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创新启示
2015-03-15林坤潘沩
文/林坤 潘沩
德国创新启示
文/林坤 潘沩
在2015 CeBIT期间,受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邀请,笔者走访了德国多个城市,参访、调研了诸多政府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学研机构,以及数十家孵化机构和创新创业企业。
短短一周时间,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正在进行的创新改造,却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往严谨得甚至有些保守的德国正在努力改变:除了支持鼓励大型传统企业进行工业4.0改造;对创新中小企业,也给予更大支持、更多宽容。
其实,德国正在努力和尝试的方向,与中国正在推进的“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异曲同工。德国在“官产学研金介”等层面如何协同、支持创新、创业?这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启示?
城市中心的汽车制造工厂
初春,站在大众汽车德累斯顿透明工厂客户服务中心,透过落地窗向四周望去,一派盎然春意。左边是有400年历史的德累斯顿的大花园,右边绿色房顶的塔楼是德累斯顿的市政厅,而正前方是受德累斯顿爱戴的当地知名的德丙球队迪纳摩的大本营。若是夏天,景色更美。
这一始建于1999年,耗时28个月,到2001年建成的工厂,只生产一种车型——辉腾(所有辉腾都在这里生产)。外界对这款大众旗下最高端轿车的评价,已汇成多个版本的段子。据该工厂对外事务负责人王伟介绍,设计师在设计这款车的初衷是,“不能让外观来影响人们对车价值的判断。”
这一工厂年装配5000辆辉腾,而其中70%销往中国。而萨克森经济促进会官员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是萨克森州出口伙伴国,约44亿欧元为汽车制造业产品出口,约8.41亿欧元为电子技术产品,约5.15亿欧元为机械制造产品。
对于这款汽车,客户可以对内饰和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而与其他豪华车相比,辉腾的特色依然保留。“如果你看着这里像皮,它就是皮,如果你看这里像木头,那它就是木头。”王伟说。此外,辉腾还采用诸如太阳能天窗等环保、节能技术。
1999年,大众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在全球各地已拥有98家汽车厂,当时公司希望为自己的品牌打造一款豪华轿车,而这需要一个特殊的选址,德累斯顿成功入选。尽管这一在二战期间曾被炸平的城市,历史中只用很少笔墨记载。
然而,在市中心建设汽车工厂谈何容易?据王伟介绍,在工厂建设之初,附近百姓也表达了对污染的顾虑。“德累斯顿的绿化覆盖面积是63.7%,可以说是一座绿城,要建设这个工厂,首先要用植被把绿色覆盖,不能变成光秃秃的。”王伟说。为此,工厂在周围8.3公顷范围内,种植了5万株灌木植物,以保证绿化。
“当时我们对工厂提出的要求是,尽力实现零排污。任何工厂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 王伟说,“透明工厂是装配生产线,没有任何原材料加工,世界各地的供货商将零配件运到工厂,然后由工人进行手工装配(手工操作在97%以上)。”
此外,工厂对工人也做出了最大的人文关怀。为防止职业病,工厂通过特殊的木地板和特制的工作鞋,保证工人踩在上面有缓冲,以保护工人的腰腿。
据介绍,工厂的主体结构是玻璃,这27500平方米的双层加厚钢化玻璃,保证了隔音效果。而工厂所有的照明灯都是朝工厂内部照射,以保证没有直线光源朝外照射,不会带来光污染。这些照明灯采用光谱范围较低的冷光源,不在昆虫可见范围内,对生物也构成环保。
不仅如此,为确保生物的环保,工厂还邀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教授帮开发了一款鸟叫模拟系统,通过21种常见的鸟叫声循环播放鸟语——“上空交通管制,请右行”,确保鸟类不会撞到玻璃上。
HSED的谨慎扩张
在HSED D resden GmbH(以下简称HSED)的客户名单里,有一家特殊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HSED为后者生产一种红外线望远镜,用来观测星空。
如果说NASA的项目只是HSED的一项“荣誉工程”,因为“订单金额不大,挣钱也不多”。那么,数十家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客户则是其实在的利润源。其中,最大的一家是中国铁路。
这家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东德卡尔蔡司耶拿研发中心)的光学检测、Review、检测设备提供商,早期产品有显微镜(自动)、自动故障检测设备,从2004年开始,公司又涉足光学晶圆检查领域。
