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

2015-03-15高志刚华淑名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耦合度工业化城镇化

高志刚,华淑名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引言

西方学者很少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更少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也随着一些知名学者的研究而不断丰富、创新[2]。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大力推进,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和进程的评价问题[3]。中国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与现代工业化的关系等定性方面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不多[4-6]。关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很少,定量研究更少,已有的定量研究中多以单一指标代表发展水平,或仍停留在传统认识上,指标体系欠缺全面性,未能体现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此外,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判定时往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法等,由于没有参考标准值,这些方法在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仅能用做横向比较和排序使用,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因此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两者相互协调规律,构建较全面指标体系,运用目标值法对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机理

新型工业化重点强调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协调好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镇质量、服务、文化等内涵的提升,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方面,新型工业化能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供充分的产业支持,尤其是吸纳就业能力很强的加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工业化重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采用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城镇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所引发的集聚效应的发挥、辐射能力的增强以及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不仅能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充分的生产要素支持,还会吸引着人力、财、物和信息等要素汇集于此,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及人力资本提高和知识积累的聚集地。新型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对工业产品的巨大需求,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7-10]。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都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虽然新型城镇化并不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如在生态功能区、观光旅游区等一些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地区,往往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在绝大部分地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经济发展,且两者相互影响,良性互动。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起基础作用,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起支撑作用。

3 模型的构建

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相关参考文献中评价指标进行借鉴分析的基础上[11-13],根据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机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以及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综合考虑两个系统构成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总系统的实际情况,从相对狭义的角度来建立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3.2 权重计算及综合评价模型

为提高测算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将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结合起来,其中主观赋权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共请七位相关专家评价打分,客观赋权法采用熵权法,再将两种方法所得权重加总平均来计算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结果见表1。最后根据线性加权法计算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表1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3.3 模型介绍

(1)协整关系是指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达的是变量间能根据过去信息来解释其将来的变化。

(3)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C 有时不能反映出两系统实际发展水平与状态。而耦合协调度模型能评价两个系统间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真实地反映出两个系统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其公式如下:

其中C 为耦合度,D 为耦合协调度,T 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λ1、λ2为待定系数。根据前文所分析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在互动关系模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本文综合专家意见取λ1=0.53,λ2=0.47。D 介于0 ~1 之间,其等级划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及其含义

4 新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及预测

4.1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1)数据来源。本文原始数据来自2001—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3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其中万元GDP 水耗缺失2000—2002 年数据,用就近两年均值补齐。所有指标以2000 年为基期消除物价影响因素。

(2)标准化方法。本文参照发达省市的相关数据,根据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及相关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新疆实际并分析了各指标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各指标的标准值,然后采用标准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4.2 新疆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依照前文模型叙述,计算得到新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结果见图1。

4.3 协整分析

(1)协整检验。本文对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处理后数据通过了ADF 检验,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以Lns1作为被解释变量,以Lns2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到两者的回归结果:

图1 新疆2004—2012 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

该模型通过t 检验,F 检验,拟合系数0.78 较高,但DW=0.78 <DL=0.81,所以存在正自相关问题。利用柯奥迭代法修正自相关,且为保证样本数据不变,用普莱斯- 温思腾变换补充第一个观察值。得最终结果为:= - 0.3147 +0.9991lns2。该模型通过了t 检验,F 检验,拟合系数0.8,此时DU =1.03 <DW =1.10 <4 -DL =3.19,不再存在自相关问题。模型残差序列通过ADF 检验,表明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从最终结果可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弹性为0.9993,即在长期范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时,新型城镇化水平就会提高0.9991%,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有很强的互相促进作用。

(2)格兰杰因果检验。对Lns1和Lns2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为2,所得结果见表3。

表3 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3 可知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验证了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存在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的耦合协调关系。

4.4 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如图2 所示,把耦合度C 和耦合协调度D 结合起来分析可知,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在2000—2005 年,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均小于0.6,在这个阶段,耦合度仍然处于0.9 以上的高强度状态,而耦合协调度从0.64 上升到0.69,还处于初步协调状态,这表明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2000—2005 年的高强度耦合是两个系统都低发展水平状态下的高耦合度。2006—2012 年,耦合协调性处于高强度中级协调状态,因此要使两者向高强度优质协调的理想状态演进,需要两个系统在保持各自系统内部协调发展前提下,每个系统在速度、水平、阶段、目标和措施等方面协调有机的配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耦合互动的合力,最终使新疆能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图2 新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4.5 耦合协调度趋势预测

采用自相关预测法,对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分别进行预测,再根据耦合协调度公式,计算得出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预测值(见表4)。

表4 新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预测值

从表4 可以看出,在未来十几年,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仍将继续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在2030 年耦合协调度值达到0.981,表明2030 年后新疆“五化”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1)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发展较为落后,但却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在2010 年后再次进入快速提升阶段。2000—2012 年,新疆新型工业化不仅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而且增速也慢于新型城镇化。

(2)由协整分析可知,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范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时,新型工业化水平就会提高0.9991%,新疆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有很强的互相促进作用。由格兰杰检验可知,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互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3)2000—2012 年,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度都在0.9 以上,且与两者发展水平波动相对应呈现先下降然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表明两系统间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很高,但也有波动存在。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从2000 年的0.645 上升到2012 年的0.775,实现了从初级协调阶段到中级协调状态的转变,但提升速度较慢,每年平均提升1.5%。2000—2007 年两系统高强度的依赖是由于两系统发展水平都较低,是一种低发展水平的高耦合度,系统协调性不高。2008—2012 年,耦合协调性处于高强度中级协调状态,表明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实现了初步的良性互动。

(4)耦合协调度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在2030 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5.2 启示

(1)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机理,因此首先在规划层面应统筹规划,构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2)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时,应根据两者相互促进和支撑的耦合协调机理,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3)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系统间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很高,为促进两者良性互动,要着重加速发展比较滞后且增长速度较慢的新型工业化。

(4)由耦合协调度可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高耦合度是一种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系统协调性不高。因此只有两者的发展水平都提高,才能达到最终的高耦合度优质协调。

[1]徐斌.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4 -24 +115 -137.

[2]吕政.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2:3 -6 +10.

[3]高志刚,龚维,齐少虎. 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与主导产业选择[J].新疆财经,2012,(4):54 -59.

[4]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16 -22.

[5]蒋晓岚,程必定.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02:130 -135.

[6]梁小青. 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辨析[J].商场现代化,2009,05:231 -232.

[7]苗建平.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机制[J].经济导刊,2012,(01).

[8]郭丽娟.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11:64 -67.

[9]孙虎,乔标. 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4:64 -68.

[10]徐君,高厚宾,王育红.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09:85-88.

[11]汪晓昀,吴纪宁. 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122 -124.

[12]杨惠珍. 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65 -67 +78.

[13]赵永平,徐盈之.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2000—2011 年的经验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16 -124.

[14]姜爱林.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03:1 -9.

[15]王伟. 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02:48 -51.

[16]秦放鸣,孙庆刚. 新疆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8 -16.

猜你喜欢

耦合度工业化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