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阳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2015-03-15余中红吴旦霓李艳华王佳林

湖北植保 2015年6期
关键词:崇阳县虫量优质稻

代 华 余中红 吴旦霓 李艳华 王佳林

(湖北省崇阳县植保站 437100)

1 发生特点

1.1 稻飞虱迁入时间较早,迁入峰次增多,迁入虫量逐年增大

2000年到2014年间,以2004年稻飞虱迁入时间最早,为4月22日,比2000年的5月8日提前16d;早稻上虫量迅速上升的时间在6月中旬,为历史最早年份。据定点监测观察,2006年灯下见虫期比2005年早11d,比历年平均早7d。7月~8月灯下共出现12次迁入峰,比2005年同期多9次,比历年同期多8次;累计迁入虫量48564头,是2005年的43.8倍,比历年同期高35.9倍。2011年后迁入时间又有所推迟,迁入逢次也有所减少,2011年灯下首次见虫时间为5月21日,7月~8月峰次5次,2012年为5月18日,7月~8月峰次7次,2013年因受干旱少雨气候的影响,迁入时间为近10年来最迟,灯下首次见虫为5月25日,7月~8月峰次只有4次。2014年灯下首次见虫时间为5月10日。

1.2 虫口密度高、高峰年份增殖速度快

2006年6月下旬,早稻百蔸虫量近万头,是2005年的33.2倍;7月下旬,中稻田间大面积百蔸虫量3100头左右,高的达9400头~16000头;8月9日调查,百蔸最高虫量1.2万头左右,其中褐飞虱短翅型成虫403头;8月21日调查,百蔸最高虫量达10.3万头,仅12d时间,虫量增长8.6倍,是近15年来虫口密度最高的一年,比特大发生的2004年高2.3倍,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稻飞虱即将暴发的前兆。但2011年~2013年后稻飞虱发生程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大部分早稻稻飞虱百蔸虫量都在700头以下。2014年稻飞虱发生程度有又开始呈加重趋势,早稻稻飞虱百蔸虫量在1000头左右,中、晚稻稻飞虱百蔸虫量在3200头左右。

1.3 褐飞虱比例高、为害时期长

2004年~2014年从6月份开始发生,7月份田间虫量迅速增长,7月中下旬为第一次增长高峰,褐飞虱田间虫量所占比例不断增高。据调查,6月中旬早稻比例为33.6%左右,7月下旬中稻比例达到62.8%,从8月份到10月上旬,中、晚稻田间虫量均以褐飞虱为主,所占比例达72.3%~88.7%。为害时间长达100d,比1987年、1991年长50d左右。2006年第四(2)代发生高峰期百蔸虫量2145头,最高达9895头;第五(3)代发生高峰期百蔸虫量3100头,最高达1.2万头;第六(4)代发生高峰期百蔸虫量0.86万头~1.5万头,最高达10.3万头;第七(5)代发生高峰期百蔸虫量0.65万头~1.4万头,最高达7.5万头。

1.4 世代重叠逐渐明显,成灾速度加快,损失程度加重

表1 第六(4)代、七(5)代稻飞虱不同时间水稻穿顶、倒伏产量损失调查表

据2004年~2014年8月初至10月中旬调查,田间短翅型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和卵并存,且各种虫态虫量差别不明显,世代重叠严重,导致第五(3)代、六(4)代、七(5)代次划分困难。2000年~2003年调查,虽然也有世代重叠现象,但代次还比较容易区分。

2012年~2014年的三年间,水稻扬花末期,漏防稻田都有出现黄化枯死,甚至“穿顶”现象,一天比一天严重,最重田块2d~3d内就可以成灾,成灾速度历史罕见。

在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选取中稻、晚稻扬花末期、乳熟期、乳熟末期、腊熟期因第六(4)代和七(5)代稻飞虱危害所造成的“穿顶”、倒伏对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扬花末期穿顶倒伏的平均结实率只7.5%,千粒重10.5g,每667m2产量为19.93kg,基本绝收;乳熟期至腊熟期穿顶倒伏的稻田结实率、千粒重、每667m2产量随穿顶倒伏时间推迟而提高,每667m2产量分别比未受害的对照田减产26.21%~97.08%。

2 原因分析

2.1 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合稻飞虱的发生

受幕阜山脉的影响,崇阳县是全省仅有的两个暴雨中心和两个多雨中心之一,春夏降雨量大,暴雨频繁,极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盛夏不热,天气凉爽多雨,深秋不凉,秋季气温适宜,六(4)代、七(5)代稻飞虱易暴发成灾。

2.2 种植结构的变化加重稻飞虱的危害

随着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原来的双季稻区逐步发展成为早稻、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混栽区,同一种植区内常规稻和优质稻品种繁多,栽插期和成熟期不一致,桥梁田多,为稻飞虱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优质稻面积逐年扩大

崇阳县优质稻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优质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7.9%,2004年为35.0%,2005年达63.8%,2006年达66.4%,2010年后已达到70%以上,优质稻施氮量高、叶色嫩绿、植株郁闭十分有利于稻飞虱的取食和繁殖,加重危害。

2.4 田间肥水管理不当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特别是偏施氮肥,轻有机肥和磷钾肥,导致水稻生长嫩绿,植株体内游离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多,不仅引起水稻抗虫性减退,而且刺激了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增长,加速了稻飞虱的暴发。稻田深灌、排水不畅或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有利于稻飞虱发生。

3 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抗虫品种可以减轻为害,有利减少使用农药,保护天敌。

3.1.2 运用抑虫增产的栽培措施

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布局品种,加强栽培和肥水管理。施肥要做到控氮、增钾、补磷。灌水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使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使植株生长稳健,以减轻虫害。

3.1.3 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药剂防治时,采用有效低浓度,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选用对天敌毒害较轻的农药品种和采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施用方法,尽可能采用挑治。施药时间尽量与天敌发生期错开,在确定防治对象田时,不仅查虫量,最好也查天敌。蜘蛛和黑盲蝽总数与飞虱数的比例为1:3~5的田块可暂时不用药。还可进行人工助迁,以发挥天敌对飞虱的控制作用。

3.2 合理用药防治

3.2.1 讲究防治策略

运用“压前控后”防治策略,压低主害代前一代的虫口基数,控制主害代的虫口密度;防治时实施大面积的统防统治,避免单独防治时稻飞虱的迁移而影响防治效果;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有效的使用方法。

3.2.2 撒毒砂或毒土

每667m2可用80%敌敌畏200ml加水1.5kg ~3kg拌细砂或细土20kg于晴天中午撒施。

3.2.3 喷雾

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g~30g加水60kg~70kg作粗雾喷射,均有较好的防效。禁止使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制剂和菊酯类农药。

3.2.4 注意施药方法

为保证施药质量,喷药时,药液一定要喷到稻株下部,确保药液接触虫体。施药时还应有一层浅水,以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崇阳县虫量优质稻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天府之城”的涅槃新生 崇阳县住建局擦亮城市风貌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崇阳县水果产业发展对策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