很难想象,这家只有65名员工的企业,服务、销售等却覆盖了世界25个国家(地区),每年销售产品5000多台。其模式是,产品、系统的研发放在总部德累斯顿和分公司,而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进行组装、维修和售后服务。
据了解,公司于2013年在新加坡成立了分公司拓展亚洲业务,并将大昌华嘉发展成为其中国伙伴。“合作伙伴主要是向我们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组装、产品养护、售后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司战略部主任K linger表示,“客户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运作机器。”
在K linger看来,“让65个人去操控成千上万的机械,还要去服务客户。公司变成全球性公司很困难。尽管现在公司成长很好,但快速扩张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司并不容易,还很危险。”他补充说,“公司成长速度超过30%都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格外小心谨慎。”
K linger认为,“尤其是工程类的公司,总是希望把细节做到极致。我们更关注细节,而不是市场,也不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坚持产品的功能、效果,产品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们很诚实,不是去隐瞒一些信息。”他坦陈,“如果你想和客户保持长期合作,除了诚信没有其他捷径。如果你只在乎在市场上能获得多少利润,也许几年后你就会被逐出市场。”
公司正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正在上海出差的公司CEO曾经说过,“在中国市场发展,要加强和客户的直接联系,我们需要多参加博览会,这是与我们成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但中国客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确实很有挑战。“在通常情况下,HSED要设置安装好一套系统需要两周时间。但在中国,两周可能完成七个。”
K linger认为,中国客户和美国客户有所差异。“美国客户会详细询问每一个产品的细节,他们想知道所有事情,但中国客户只关心自己想要的功能,你只需要告诉他怎么做这个就行,不在乎其他方面。中国客户需要我们安装调试好设备就去直接工作了,他们需要的就是功能,他们就只了解这个。”
K linger也表达了担忧:“山寨在中国确实是个问题,这并不容易解决,因为复制本身对原创并不尊重。如果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公司标志,我们也被抄袭了,那确实很恐怖。”
出境游“精品购物指南”
半年多前,在柏林的一次创业沙龙上,曾有大型购物中心采购工作经历的德国人弗莱德,与一位中国导游和另一位中国台湾“码农”不期而遇。而基于各自的专长与资源积累,他们共同创建了一家出境游的目的地中文导购平台一道乐(Edaole),三人分别负责商务拓展、市场推广和技术。而这家公司创立后没多久,就获得了中国泰山天使创业基金几十万美元的投资。
弗莱德表示,一道乐针对中国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他们到欧洲旅行,往往会购买一些一线大品牌商品。“中国出境游游客,逐渐从参团转向更加自由的自助游。他们在语言没有优势,一道乐会告诉他们到哪购物,哪有好餐厅,有哪些好的旅游景点。”弗莱德说。
公司市场负责人小美说,这一中文版的欧洲旅游“精品购物指南”,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游客和境外商户“这样一对干柴烈火,无法剧烈燃烧”的问题。
“因为中国游客有一些文化和语言障碍,对于获得高端消费点、消费折扣等存在很大局限性。”她说,“而境外商户非常希望有一些优质的中国游客到他们店里去购物,而由于在中国的市场营销以及社交网络方面的障碍,他们不知道在中国当地如何进行营销,以获得更多中国消费者。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待客之道方面的顾虑,不知道如何接待中国游客。”
“一道乐希望做一个桥梁,沟通了境外的商户以及中国的消费者。我们希望,自己做的是产品,但更是情怀。”小美说,“通过一道乐平台,境外商户可以深入中国进行市场营销。我们的营销是针对整个产业链的,而中国游客出境游时,就会想到我们的产品。”
