科学画报. 生物的标记——刘夕庆‘ 双螺旋 ’漫画选, 2015.

[10] 刘夕庆. 胎儿讲话了[N]. 中国环境报, 1987.

[11] 刘夕庆. 为了下一代[J]. 劳动保护, 1997.

[12] 刘夕庆. 遗传的力量[N]. 足球, 1998.

[13] 刘夕庆. 分形、拓扑科学美术作品集, 2015.

猜你喜欢

双螺旋美术作品普及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health
疯狂大堵车
I Love the Mountains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