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移动互联:致集团广电同仁的一封信
2015-03-15张兵
文|张兵
尊敬的同仁:
大家好!
这封信的标题已经告诉大家我将要讲述的是什么,相信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很大的可能是通过手机打开邮箱、微信订阅或是朋友圈分享到的。通过按键轻轻一戳,这样的传播是病毒式、裂变式的,传播的效率、覆盖的广度、到达的精准,是短短几年前的我们从未始料的。而今,通过大家手里的小小的手机这个传播通道,所有这些都已变得毫无悬念和一触及发,皆因移动互联。
如今,我们已经深陷入移动互联的大潮,移动互联改变了这个时代,改变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的工具。作为从传统媒体走来的我们,有幸经历和参与这场时代的伟大变革,接受移动互联革命的洗礼并获得重生。
镇江文广组建5年来,我们推进了媒体的“回归”,重塑“内容为王”,提升媒体品质,让镇江广电的市场份额在城市央视台组、江苏台组、镇江台组三分天下得其一。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享广电媒体雄霸一方所带来的红利,就被挟裹着撞上了传统媒体开机率下滑的危机,遇上行业广告的“天花板”。如何破解种种“天花板”的瓶颈?唯有转型。
移动互联已将传统媒体推至发展的悬崖边缘,在媒体概念已无准确定义的今天,媒体人更已无身份的鸿沟界限,想要守住地盘还能自己作主,想要守望媒体人明天的荣耀,我们就必须接受一场更为严酷的自我颠覆和否定革命,更加冷静的直面和思考我们媒体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第一:环境
移动互联不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简单升级和改良,他是一场巨大的颠覆,是跨行业、跨界限的资源重组和人、物、钱、服务等要素、单元的重新连接。
今天除去睡觉,我们每天差不多有将近16个小时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个变化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人的行为习惯。这就意味着,如果说互联网是生活工具,移动互联网则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下一步,由移动互联网培养出的日常行为习惯,必然催生出带有深刻烙印的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会反过来影响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走向。毫无疑问,这种互动已经使得移动互联网和人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生态系统。
这个新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还称它为一个媒体,那么它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我想答案应该是“融媒体”。对于城市广电来说,移动互联如何把它融入整合到我们的业务中来,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新课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进入这个陌生的战场。
第二:使命
我们的使命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探索城市广电媒体融合的新路,为中国数量庞大的二、三线城市广电提供一个被验证可行的“融媒体”解决方案和范本。
当前,每一个城市广电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之急和转型之困。一方面互联网新媒体以破坏式创新的策略和摧枯拉朽的速度在逐步侵入传统媒体的业务领域,让我们仅有的“两亩三分地”和“天花板”都均已不再,新媒体甚至抽掉了我们城市广电立身安命的“地板”,砸掉了我们的“饭碗”;另一方面,以年轻人群为代表的新一代受众在逐渐远离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他们的注意力和资讯获取通路越来越集中在手心中的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
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化不是内容之争也不是渠道之争更不是广告业务之争。它实质上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面对移动互联,我们需要的是决战。因为,没有这个刮骨的狠劲,我们错过的就不是一年,而是一个时代。
转型是趋势,决战是姿态。
第三:定位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城市广电不再只是一个由电视台电台报刊构成的媒体平台,而是紧紧依托城市、扎根城市的一个城市级别的连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要用复合媒体手段把这个城市里的人和人、消费者和商家、市民和市政公共服务部门更紧密更便捷的连接起来。
如何分析、设计、重构这三个关系是城市广电转型的命脉所在。是否能够满足移动互联时代下三个连接需求,是城市广电“媒体新常态”的价值所在。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对融媒体平台的不同需求,成为根本。如果说有什么互联网思维,这就是属于我们城市广电的互联网思维。
我想,这个城市级的连接平台应该具备三个属性。一是媒体属性。二是服务属性。三是商业属性。目前,我们推出的“一起镇江”公共消费服务平台,就是致力于“三平合一”的城市移动互联门户,今后,我们要对现有业务进行重组改造,把产品融入这个平台拓展应用。
第四:路径
第一步是传播渠道的整合,第二步是内容的整合,第三步是客户资源的整合。这个正好对应我们给自己定的三个转型任务:一是从广电媒体升级为全媒体运营商;二是从以收视率为导向的内容生产方升级为多渠道内容研发生产分发平台;三是从卖时段卖刊例的广告营销商升级为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解决方案供应商。
“一起镇江”公共消费服务平台是我们迈出去的第一步,从近一年的操作进展来看,我们的方向和总体思路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把握住了这个命脉所在。
我们要向自己开炮,像你的敌人一样思考问题,思考他们将如何展开进攻,那就是我们该立即着手该去做的事。所有的创新都是自杀,杀死一个老去的自己,诞生一个崭新的未来。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如果我们不去扮演这个角色,一定会有人来扮演那个杀死我们的角色。
第五:支撑
在去中心化、迎来碎片化的时代,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变为自媒体,媒体和媒体人已经不需要也难以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和分类了。
无论仰望我们心中的“大V”,还是静观我们所处的城市,今天很多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都干不过当地的草根号。他们几十个人,就能创造不菲的营收。
转型、决战,关键看团队,拼的是团队,团队是我们今后决胜移动互联的根本支撑。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意识,每一个人都要做集团转型、决战中一座喷薄而发的“小火山”,在移动互联革命浪潮中,要勇立潮头,贡献自己的智慧,随时关注、创新你的产品,成就崭新的自我。
2015,新的一年已经展开,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预测,如果有一天我们被颠覆,颠覆者一定不是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那些距离用户更近的创新力量。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媒体人,在移动互联时代,我深知转型已是唯一的选择,唯有转型方能重生,唯有决战才能抓住生机,这种决心和力量要传导到集团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末梢。
奔跑吧,广电同仁,路在前方,路在脚下。
张兵
201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