在技术方面,公司已经验证这个idea的运行完全可行;在市场方面,公司也有测算。根据中国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到2020年中国游客将在境外花费3860亿美元,而这3860亿美元之中,购物、娱乐和餐饮将占61%(约2350亿美元),而这正是一道乐产品所覆盖的领域。
当然,一道乐的商业模式并不局限于这2350亿美元销售额的佣金,还有其他增值服务。比如:平台还会向业内开放推广,为商户提供增值服务。“我们已经陆续收到一些商户的合作意向,他们希望把网站翻成中文,以便更好地推广他们的产品。”小美说。
公司网站显示,已经与德国100多个商户(不光是品牌专卖店,也有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和1000多个品牌签约(不光是传统奢侈品品牌,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潮牌)。而就在我们探访的前一天,公司的市场经理又成功地谈下了老佛爷购物中心一家奢侈的珠宝行。
去年10月,公司平台内测结果很成功:产生了第一笔交易收入,公司今年已经获得一些增值性收入。目前,公司已在苹果商店、安卓上推出了自己的APP,并且建设了网站和手机站。现在,公司正与欧洲各大品牌谈判签约,并没有投放市场,APP下载数量并不多。
当然,出境游并不局限于欧洲,公司也有意进行一个全球的推广计划。或许,相比之一,公司更亟需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中国的在线旅游巨头比如携程、去哪儿等进入这一领域,抑或欧洲的商场转变观念、在营销方面增加更多投入,他们该怎么办?
城市的智能
试问:从某个城市的A地去B地,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哪种方式最快捷,哪种方式最环保,哪种方式最经济?或许通过一款APP即可快速找到答案。这是InnoZ与西门子等正在合作研发的一个项目。尽管市面上已有类似的产品,但多数功能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这一APP典型的使用场景是:一位在A地生活的女大学生,要到B地上课。她对自己的支出比较关注,APP就会告诉她,从住所到学校骑自行车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下雨而避免遭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哪里有最近的公交站(通过APP还可以直接买票)。
InnoZ相关负责人展示了柏林西南角某区域的一个城市智能交通模拟系统说,“通过各方面信息汇总,把各种交通方式综合运用分析,做出一个最适合他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排放量、所需费用,还是时间都能达到最优。”
这一APP在对消费者带来的便利,却需要在后端的巨大努力。“这是最理想的联网状态下的使用状况,我们在努力让交通运营公司更好地合作,希望他们的机器能更好地联网,并且能够跨区域。”上述负责人补充说,“十年之后,会出现很多汽车分享站,使用交通工具方式会发生改变,排放量和所需费用相较2010年会大大降低。但现在因为没有汽车分享站。”
该负责人介绍,柏林地区至少有四五种月票,铁道售票厅和地铁公司购买的月票又不同,这个大问题造成了操作上的麻烦。而整个德国则更复杂,有很多地方需要衔接。德国有27家交通运营公司,每个公司都有独立定价权利。现在,从C到D需要买两张票,因为是两个公司,我们就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是努力想去简化。
公司的股东主要有各种研究机构,如德国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社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一些大企业,如西门子、德铁公司等。而这种股东背景也决定了它们的盈利方式。上述负责人介绍,公司1/3的项目是科研项目,资金来自德国联邦部委和公共事业,另外2/3的项目是经营内容,有的是针对工业企业具体项目的解决方案。
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公司围绕智能城市建设,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交通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公司做的第一步就是分析交通工具及使用者状况,然后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据了解,公司现有24个合作伙伴。
公司正在进行的另一项业务是智能电网。“研究在一个区域内,将充电桩全部联网,把天气状况、充电情况信息等进行汇总,以及综合利用煤电、太阳能、风能、蓄电池、沼气发电等,给汽车充电。”上述人士表示,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在德国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