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
2015-03-15通讯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7
尹 燕,金 科(通讯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 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7)
磁共振弥散张量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
尹燕,金科(通讯作者)
(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DTI)在偏瘫型脑瘫患儿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偏瘫型脑瘫患儿2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与脑瘫患儿年龄相匹配在我院行头颅MRI检查的儿科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和DTI的检查。结果:同年龄段组四个感兴趣区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FA值也逐渐增加(P<0.05)。研究组同年龄段四个感兴趣区健侧和患侧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组间健侧FA值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健侧FA均显著高于患侧(P<0.05)。随着上肢功能分级逐渐加重,患侧FA值逐渐降低(P<0.05)。研究组中19个月~3岁组左侧偏瘫患儿共4例,其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显著降低(P<0.05);右侧偏瘫患儿共5例,其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中3~5岁组左侧偏瘫患儿共9例,其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显著降低(P<0.05);右侧偏瘫患儿共10例,其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偏瘫型脑瘫患儿FA值的改变反映出了脑白质的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偏瘫型脑瘫的有效工具,可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瘫;偏瘫型;儿童
偏瘫型脑瘫是小儿肢体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多以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异常、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该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常规CT和MRI检查仅可显示部分脑瘫患儿颅内病变特征,无法定量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发育情况,尚难以准确判断病灶与神经纤维束的空间构象和白质纤维束的受损范围,因此,仍有部分患儿无法确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通过弥散加权技术可准确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发育情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中。本研究运用DTI观察偏瘫型脑瘫患儿的诊治情况,旨在探讨DTI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为偏瘫型脑瘫患儿2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9个月~5岁,平均(3.26±1.38)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5例。所有患儿符合脑瘫的诊治标准。根据年龄大小分为两组:A组为19个月~3岁患儿共9例,B组为3~5岁患儿共19例。同时选取与脑瘫患儿年龄相匹配在我院行头颅MRI检查儿科患者12例,均排除神经系统异常,作为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年龄19个月~5岁,平均(3.19±1.23)岁,分为两组:C组为19个月~3岁患儿共5例,D组为3~5岁患儿共7例。
1.2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及TDI检查。所有患儿均常规进行T1WI、T2WI、FLAIR和冠状位T1WI扫描,再进行DTI扫描,注意DTI选用横断扫描,单次激发EPI,扫描范围包括颅底到头项的32层结构。扫描参数设置:TR/TE9000ms/87.5ms,回波键长度为1,层厚3 mm,层间距0 mm。采集到DTI数据后将其传输到工作站,运用专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重建FA图,对因EPI序列所致的图像的扭曲变形进行校正并调节阈值,尽量使图像的背景噪声减少至最低。在FA图上对受损区皮质脊髓束的F值进行测量,共测量4个部位,同时测量每个感兴趣区大小(10±2)mm2,共测量4个部位,最终获得内囊前、后肢、大脑脚和放射冠的FA值。
1.3康复评价
采用Carroll肢功能测试评价标准对脑瘫患儿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感兴趣区FA值比较
对照组C组患儿大脑脚、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放射冠左侧FA值分别为(0.451±0.076)、(0.479±0.091)、(0.601±0.056)和(0.483±0.088);右侧FA值分别为(0.459±0.077)、(0.458±0.086)、(0.622±0.081)和(0.469±0.092)。
对照组D组患儿四个感兴趣区左侧FA值分别为(0.521±0.046)、(0.511±0.086)、(0.633±0.042)和(0.512±0.045);右侧FA值分别为(0.533±0.086)、(0.526±0.079)、(0.603±0.072)和(0.516±0.075)。同年龄段组四个感兴趣区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FA值也逐渐增加,D组四个感兴趣区同侧FA值显著高于C组(P<0.05)。
2.2研究组不同年龄段FA值比较
研究组A组患儿大脑脚、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放射冠患侧FA值分别为(0.341±0.072)、(0.423±0.079)、(0.592±0.081)和(0.452±0.098);健侧FA值分别为(0.402±0.082)、(0.463±0.091)、(0.601±0.048)和(0.456±0.095)。研究组B组患儿四个感兴趣区患侧FA值分别为(0.376±0.072)、(0.445±0.085)、(0.461±0.044)和(0.486±0.079);健侧FA值分别为(0.442±0.082)、(0.488±0.085)、(0.488±0.079)和(0.503±0.078)。研究组同年龄段四个感兴趣区健侧和患侧FA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组间,B组健侧FA值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间四个感兴趣区FA值比较
研究组中19个月~3岁组左侧偏瘫患儿共4例,其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偏瘫患儿共5例,其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3~5岁组左侧偏瘫患儿共9例,其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偏瘫患儿共10例,其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研究组不同手功能分级患侧与健侧FA值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患侧与健侧FA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上肢功能分级逐渐加重,患侧FA值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不同手功能分级患侧与健侧FA值比较
3 讨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化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近年来被应用于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发育情况,从而作为研究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的重要工具[1-2]。FA是DTI最常用的参数,通过水分子弥散的各项成分在整个弥散张量中所占比例计算而得,其FA值变化范围为0~1,其大小变化与髓鞘的完整性、纤维致密性密切相关。FA值越大表明神经传导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偏瘫型脑瘫在临床脑瘫患儿中较为常见,其主要以一侧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上肢功能障碍明显为临床表现。研究发现,偏瘫患儿脑白质纤维束可见不同程度的损害,观察小儿脑髓鞘化程度可用于判断患儿脑发育成熟情况[3]。本研究运用DTI观察偏瘫型脑瘫患儿的FA值,结果表明,对照组随着年龄的增长,FA值也逐步增高,但同一年龄段对照组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髓鞘的发育规律有关。髓鞘的发育始于胎龄4个月,可一直延续到成人早期,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步发育,髓鞘对水分子弥散抑制性也逐步增高,水分子的弥散也更具有方向性,但双侧脑组织各向异性发育基本对称,因此,同一部位FA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可出现不同的变化,而左右两侧却无明显差异。
由于偏瘫型脑瘫患儿早期即可出现脑白质区的损伤,损伤引起细胞毒性水肿,细胞内水分子扩散受限制,可引起脑白质内有髓纤维束间的间隙变窄且细胞外间隙内结构变形,上述因素共同制约了水分子横神经纤维方向的运动,诱发各向异性降低,DWI通过水分子在纤维走行上的各向异性,可以充分显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通路或神经束的走行等情况,因此,若DWI显示FA值降低可能提示了偏瘫侧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中19个月-3岁组左侧偏瘫患儿共4例,其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显著降低(P<0.05);右侧偏瘫患儿共5例,其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中3~5岁组左侧偏瘫患儿的右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同对照组右侧比较显著降低(P<0.05);右侧偏瘫患儿的左侧四个感兴趣区FA值与对照组左侧相比显著降低(P<0.05)。说明DTI可早期发现脑白质纤维的损伤,可据此对脑损伤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治。同时,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儿患侧FA显著低于健侧(P<0.05)。随着上肢功能分级逐渐加重,患侧FA值逐渐降低(P<0.05)。说明偏瘫型脑瘫患儿由于患侧的白质纤维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侧的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上肢功能程度也出现了差异。而这些细微的结构异常在普通的头颅MRI中是不能被发现。
综上,偏瘫型脑瘫患儿FA值的改变反映出了脑白质的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偏瘫型脑瘫的有效工具,可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永丽,连建敏,窦社伟,等.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3):362-365.
[2] 姜红燕,李宗芳,杨涛,等.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重庆医学,2014,(24):3130-3132.
[3] 何金华,张惠佳,王益梅,等.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64-866.
收稿日期:2015-05-08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09-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