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证券报》:做“可信赖的投资顾问”

2015-03-15文/王

中国记者 2015年7期
关键词:配资

□ 文/王 军

《中国证券报》:做“可信赖的投资顾问”

□ 文/王 军

作者认为,对新常态下经济新闻的报道要抱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态度:即对新常态的内涵有深入理解、尊重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把握新常态与旧模式间的承接性,同时在报道中忌讳新瓶装旧酒、割裂过去和以宣传替代报道等等。

新常态 经济报道 原则 热点 误区

今年以来,沪深Ā股呈现加速上扬之势。上证指数从去年底的3234点上涨至最高的5178点,涨幅达60%。创业板指数更是从去年底的1471点最高涨至4037点,涨幅高达174%。大牛市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各路资金,牵动着社会各方面的神经,股市已成为街头巷尾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加速和放大效应,使得《中国证券报》(简称:中证报)等主流媒体关于证券市场的报道备受关注,甚至被过度解读。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抓住这一点,企图假借中证报等主流媒体长期积累的市场影响力,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捏造网络谣言或虚假新闻,人为制造市场波动。在这种背景下,中证报在证券新闻报道中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客观、冷静,以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发挥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为投资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一、大方向的准确是一个基本前提

就证券新闻报道而言,对于市场的准确判断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指引。正因为如此,自创立以来,中证报始终把“可信赖的投资顾问”作为重要宗旨。而本轮牛市行情中,在大的方向性的判断上,中证报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准确度。

以2014年11月份的报道为例,上证指数从当年7月下旬起就逐步走出盘局,但真正点燃这轮行情的则是11月下旬降息造就的以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狂飙突进。基于对券商行业制度改革的长期跟踪,中证报很早就指出了券商股的投资价值,而在其加速上涨前的11月5日,中证报以焦点报道的形式对“券商加杠杆”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解读,其中刊载的《券商股有望演绎火线行情》一文,明确提出“在上市券商三季报大幅向好的基础上,即将落地的证券业短期公司债试点将显著打通券商板块‘火线行情’的最后一公里,券商股正迎来确定性较强的一波上涨机遇”。

11月下旬央行意外降息,中证报再度以焦点形式以“降息激发Ā股”为主题及时进行了解读,主打文章为《上涨逻辑不改 Ā股牛市征程提速换挡》。

此后,中证报始终在报道中坚持牛市主基调,陆续推出了“与牛市同行”“羊年牛市基调不改 春季攻势可期”等一批引导市场方向的稿件。

二、提高专业水准,更关注市场运行的逻辑本身,而非仅仅关注市场运行的结果

关注市场运行的逻辑本身,而非仅仅关注市场运行的结果,唯有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市场而不被市场表象、短期扰动所迷惑。这也是做到前述“大方向准确”的必要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求记者能够与重要的买方(主要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卖方(主要指券商研究机构)深入交流,尽可能地掌握其真实动向;另一方面也需要记者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够识别、把握和跟进机构投资逻辑的关键点、分歧点。

本轮行情起步阶段,以国泰君安研究所为代表的多方,一个重要观点是无风险利率下行引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原先投入房地产市场和信托产品的资金将流入股票市场。这一观点为众多投资机构所认可并引用,但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认同此观点。比如申万研究所就不是很认可这一逻辑,2014年9月他们在一份策略报告中表示:“无风险利率下行有三个层次,第一,货币市场无风险利率,以银行间回购利率、长期国债收益率等为量化表征;第二,实体经济的无风险利率,以票据贴现利率等为量化指标;第三,股市无风险利率,是居民在大类资产配置时,与股票形成替代效应、但被投资者认为相对安全性较高的各类资产中,收益率最高的那种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是一种机会成本概念。2013年末,很多投资者期待刚兑打破引发无风险利率下行,其实指的是这个层次的无风险利率。时间来到2014年的三季度,这一切没有发生,反倒是衰退性宽松导致了实体经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导致了货币市场无风险利率的下行,但是投资者将概念偷换,且忽视了衰退性宽松终将迎来信用风险溢价的大幅上行。反之,如果地产基建再次托底成功,无风险利率又很难处于低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实际上,2013年就开始的中证指数牛市与无风险利率下行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判断,是申银万国认为“整体牛市并不现实,结构牛市更加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实际上和国泰君安为代表的众多机构之间形成了潜在的争论。那么股市无风险利率下行是不是一个事实,如果它不成立的话,是否会否定资金从信托(当时主要构成是房地产和矿业信托)、房地产向股市流动这一趋势性判断,是否还有其他逻辑可以支撑机构对牛市的预期,这就成为中证报分析市场的一个关键点,是需要一线记者理清脉络、重点跟踪的课题。在证券报道中,把投资的内在逻辑搞清楚、讲清楚,不仅有利于读者对未来趋势的理性判断,而且在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也有利于他们及时预警,重新思考趋势是否会发生重大改变。

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围绕成长股和价值股投资逻辑的争论、围绕注册制对市场影响的争论等,也都将是影响市场走向的重要观察点,值得持续跟踪。

证券报道中的专业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上面所举的驱动大类资产配置和风格配置的逻辑之外,宏观政策的影响、行业格局的演变、上市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众多的新投资工具,都需要采编一线人员深入学习认真积累才能逐渐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当前平面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采编队伍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是只熟悉其中一个方面的专才也已经是相当难得了,想要培养一名专业型的记者或编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或许是媒体面临的一个持续性的挑战。

