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有效机制,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03-14

学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轮岗支教城区

建立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有效机制,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玉凤 (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 734300)

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主要做法:结合岗位调整进行交流,依据布局结构调整进行交流;采取校与校结对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校长轮岗和岗位竞争,加强学校管理者队伍的流动。

教师 校长 轮岗教育 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体现,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做法

1.结合岗位调整进行交流。每年秋学期,根据编制方案及学校学科需求,对城区校园的教师进行城区学校之间的交流调整,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乡镇学校之间的交流调整,对全县教师进行城乡之间的交流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配时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体现教师流动的人性化管理,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依据布局结构调整进行交流。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合班并校工作进一步开展。为满足大批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强烈愿望,改建、扩建了部分农村中心校,新建了城区中小学。城区新建学校教师的配备:一是从城区学校教师中随学生分流一部分;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通过考试,选调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交流到城区学校。农村教师经过考试选拔进入城区学校工作后,空缺的农村教师岗位由新录用的教师补充。这种相对公平、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加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均衡配备。

3.采取校与校结对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深入推进城区、城郊教师下乡支教和对口援教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城区校(园)与农村薄弱校(园)、城乡校际间的轮岗交流和同一乡(镇)内学校间的轮岗交流。每学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城区、城郊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在支教教师的选派上,保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业务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教师优先支教交流。派出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由受援学校负责考核和发放。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下乡支教制度,将城区、城郊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经历与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推先挂钩,激发了城区教师下乡支教的热情。制度化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

4.通过校长轮岗和岗位竞争,加强学校管理者队伍的流动。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校长聘任制,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和解决副科待遇等方式,让一批作风扎实、年富力强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用人管理机制。将校长交流与公开竞聘相结合,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交流工作的持续开展,带动了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师资均衡配置水平。一是提高了高一层次学历教师配置的均衡度。在教师交流时,从教师的学历层次及专业考虑,在相应的学段内对不同学历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二是提高了中高级职称教师配置的均衡度。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学校按编制标准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了教师岗位调整后各校教师职称的均衡配置。三是提高了骨干教师配置的均衡度。

2.促进了学校的共同发展。有些校长在一个学校一当就是十几年,有些教师从分配工作起在一所学校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到退休还在一个学校或学区。轮岗交流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打破了学校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加强了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人员的交流轮岗,反映出交流在学校管理、教学、德育等方面的一些差距,促使交流轮岗人员努力探索办学新模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从而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探索学校人事、编制、教育教学管理等办学资源的统筹共享、一体化发展新途径。在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发展专业化、人事考核一体化、编制使用系统化等方面突破了瓶颈,并进一步完善教师“县管校用”制度,促进了教师身份从“学校人”向“学区人”“系统人”转变,促进了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轮岗交流的形式呈现单向的“向心式”流动。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愿望强烈,新建城区学校及寄宿制学校配备的教职工,除从城区学校教师中交流配备外,大多从农村学校选调。教师的调整主要呈现农村向城区和城郊的“单向式”“向心式”流动,从城区调整往农村的教师、校长较少。

2.轮岗交流人员的调配和选派制约因素较多。对教师、校长岗位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调配能力不足,校际间教师、校长交流的范围有限,城区、城郊学校相对少,城区、城郊教师相对富裕,从农村交流到城区、城郊的教师比较乐意,而从城区、城郊交流到农村工作不容易开展。交流到农村后大部分交流人员认为生活不太方便,生活成本变高,成为教师、校长流动反映较突出的问题。

3.轮岗交流工作的政策认同和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开展轮岗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大局观念,尤其是城区、城郊往农村交流的人员主动性不足,部分支教人员责任心不强。一些学校不愿意派出优秀的、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应对策略

1.做好轮岗交流政策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专题片、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轮岗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宣传农村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用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校长主动参与轮岗交流。

2.探索和创新轮岗交流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转任交流、团队交流、跟岗学习、支教帮扶等多种方式有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加强对轮岗交流人员的培养、聘用、福利待遇、奖罚、考核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形成长效的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轮岗交流制度,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完小、教学点)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空编学校流动。全县范围内以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为主,乡镇范围内以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交流为主。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交流后服务时间应不少于3年,校长交流后时间一般不少于5年。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轮岗支教城区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