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

2015-03-15姚丽娜韦建武安平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患神经功能部位

刘 勇,姚丽娜,韦建武,安平顺

(1.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066002;2.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秦皇岛066002;3.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磁共振室,河北 秦皇岛066002)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的疾病,脑卒中后,患者常因生活质量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中抑郁的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的影响也最突出[1],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3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430例,男性240例,女性190例;年龄38~90岁,平均(61.34±11.09)岁。分为抑郁症组140例,无抑郁症组2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②在发病后6周内,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和配合,接受各种量表调查和评估;④未使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治疗。排除标准:①有明显失语不能配合检查;②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③既往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和家族史。

1.2 抑郁状态评定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评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 相关因素的标准 ①家庭关系:根据家庭支持自评量表调查[4],总分15分,10~15分为家庭支持正常,<10分为家庭支持缺少。②医患关系:根据医患关系调查表[5],总分20分,12~20分为医患关系正常,<12分为医患关系差。③神经功能缺损: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6],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根据自理能力评估量表[7],总共15项15分,10~15分为自理能力正常,<10分为自理能力差。⑤认知功能:根据认知功能评定量表[8],测试评分总计30分,依据受教育程度不同来区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文盲(未受教育)分界值为17分,小学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6年)分界值为20分,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6年)分界值为24分,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功能障碍,分界值以上为正常。

1.4 影像检查方法及卒中部位定位法 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Gyroscan 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部专用线圈,检查序列包括常规T1WI、常规T2WI。取横轴位、矢状位扫描;层厚6mm;以大脑前后联合下缘的连线为横轴位的定位线,以大脑镰为矢状位的定位线。卒中部位定位法: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最短距离与总的额枕极长度之比,<40%为前部,≥40%为后部;左、右、皮层、皮层下依解剖学定位。

1.5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与脑卒中无抑郁症患者年龄、性别、家庭关系、医患关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等方面上的差异。观察患者脑部MRI检查卒中的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症关系。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脑卒中部位关系 43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140例(32.56%),其中轻度抑郁80例,中度抑郁42例,重度抑郁18例。抑郁症组脑卒中发生左侧半球、前部、皮层、多发病灶比例均高于无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脑卒中部位关系分析 (例数,%)

2.2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指标 脑卒中后抑郁症组年龄、缺少家庭支持、医患关系一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构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指标分析

2.3 Logistic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家庭支持、医患关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为自变量,以脑卒中后抑郁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4个,即缺少家庭支持、自理能力差、年龄、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见表3,4。

表3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赋值表

表4 脑卒中后抑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20%~79%[9]。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原因为脑卒中引起的脑损害导致递质释放抑制,阻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通路,降低神经元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水平,进而出现抑郁、焦虑[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组脑卒中发生左侧半球、前部、皮层、多发病灶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分析原因为优势半球决定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优势半球损伤使思维异常进而出现情绪变化;前部额叶、边缘系统、大脑皮层主要通过神经递质相互沟通影响情绪和记忆,故这些部位出现卒中者更容易发生抑郁。多卒中灶患者脑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单卒中灶患者,这是由于多卒中灶损伤递质通路的概率较单卒中灶高,故更易引起抑郁[12]。

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也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13],缺少家庭支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年龄大、认知功能障碍等均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①缺少家庭支持: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组缺少家庭支持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家人的照料、支持,特别是心理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如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14]。②医患关系一般: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组医患关系一般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说明医患关系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支持的关键,如果医患关系一般,患者会对治疗失望[15],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重而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症。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丧失,需要别人的照料,心理负担加重,认为自己成为了家人的累赘,出现情绪、精神异常,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6]。④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有研究发现年轻的脑卒中患者,承担着家庭及社会的双重责任,在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常常受到严重精神打击,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更易导致抑郁情绪发生[17]。⑤年龄因素: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组年龄高于无抑郁症组(P<0.05),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原因为老年患者对躯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日趋减弱,更易出现抑郁[18]。

脑卒中后抑郁症时常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配合治疗尤其是训练的主动性差,加上食欲减退、体力较差、肢体活动明显减少、关节活动度减小,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9]。因此,根据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个体差异及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适当干预,可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①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获得患者家属从心理、康复及营养等方面的支持,进而有利于患者脑卒中后躯体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有效地应对压力[20]。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应亲切关怀,给予患者倾诉的机会,多鼓励患者,正面引导,使患者增强对抗病魔的决心,对治疗建立信心,消除悲观、焦虑情绪[21]。③积极实施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病情稳定即开始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在康复过程中贯穿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积极鼓励和暗示,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其不良心境,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④改变认知模式:根据患者的认知特点,采用认知领悟治疗引导患者,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责任与权益,并强调权益是以责任为基础的,认识到目前的状态是一种病态,既有病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通过合理的心理调整、药物及康复治疗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患者准确认识疾病、自我护理及康复的能力,调整心理状态。⑤加强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向老年患者宣讲健康知识,使其了解脑卒中的病因、表现、治疗、康复、预后及预防,使其避免因无知、误解产生负面情绪,避免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1] 张国芬.脑卒中患者伴焦虑和抑郁障碍10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503-1504.

[2] 黄丽宏.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7(20):246.

[3]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4] 王明霞.老年期痴呆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6(2):136-137.

[5] 羊城,史爱珍,赵峰.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究[J].现代医院,2012,13(5):108-109.

[6] 杨继荣.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病态心理的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2):201-202.

[7] 栗洁婷,杨辉,曹静.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22(4):166-167.

[8] 谢伟坚.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8):33-34.

[9] 黄永新,吴霖浦,覃玫,等.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与病变部位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5):329-330.

[10] 陈光军,苏墨,王成.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635-636.

[11] 陆文欣,吴立宽,宋文明.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l6):328-329.

[12] 董衍军.初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26-127.

[13] 陈建学,袁淑霞,李红,等.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104-105.

[14] 陈卫公.卒中后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686-687.

[15] 徐平,肖波,郭桂.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109-110.

[16] 严建东,李静梅,邓有琦.脑卒中后抑郁程度轻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l2):158-159.

[17] 彭芳,常红.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新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2(2):140-141.

[18] 张艳芳,乾栋梁,王力群,等.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49-1050.

[19] 刘粹,康岚黄,成兵一,等.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2):93-94.

[20] 欧明亮,张贵升,陈军辉,等.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39-4440.

[21] 王晋芳,邰迎东.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抗抑郁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64-565.

猜你喜欢

医患神经功能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