三、要敬畏市场,时刻警惕风险,在报道中注意适度平衡,留有余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理性是市场的常态,投资者往往不是过度悲观便是过度乐观,一家负责任的财经媒体应该当好市场的守护者,在市场的狂热中,时刻保持一分理性。

证券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外界因素的变化、投资者心态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市场的波动。波动,是证券市场的常态,即使是在大牛市之中,大幅调整也不鲜见。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中,530行情的调整幅度是20%;而台湾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三年12倍的大牛市中,所出现的两次中期调整幅度分别为30%和36%。而太多缺乏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容易被牛市的赚钱效应所吸引,忽略了市场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波动导致的损失,因此,在证券报道中客观理性、适度平衡、留有余地、适时提示风险尤为必要。

比如分级基金是去年以来极为火爆的交易品种,但众多投资者对于分级基金的折溢价特性和套利机制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参与分级B份额的炒作。中证报是财经媒体中最早对分级基金下大力气进行报道的,为此还自2011年以来每周专门开设“上市基金”版,约请基金研究专家重点介绍分级基金、ETF基金等新工具的投资与交易知识,并反复介绍了其中的风险点。但是,这也难以阻止市场的狂热。2014年12月中旬,Ā股市场由前期的见“风”就涨转入震荡整理,诸多分级基金B份额价格在暴涨后剧烈回调,整体溢价率水平迅速回落甚至逆转为折价。这期间蜂拥而入的大量套利资金,直接面临B份额跌停无法卖出的窘境,不得不经历“套利不成反被套”的戏剧性转折。我们及时推出《分级基金B份额惨烈回调 套利资金被迫“走钢丝”》一稿,对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加杠杆,则是这轮牛市的一个突出现象,除了正常的券商融资融券渠道之外,在很多地方场外配资盛行,伞形信托也成为一些卖房炒股的高净值人士加杠杆的重要通道。很多投资者不顾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盲目加杠杆,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很难全身而退。中证报很早就注意到这一苗头,安排记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2014年11月之后陆续收获了《伞形信托入市现状调查》《八倍杠杆暗藏杀机P2P配资跑步入市》《P2P模式搅动高杠杆配资格局》等报道,相关报道一方面明确提示了高杠杆对于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无论是线上配资还是线下配资,并未消弭高杠杆带来的爆仓风险,对于投资人而言,仍然是勇敢者的游戏,按照配资规则,操盘手必须对股指涨跌的敏感程度、买入、卖出时间有较高把握”“在8倍杠杆下,即使按照单只股票仅允许60%仓位计算,操盘人遇到两个跌停板就会爆仓,不仅损失全部保证金,而且有可能威胁到P2P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另一方面也向读者揭示了参与配资本金存在被不法之徒挪用的可能性,“由于股票配资互联网的过程中,门槛降低也令不少缺乏资质的从业人员混杂其中,使得在线股票配资存在资金挪用风险”。这两点在后续行情发展中陆续得到了验证,近期随着市场出现快速调整,媒体相继爆出配资公司漳州汇霖的老板卷款3亿跑路,诸多配资账户、伞形信托面临强制平仓的窘境。而中证报的报道也得到监管部门和证券信托行业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相关问题暴露与解决。

四、要有大局意识和开阔视野,不能囿于短期的市场起落,囿于一城一地得失,证券市场的制度变革、多层次市场的建设应当是证券报道的长期主题

作为新华社旗下的主流财经媒体,在服务好广大投资者的同时,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局出发展开证券报道。

中国资本市场先天不足,上市公司圈钱、投资者热衷于参与炒作等风气盛行,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核心问题是把融资市场变成真正的投资市场,把投机市场变成长期投资市场。只有理顺机制,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使得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让资金流向那些能够创造回报、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公司,从而真正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主流财经媒体,努力做资本市场变革的推动者,是中证报应当自觉承担的责任,也是利在长远之事。

近年来,中证报在报道中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证券发行制度改革、基金券商等机构的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等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报道,同时不仅仅关注制度变革的政策及举措,还着力透视相关动向对市场的影响。

例如,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有业内人士所指出的,现阶段进入股市的资金多半还是从市场交易中赚钱,财富效应越强,投机心理越重,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获取金融投资的收益,而不是去创办实体,这对于实体经济可能有负面作用。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在于使资本市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同时,通过发展包括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众筹在内的多层次权益市场,使得大量资金转换成企业创业的资本,有效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同时,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建立完善的转板制度,使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这些早期的财务投资人能够获得充分的股权退出通道,鼓励更多的资金去扶持早期创业者。

为此,2014年中证报专门组建了跨部门的“新三板”报道协调小组,从政策动向、公司与产业透视、市场交易、投资机构与中介机构等多个角度切入,确保了中证报在新三板报道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三板市场这一新生事物的影响力,助力其健康发展。

(作者是《中国证券报》基金机构部主任)

猜你喜欢

配资
场外配资可能血本无归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配资的确疯狂
与其查配资,不如给配资定几条规矩
最火股票配资平台跑路
万亿“两融”
防场外配资死灰复燃要靠市场利器
杠杆场外配资死灰复燃
清理场外配资
场外配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